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郑素琴 王涵

东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271500

摘要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健康者40例进行研究,均检测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PDW、MPV、FIB、APTT、P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的PDW、MPV、FIB、APTT、PT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异常改变,可通过检测该指标诊断疾病。


关键词

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

正文


肝硬化主要病因包括丙型或乙型肝炎感染、过度饮酒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它与肾脏、心脏肺、肠道和大脑等不同器官的紊乱密切相关[1]。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见于胃或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临床表现为黑便或呕血。肝硬化患者伴随高凝状态,其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出现不同长度改变[2]。本文将以80例实验者为对象,探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4月至2024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病人,总共有40例肝硬化患者、40例健康者。肝硬化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4-65岁,平均(49.82±5.67)岁。健康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67岁,平均(48.91±5.43)岁。纳入标准为:肝硬化组经本院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健康组体检健康;熟知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该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为:其他因素中途退出或转院患者合并肝脏其他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检测血小板参数:使用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凝血指标: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凝结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1.3观察指标

对比肝硬化组与健康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对比肝硬化患者伴出血、未出血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根据数据的特性和性质选择了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具体而言,对于方差齐性且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的是t检验,数据结果用(`x±s)来表示。对于计数数据,则使用卡方检验,并以%作为数据的表示方式。采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肝硬化组与健康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

肝硬化组患者的PDWMPVFIBAPTTP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1肝硬化组与健康组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比较X±S

组别

n

PDW%

MPVfl

PLT*109/L

FIBg/L

TTs

APTTs

PTs

肝硬化组

40

21.70±1.23

6.76±0.89

342.90±54.31

3.77±0.85

11.57±1.10

21.03±2.79

10.67±1.96

健康组

40

15.07±1.17

9.57±0.45

183.52±54.63

2.26±0.25

16.57±1.31

25.43±1.98

12.67±0.84

t


10.894

5.663 

6.837

8.993

5.956

11.955

5.09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对比出血组与胃出血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

出血组患者的PDWMPVFIBAPTTPT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比较X±S

组别

n

PDW%

MPVfl

PLT*109/L

FIBg/L

TTs

APTTs

PTs

出血组

16

24.74±2.77

5.47±0.97

398.84±50.42

4.11±0.79

9.67±0.64

19.84±1.84

10.09±0.89

未出血组

24

22.48±3.17

6.71±0.64

311.78±51.56

3.08±0.76

11.83±1.13

20.84±1.17

11.78±0.45

t


6.783

4.893

4.094

4.884

4.173

8.674

4.61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肝硬化通常是由慢性病毒性肝炎、酗酒、药物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临床特征为肝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尤其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肝硬化非常容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一旦出血过多,便会进一步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据统计,肝硬化合并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死亡率高达30%-70%[3]。由此可见,早期诊断肝硬化、时刻警惕肝硬化出血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肝硬化患者的PDWMPVFIBAPTTP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肝硬化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异常改变。肝脏病变组织会引起血小板激活因子表达水平升高,大量释放血栓素A2,引起PLT聚集能力提高,并大量损耗外周血PLT,继而引起PDWMPV等血小板参数改变。FIBTTAPTTPT等凝血指标是出血性疾病常用诊断指标[4-5]。其中,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评估指标,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评估指标,TT是判断FIB转换过程异常的指标,还能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抗凝物与纤融;FIB与凝血酶生理学活性功能相关,在血栓形成与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6-8]。本研究中,出血组患者的PDWMPVFIBAPTTPT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肝硬化不同疾病程度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肝硬化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异常改变,可通过检测该指标诊断疾病。

参考文献:

[1] 谢福生,李优,董素民. 研究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8):98-100.

[2] 王珍,刘水莹.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价值[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5):798-800.

[3] 陈朴. 研究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3):171-172.

[4] 苏小红,李静博.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J]. 肝脏,2023,28(10):1171-1174.

[5] 王尚菊. 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的检测意义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0):142-143.

[6]梁忆佳,李金洋,赵氲.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指标检验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2):5458-5460.

[7]杜丽娟.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5):9011-9012.

[8]向小红.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04):510-5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