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常规放射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常规放射;结肠癌
正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adiotherapy regimens on lesion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Method: Some colon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5 years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clinical survey. Random digital numbering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randomized clinical grouping work. The specific grouping was based on the setting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were given respectively. The long-term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tumor marke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both groups.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has important advantage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which can be further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 Conventional radiation; Colon cancer
近几年,我国结肠癌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著提升。临床证实,结肠癌是我国胃癌、肺癌、肝癌后第四大人类健康的“杀手”。同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疾病一样,结肠癌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一些经常参与健康体检者有助于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病灶所在,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便已进入晚期,对其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解决病灶的痛苦是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的夙愿。我国的医疗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性的突破,放化疗治疗在恶性肿瘤的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针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单一的手术治疗因其复发率较高而造成一定的局限性[2]。临床研究证实,这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手术操作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上亟待寻求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放射治疗方案[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病例数量为58例,均为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将所有入选对象按照双盲分组法开展随机性的临床分组工作,具体分组设为对照组29例与试验组29例,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
纳入标准:(1)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与《NCCN结肠癌指南(2015年版)》[4]中关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无放化疗禁忌症;(3)首次接受放化疗治疗;(4)无严重精神、意识及认知功能障碍;(5)未出现淋巴结转移;(6)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排除标准:(1)有相关治疗史;(2)出现淋巴结转移;(3)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认知及精神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 治疗前,由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病情设置靶体积、计划靶体积及原病灶位置,其中,靶体积为原发病灶各方位距离1—2cm之处;计划靶体积为靶体积之外的5mm,由物理师准确计算其体积直方图,从而为患者设定优化治疗方案。同时确保计划靶体积的辐射剂量差值为5%,照射量低于50%的等剂量。应用uDR 780i型X射线机,设定正中野、背后两个斜野的三野照射治疗,将上下界控制在外端3cm之处,增加前野宽度为6cm,后斜野宽为5 cm。采用6 MV X射线照射系统,设定照射剂量为2 Gy/次,5次/w,设定总照射剂量为64—68 Gy,照射次数为32—34次区间,疗程设定为44—48 d。
1.2.2 试验组 放疗前准备工作同对照组一致,指导患者保持空腹状态,平静呼吸,并确保机体的平稳状态,借助超声图像开展三维适行放射治疗。由物理师依据患者的放化疗药物剂量设定直方图,设定等剂量线为90%,并将其作为处方剂量,确保计划靶体积的差值与实际误差减少在5%之内,脊髓受照量应控制在等剂量线的50%以内,确保肺受照面积低于全肺面积的30%以下。
1.3观察指标
1.3.1远期疗效
分别于治疗后1年、2年、3年对所有患者进行家庭随访,统计其生存情况。
1.3.2并发症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中出现白细胞减少、皮疹、失眠乏力及胃肠道反应四种并发症的患者数量。
1.3.3肿瘤标记物水平
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5mL,离心处理(离心机转速:2500r/min,离心时间:10min;离心半径:40cm),取上层清液待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1d、治疗后4w的中 细胞角质素片断抗原(cytokeratin fragment antiogen 21-1,CYFRA21-1)、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TK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所得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并发症情况)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相关数据,以作为临床检验工具。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标记物水平)以均值加减标准差(
±s)的形式体现相关数据,以T作为临床检验工具,在统计结果中,若P<0.05为计数资料的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01为计量资料的数据结果形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情况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情况
组别 | 男 | 女 | 平均年龄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对照组 | 17(58.62) | 12(41.38) | 67.88±0.12 | 11(37.93) | 14(48.27) | 4(13.80) |
试验组 | 19(65.51) | 10(34.49) | 67.76±0.24 | 9(31.03) | 16(55.17) | 4(13.80) |
X2/T | - | |||||
P | >0.05 |
2.2 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临床比较结果
据统计,对照组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为96.55%(28)、治疗后2年的生存率为93.10(27)、治疗后3年的生存率为79.31%(23);试验组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为96.55%(28)、治疗后2年的生存率为96.55%(28)、治疗后3年的生存率为93.10(27),数据结果的比较显而易见,试验组的远期疗效较对照组确切(P<0.05)。
表2: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临床比较结果 n(%)
组别 | n | 治疗后1年 | 治疗后2年 | 治疗后3年 |
对照组 | 29 | 28(96.55) | 27(93.10) | 23(79.31) |
试验组 | 29 | 28(96.55) | 28(96.55) | 27(93.10) |
X2 | - | 5.483 | ||
P | - | 0.049 |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
据悉,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3%,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9%,两组数据结果的差异比较显著,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 n(%)
组别 | n | 白细胞减少 | 皮疹 | 失眠乏力 | 胃肠道反应 | 并发症发生率 |
对照组 | 29 | 3(10.34) | 2(6.89) | 1(3.44) | 1(3.44) | 7(24.13) |
试验组 | 29 | 1(3.44) | 0(0.00) | 1(3.44) | 0(0.00) | 2(6.89) |
X2 | - | 4.623 | ||||
P | - | 0.039 |
2.4 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标记物水平临床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临床数据结果的比较未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01)。
表4: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标记物水平临床比较结果 (±s)
组别(n=29) | CYFRA21-1(ng/mL) | TK1(pmol/L)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 | 11.58±0.42 | 5.75±0.64 | 2.82±0.78 | 1.81±0.69 |
试验组 | 11.55±0.45 | 2.84±0.36 | 2.85±0.75 | 1.24±0.16 |
T | 0.262 | 21.341 | 0.861 | 18.658 |
P | 0.793 | <0.001 | 0.349 | <0.001 |
3. 讨论
结肠癌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对国民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结肠癌的早期,临床上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以帮助患者彻底解决病灶的痛苦[5]。而随着手术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临床工作者发现单纯的手术治疗疗效并不确切,甚至增加了术后复发的风险,再加上病灶的特殊生理结构,盆腔结构与内脏的缝隙较小,手术医生的术野有限,无法确保病灶的精准切除,这也导致其手术切除疗效的局限性[6]。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临床治疗工作中[7]。该治疗方案在3D解剖信息的基础上依据靶区情况合理分布照射剂量,以确保肿瘤病灶的充分照射,从根本上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影响。与此同时,3DCRT在常规放疗计划的基础上应用虚拟模拟法,判断患者的具体病灶情况,对其照射剂量做出及时、有效地调整[8]。其与常规放射治疗颇为相似,均为多次照射,从而确保对病灶部位的具体定位与反复照射治疗,进一步缩小靶区体积,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此次临床研究工作中,通过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疗效的比较与分析,得知: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其远期疗效显著,同时其并发症风险进一步降低,提升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应用于结肠癌的临床治疗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可作为结肠癌疾病的推荐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玉英,孙成林,马骏,等.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结肠癌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23,20(12):67-70.
[2]黑维琛,刘玥,姜翠杰,等.个体化护理对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阿瓦斯汀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20,49(08):1237-1242.
[3]安亮,方向,李超,等.两种同步放化疗方案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40(09):2007-2008.
[4]罗昕,郑佳丽,张续兰,等.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38(02):14-16.
[5]王斌,王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2):40-41.
[6]张德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常规放射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02):178-180.
[7]嵇辉,李佳录,杨丽云,等.结肠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常规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05):61-62.
[8]曹凤军,雷金华,俞远东,等.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03):212-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