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
正文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是临床常见外科疾病,病因主要与细菌感染相关,发病时患者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理活动[1-2]。临床治疗中,当患者具有手术适应症时,优先选择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效果良好,但由于手术及麻醉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对机体负面影响较大,机体产生强烈刺激,术后易诱发切口感染等多种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3]。随着腹腔镜器械不断改进及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型术式在临床应用广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常用手段,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口小、术后疼痛较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先进的治疗途径,患者接受度较高[4]。为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手术预后,本研究对80例ACC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LC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共计80例AC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在基线资料上,两组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 例数 | 性别 | 年龄(岁) | 发病至入院时间(h) | 疾病类型 | ||
男性 | 女性 | 单发结石 | 多发结石 | ||||
研究组 | 40 | 23(57.50) | 17(42.50) | 55.13±2.06 | 10.61±1.02 | 24(60.00) | 16(40.00) |
对照组 | 40 | 25(62.50) | 15(37.50) | 55.27±2.21 | 10.53±1.11 | 27(67.50) | 13(32.50) |
χ2/t | 0.208 | 0.293 | 0.336 | 0.487 | |||
P | 0.648 | 0.770 | 0.738 | 0.485 |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腹部超声、体征检查诊断确诊为ACC;②发病至手术时间<72h;③生命体征稳定,未发生全身感染者;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组织器官严重损伤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意识模糊者;④合并认知障碍等精神异常者。
1.3方法
两组术前均行实验室检查(生化、凝血、血常规等)。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全身麻醉,切口沿右肋缘下10cm,逐层切开腹腔壁、肌肉群,至充分暴露胆囊视野,于胆囊管开口,取出胆囊,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研究组实施LC,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保持头高脚低,脐孔消毒,进行腹腔穿刺,连接CO2导管接头,腹内压力达到3mm Hg,提高流速,维持在11~13mm Hg,观察腹腔内部、三角剖面、胆囊粘连及炎症情况,采用三孔入路,分别于剑突下、肋骨下缘(2指)、右侧锁骨中线交叉点完成造口,置入管针,分离胆囊与周围粘连组织,充分暴露胆囊,分离钳对胆囊管、胆囊动脉进行分离并作闭合处理,切断胆囊,及时止血,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引流管置于肝下,缝合创口。两组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
①围手术期指标:统计术中出血量,记录手术时长,对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②C反应蛋白(CRP)水平:抽取静脉血3mL,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时间点:术前、术后1d,离心转速为2500r/min,半径为10cm,离心5min处理得到血清,检测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③并发症:统计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腹胀腹痛、胆管损伤等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围手术期指标、CRP水平)以(±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以[n(%)]描述,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统计手术时长、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更短(P<0.05);统计术中出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引流管拔管时间(d) | 住院时间(d) |
研究组 | 40 | 50.29±5.26 | 26.30±1.63 | 2.46±0..52 | 3.37±0.25 |
对照组 | 40 | 56.82±2.47 | 30.51±2.14 | 2.91±0.68 | 3.86±0.42 |
t值 | 7.107 | 9.898 | 3.325 | 6.340 | |
P值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2.2两组CRP水平比较
在CRP水平上,术后1d,两组有所升高(P<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CRP水平比较(±s,mg/L)
组别 | 例数 | CRP | |
术前 | 术后1d | ||
研究组 | 40 | 12.08±1.02 | 17.36±2.47* |
对照组 | 40 | 12.13±1.06 | 24.42±3.63* |
t值 | 0.215 | 10.170 | |
P值 | 0.830 | 0.000 |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切口感染 | 腹胀腹痛 | 胆管损伤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40 | 1(2.50) | 0(0.00) | 1(2.50) | 2(5.00) |
对照组 | 40 | 6(15.00) | 2(5.00) | 0(0.00) | 8(20.00) |
c2 | 5.165 | ||||
P | 0.023 |
3讨论
ACC是常见腹部急症,好发于女性群体,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绞痛,胆囊肿大,平卧可缓解疼痛,具有发病急、疼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易导致胆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加重病情[5-6]。因此,需及时、及早给予患者针对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ACC的主要手段,可切除病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但常规开腹手术术后恢复期较长,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影响手术效果,延误治疗进程,且不适用于合并严重的炎症及组织粘连患者,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7]。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普及,LC可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治疗中,其适用人群广,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能够推动后续治疗顺利进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便于患者接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8]。
本研究中,对手术时长、引流管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研究组较对照组更短;对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少;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对照组20.00%(8/40)相比,研究组5.00%(2/40)更低。推测其原因,目前腹腔镜技术已较为成熟,术中操作范围视野良好,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内腹部病灶情况,可观察到常规开腹手术无法涉及的腹腔区域,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长;LC手术操作更符合解剖结构,不会对周围器官、组织等造成损伤,再次手术风险较低,而且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切口愈合也较快,能够尽早下床活动,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9]。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一种,在机体出现炎症或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会导致补体激活,从而导致CRP水平升高[10]。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术后1d的CRP水平有所升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考虑其原因,腹腔镜技术引用微创手术理念,可最大程度缩小手术切口大小,视野清晰,分离胆囊过程更细致,阻断血运后进行切除,及时清洗创面,降低出血量和穿孔率,同时,术中对病灶污染物清除效果更好,进而对炎症指标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LC应用于ACC患者治疗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王艳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3):60-62.
[2]高洪强,张俊杰,李钢.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07-109.
[3]陆伟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9):22-25.
[4]杜磊,马富平,董浩,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6):98-100.
[5]李杨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5):732-734.
[6]石岩.不同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4,30(4):125-127.
[7]李宝华,张凯,邓景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5):56-58.
[8]陈国会.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8):37-39.
[9]王天赐,胡昌锦,曾昭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24,45(5):1096-1098.
[10]严晶,肖克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胃肠功能CRP水平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5):5053-5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