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相关因素;对策
正文
在呼吸内科领域,患者的临床状况纷繁复杂且易于波动,普遍伴随有呼吸窘迫、咳嗽频发以及痰液增多的典型症状,这无疑为护理工作增添了显著的挑战性和难度[1]。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若未能妥善预防与处理,不仅可能削弱患者的治疗效果,延缓其康复步伐,更可能触发医疗争议,对医院声誉与患者福祉均构成不利影响[2]。鉴于此,深入剖析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成因,并据此制定并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与应对策略,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发生的 80 例护理风险事件,涉及患者年龄 18 - 85 岁,平均年龄(58.2 ± 12.5)岁。
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 80 例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风险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涉及的护理人员、患者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
3结果
3.1护理风险事件类型
80 例护理风险事件中,输液相关事件 25 例(31.25%),如药液渗漏、静脉炎等;跌倒/坠床事件18例(22.50%);误吸/窒息事件12例(15.00%);管道滑脱事件10例(12.50%),如胃管、导尿管滑脱等;压疮事件8例(10.00%);其他事件7例(8.75%),如用药错误、护理记录不规范等。
3.2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时间
白天(8:00 - 18:00)发生48例(60.00%),夜间(18:00 - 8:00)发生32例(40.00%)。
3.3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地点
病房内发生 52 例(65.00%),走廊/卫生间发生 18 例(22.50%),治疗室发生 10 例(12.50%)。
3.4相关因素
①护理人员因素:专业知识不足:18 例(22.50%)护理人员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操作不熟练:15 例(18.75%)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如静脉穿刺、吸氧等,技术不熟练,导致患者痛苦增加。沟通不良:12 例(15.00%)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未能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和心理状态,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10 例(12.50%)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如未按时巡视病房、未认真核对医嘱等。
②患者因素:病情复杂:20 例(25.00%)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变化迅速,增加了护理难度。依从性差:18 例(22.50%)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擅自调整吸氧流量、私自下床活动等。年龄较大:12 例(15.00%)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10 例(12.50%)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增加了护理风险。
③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完善:15 例(18.75%)科室护理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如护理人员排班不合理、护理质量监督不到位等;培训不足:12 例(15.00%)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够,导致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应急处理预案不完善:8 例(10.00%)科室缺乏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
④环境因素:设备故障:10 例(12.50%)如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病房布局不合理:8例(10.00%)病房布局不合理,如卫生间地面湿滑、走廊灯光昏暗等,容易导致患者跌倒。
4.讨论
为了持续提升呼吸内科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周期性的教育培训活动。首先,定期举办呼吸内科护理专题研讨会,诚邀领域内资深专家作为主讲嘉宾,课程内容广泛覆盖从呼吸内科常见病症的护理精髓到最新的治疗趋势,以及新兴护理技术的介绍与应用。其次,组织病例研讨会议,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讨论,以此强化其临床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强化基础护理技能方面,我们加强了诸如静脉采血与输液、氧气疗法、痰液吸引等基础护理操作的训练,并通过定期的技能考核机制,确保每位护理成员都能精准无误地执行这些关键操作。此外,针对专科护理技能,如呼吸机的规范化操作、气管切开术后的专业护理等,我们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利用模拟训练与真实临床环境的交替练习,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了优化护患沟通,我们还特别开设了沟通艺术工作坊,系统教授护理人员高效沟通技巧,涵盖清晰的语言表达、积极的倾听策略以及非言语沟通的艺术。更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化学习方式,模拟真实护患交流场景,让护理人员在模拟实践中锻炼沟通技巧,增强沟通效果,从而构建更加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
设计并实施一套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策略,该策略紧密围绕患者的具体病情、教育背景及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定制化[3]。我们采用贴近患者生活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地向患者及其家属阐述疾病基础知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及日常护理的关键性与益处。为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我们巧妙融入多媒体资源,如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与疾病相关视频解析,直观揭示疾病的潜在威胁与有效预防措施,以此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层次。此外,我们特别设立了健康咨询服务热线,确保患者能随时随地获取专业解答,消除疑虑。在心理健康层面,我们给予高度关注,通过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并介入患者的心理困扰,特别是针对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患者,我们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旨在帮助他们重建积极心态,激发战胜疾病的内在动力。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我们定期组织病友间的交流分享会,搭建一个温馨的支持网络。在这个平台上,患者们可以自由地分享治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相互鼓励,共同面对挑战,从而增强治疗信心与康复动力。
4.结论
呼吸内科护理中风险事件的涌现,根源可溯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患者的配合程度、管理机制的健全度及环境条件的适宜性等多个维度[5]。为有效遏制此类风险事件,需采取综合性策略:强化护理团队的技能培训与职业素养提升,确保每位护理人员能精准执行护理操作;增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沟通,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进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不断优化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确保流程规范、责任明确;并着力改善护理环境,营造安全、舒适的康复氛围。这些措施并行不悖,旨在从根本上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无虞,进而促进护患间建立更加和谐与信任的关系。展望未来,我们应持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不断探索与创新,致力于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为患者奉上更为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向美焕,杨子晴,张少璇,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23,22(6):60-69.
[2]吕扬,贾燕瑞,高凤莉. 呼吸内科护理专业化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构建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281-285.
[3]顾海燕,胡祖霞. 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应用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 (10): 1596-1598.
[4]彭燕飞,刘莹,陈志锋,等.全程护理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0):103-105+118.
[5]金丽红,陈圆圆,陈敏华,等.临床护士专业生活品质在临床领导力和护理服务质量间的中介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23,23(8):603-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