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视角下的日常保健策略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刘珏红

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漳村分院 046000 山西长治

摘要

目的:从中医视角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保健策略,旨在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达到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提出针对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具体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情志调护和起居规律四个方面。饮食调整: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盐、高脂食品的摄入。同时,根据中医体质辨识,选择适宜的食疗方案,如肝火旺盛者可选菊花茶清肝降压。运动锻炼: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这些运动既能调和气血,又能舒缓压力。运动应持之以恒,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情志调护: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等方式放松心情,调节情志。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居住环境宜安静舒适,减少噪音干扰。同时,应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损害。结果:通过实施上述日常保健策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这些策略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结论:中医视角下的高血压日常保健策略,强调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这些策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生活方式调整;中医

正文


引言

高血压,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中医看来,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的表象,更是身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的反映。因此,从中医视角出发,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保健策略,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关键。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情志以及规律的起居,可以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缓解症状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中医注重食疗的作用。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饪方式,既可以满足营养需求,又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在运动方面,中医推崇柔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能够舒缓身心,调和气血,有助于血压的稳定。在情志调养方面,中医强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因为情志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起居规律方面,中医提倡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机能。

从中医视角出发,高血压患者的日常保健策略涵盖了饮食、运动、情志和起居等多个方面。这些策略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安全有效,对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深入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日常保健策略,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一般资料

选取20201月~20241月我院接诊的高血压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饮食调养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三低一高”的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类等。

情志调护:情志失调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中医认为,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有助于血压稳定。患者可通过冥想、瑜伽、呼吸练习等方式调节情志,保持心态平和。

运动养生: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身体负担。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中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5次。运动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突然升高。

睡眠保障:良好的睡眠对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睡前避免过度兴奋、紧张等不良因素,可适当进行泡热水澡、听轻音乐等放松身心的活动。

中药调理: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中药;气血虚弱型高血压患者可选用黄芪、党参、当归等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中药。

(三)研究标准

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价的变化。使用改进后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的QOL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打分,量表总分5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四)研究计数统计

所得数据通过 SPSS2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二、结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患上了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的疾病,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高血压患者的日常保健至关重要。

饮食,作为生活的日常,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却隐藏着不少学问。中医深知食物与疾病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对于高血压这种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的疾病,饮食的调控更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患者常常被告知要避免某些食物,这并不是随意的建议,而是基于中医的深入理解和长期实践的经验。辛辣食物,如辣椒、姜、蒜等,虽能增加食欲,但其刺激性强,容易导致气血上涌,使血压升高。油腻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长期摄入不仅会增加血管的负担,还可能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而生冷食物,如冰镇饮料、寒性水果等,则可能损伤脾胃,影响身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从而间接影响血压的稳定。

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吃些什么呢?中医认为,有些食物具有天然的降压作用,是高血压患者的理想选择。例如,芹菜富含钾元素,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从而降低血压。海带和紫菜则含有丰富的碘和其他微量元素,能够软化血管,减少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血压。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食物,如山楂、菊花、绿豆等,也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当然,除了选择对的食物,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食盐的摄入量。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过量的盐摄入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将每日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保持血压的稳定。

饮食是高血压患者日常保健的重要方面。通过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以及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高血压患者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保持身体的健康。这不仅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思想,也展示了中医在疾病预防和保健方面的独特智慧。

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日常活动,更是一种治疗与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在我们繁忙的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原因,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显得尤为关键。

太极拳和八段锦,这两种源于古老东方的锻炼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推崇。它们以柔和、缓慢的动作著称,不仅能够帮助人们锻炼身体,更能达到心灵与身体的和谐统一。对于高血压患者,这样的运动方式既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又能够在运动中深呼吸、调节心律,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它要求人们在运动中保持心境平和,呼吸自然。这种内外合一的锻炼方式,不仅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减轻身体负担,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减轻因疾病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八段锦则是一套由八个动作组成的健身功法,每一个动作都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锻炼。通过八段锦的练习,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地拉伸肌肉,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在运动中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的负担。

然而,虽然太极拳和八段锦等中低强度的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益处多多,但也要注意适量原则。过度的运动不仅不能带来健康,反而可能加重身体的负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日常保健策略包括饮食调理、运动调理、情志调理和中药调理等方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适当进行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合理使用中药等,以达到降压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1: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n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

t值

P值

实验组

94

13.8±2.6

36.7±3.4

11.645

0.000

对照组

93

14.2±2.4

28.1±4.6

11.645

0.000

三、研究分析

高血压,这一被誉为“沉默的杀手”的慢性疾病,正逐渐侵蚀着现代人的健康。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高血压并非单一的病理现象,而是与整体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情志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连。因此,从中医的视角出发,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调整,显得尤为关键。

情志失调,这一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已经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着种种压力,而这些压力所引发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正是情志失调的具体表现。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情志的失衡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中医历来强调“心身并治”,认为人的情志与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当情志舒畅时,气血和顺,身体自然健康;而当情志失调时,气血逆乱,便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高血压便是其中之一。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不良情绪,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调节情绪呢?中医给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冥想,这一古老的修行方式,被现代医学证明对于调节情绪、降低血压有着显著的效果。通过静坐、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对象或观念上,可以帮助人们暂时忘却烦恼,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和。此外,呼吸练习也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情绪调节方法。深呼吸不仅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还能够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血压。

除了情志调理,中药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保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天麻、钩藤、石决明等中药,都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调理药物。天麻具有平肝熄风、定惊安神的功效,对于因情志失调导致的高血压有着显著的疗效;钩藤则能够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而石决明则以其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虽然效果显著,但并非万能。在使用中药调理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合理选择药物,切勿盲目用药或随意更改治疗方案。同时,中药调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中医强调顺应自然,遵循昼夜节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高血压患者应避免熬夜,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以恢复身体机能。同时,还应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在居住环境方面,应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流通,以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视角下的高血压患者日常保健策略涵盖了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情志调养和起居规律等多个方面。这些策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保健体系。通过全面实施这些策略,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这些策略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发展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采纳并执行这些日常保健策略,为自身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巫祖强,周慧萍,邹军,蔡甜,杨顺志,黄深荣,罗爱兰.黄连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痰热内扰型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09):2319-2325.

[2]陈昊.加味黄连温胆汤对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08):11-13.

[3]王敬艳.老年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及干预措施[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06):159-160.

[4]  郑丽杰,常明,荣超.中医“治未病”视角下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09):1073-1077.

[5]  王宁,李莉.健康教育联合中医护理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0):170-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