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效果
正文
呼吸中枢可以调节以及控制人体的正常呼吸,当患者出现因为车祸碰撞、外伤、坠楼等因素导致的颅脑损伤问题,将会直接对呼吸中枢产生严重的损伤,患者的正常呼吸活动会受到负面影响,必须要及时对气管进行插管处理或者将气管切开,与此同时还需要应用呼吸机来辅助进行机械通气。根据临床资料可以看到,神经外科患者在机械通气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镇静以及镇痛,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模糊,具体表现为烦躁、易怒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镇静镇痛处理,一方面会导致机械通气的效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基于此,本文对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过程当中应用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颅脑肿瘤患者中随机挑选出80名组织开展实验研究,现将实验研究汇报如下: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式
1.1研究资料。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损伤、颅脑肿瘤患者中随机挑选出80名组织开展实验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各有40名患者。准入标准:第一,由于颅脑损伤或者颅脑肿瘤导致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神经外科患者;第二,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过程当中出现烦躁、易怒、依从性降低的患者;第三,入院时间超过2天,并且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正常沟通的患者;第四,接受气管插管处理或者气管切开处理的患者。排除标准:第一,对实验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第二,无法全程完成实验研究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差别较小,可以组织对比。
1.2研究方法。在查明患者症状以及治疗措施之后应用药物镇静以及镇痛,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患者服务,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增加循证依据集束化镇静以及镇痛护理措施为实验组患者服务。第一,对镇静镇痛水平进行实时监测,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应用药物,使用药物过程当中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出现烦躁、易怒、依从性降低等情况,需要及时增加镇静镇痛药物量;如果患者出现深度睡眠、肌肉放松等情况,需要及时降低镇静镇痛药物的注入速度,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更加谨慎地使用药物,要对镇静镇痛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第二,间断唤醒,如果患者持续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则需要间断唤醒患者,这样一方面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另一方面还可以更早的使患者脱离呼吸机。在唤醒患者后,晚上可以适当的增加镇静镇痛药物量,白天可以适当减少镇静镇痛药物量。患者如果出现烦躁、易怒、依从性降低等情况,不能随意增加药物量,需要对呼吸机状况以及患者颅脑状况进行检查;
2结果
实验组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几率、神经功能受损的几率、肺部感染的几率以及出现烦躁情绪的几率都要比对照组更低,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后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住院治疗的时间都要比对照组更短,对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同样差别较为明显,统计学研究价值较高。
两组患者烦躁、非计划拔管等情况发生率对比表
组别 | 患者人数 | 烦躁 | 非计划拔管 | 神经受损 | 肺部感染 |
对照组 | 40 | 4(10%) | 5(12.5%) | 3(7.5%) | 4(10%) |
实验组 | 40 | 1(2.5%) | 1(2.5%) | 0 | 1(2.5%) |
x2 | 5.57 | 5.83 | 6.02 | 5.74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神经外科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这些患者由于颅脑损伤或肿瘤的原因,往往存在意识障碍、神经功能异常等问题,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容易出现烦躁、躁动、拔管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同时,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也会增加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对于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而言,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循证护理模式,将多项有效的护理措施整合应用,以期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探讨了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3.1 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的优势
3.1.1 提高镇静镇痛的质量和安全性
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并通过标准化评分工具如RASS评分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镇静镇痛状态,是确保镇静镇痛质量的关键。过度镇静会导致呼吸抑制、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等并发症,而不足镇痛则无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适反应。通过合理用药和动态评估,可以避免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根据评分调整给药剂量,保证镇静镇痛达到适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如过度镇静或疼痛加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这种个体化、精准化的用药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镇静镇痛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了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了镇静镇痛的整体质量。同时,也有效预防了诸如呼吸抑制、非计划拔管、压疡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促进了疾病的顺利康复,减轻了医疗负担。
4总结
本研究证实了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集束化镇静镇痛护理的积极效果。集束化护理将多项有效的干预措施整合应用,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结合非药物干预,实现了个体化、持续性的镇静镇痛管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集束化护理后,患者发生烦躁、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王佳怡,孙霁雯,张雯澜等.eCASH理念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14):1939-1944.
[2]陶迁,马萍萍,江黎明等.基于多学科协作的镇静和镇痛集束化护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和转归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04):819-826.
[3]刘社景,赫阳森,赵二贤.镇痛镇静舒适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03):102-105.
[4]王娟,钱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干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9):2273-2277.
[5]赵珂.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智慧健康,2022,8(26):247-250.
[6]林展球,罗小燕,余梅英.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7):172-175+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