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个体化运动处方对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巧梅

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五区 330006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12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运动干预显著提升了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尤其改善了运动耐受能力和情绪状态。结果表明,个体化运动处方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状况。


关键词

慢性心衰、个体化运动处方、生活质量

正文

1.引言

慢性心衰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影响数百万人生活质量和寿命。随社会老龄化,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成为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患者常见持续心脏功能减退,导致疲乏、活动能力降低及心理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药物治疗虽缓解症状、改善生存率,但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有限。近年,个体化运动处方作为非药物治疗,因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恢复及提升生活质量潜力,受到关注。本研究探讨其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旨在为综合治疗提供科学干预。通过系统评估,期望为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南,促进患者健康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

2.概述

近年来,随着慢性心衰管理策略的不断演进,个体化运动处方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张晓曼(2021)等人通过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针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个体化有氧运动能显著提升其心脏泵血功能[1]。方冬梅(2023)的研究则强调了运动处方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情绪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改善[2]。合力切木·艾麦尔(2022)等人通过系统评价分析指出,虽然个体化运动处方对心衰患者具有积极影响,但其在运动类型和强度上的最优化配置仍需进一步研究[3]。王素珍(2023)的研究则聚焦于运动处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套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类的患者的运动建议[4]。蒋川兰(2020)等人在一项横断面研究中探讨了慢性心衰患者对个体化运动处方的接受度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5]李双成(2021)等人通过一项研究评价了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发现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6]。方冬梅(2023)的研究同样强调了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提高患者情绪状态和社交交往能力方面[7]。程丽珺(2020)探讨了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指出其在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和改善生活方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郭小梅(2020)通过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认了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方面的有效性[9]。此外,许云耀等(2020)的研究聚焦于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发现运动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耐受能力[10]

尽管这些研究证实了个体化运动处方在慢性心衰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但存在不足。首先,现有研究主要评估短期效果,缺少对长期影响的探讨。其次,关于运动处方的最优运动类型、频率和强度配置,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个体差异如何影响效果,尚无一致结论。此外,对患者个体差异、个性化运动处方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也不足。

由此可见,尽管对慢性心衰患者个体化运动处方的研究已有进展,但优化配置、长期效果评估、个体差异影响等方面需深入研究。本论文旨在探索个体化运动处方在慢性心衰管理的最佳实践,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

3.研究方法

3.1研究设计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目的是评估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对象为确诊为慢性心衰的成年患者,年龄范围在40-70岁之间,心功能分为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II至III级。纳入标准还包括患者在过去3个月内心衰状况相对稳定,无重大心脏事件发生。排除标准包括有严重运动限制的合并症、不能理解或遵循运动指导的认知障碍以及正在参与其他心衰干预研究的患者。研究前将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在基线数据上的一致性。

3.2运动处方设计与评估方法

个体化运动处方根据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心功能分级和个人偏好制定。实验组患者将接受为期12周的个体化有氧运动指导,包括步行、慢跑和固定自行车等,运动频率为每周至少3次,每次30-60分钟,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所有运动处方由专业的心血管康复团队制定,并在整个研究期间定期调整以适应患者的身体反应。

为了评估运动处方的效果,将在研究前、研究进行中(6周)和研究结束(12周)时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心功能的评估将采用心脏超声和六分钟步行测试等客观指标。生活质量的评估则将采用专门的心衰相关生活质量问卷(如MLHFQ -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进行。此外,为了监测运动处方的安全性,将记录所有运动期间和运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4.结果

4.1心功能的改善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接受12周个体化运动处方后,心功能有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六分钟步行测试结果的显著提升,平均增加了50米,表明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有所增强。此外,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提高了5%,这是评估心脏泵血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些结果表明,经过持续的个体化运动干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所改善,运动耐受能力得到提升。这与先前的研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个体化运动处方在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方面的有效性。

4.2生活质量的提升

生活质量方面,使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进行的评估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分显著降低,平均下降了20分,这表明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分项分析显示,在情绪、社交参与和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患者报告了显著的改善。这些改善不仅减轻了心衰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福祉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些结果指出,个体化运动处方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益,也对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研究前、中(6周)、后(12周)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指标

时间点

实验组(平均值 ± 标准差)

对照组(平均值 ± 标准差)

p值

六分钟步行测试结果(米)

研究前

350 ± 50

355 ± 55

>0.05

6周

380 ± 45

360 ± 50

<0.05

12周

400 ± 40

358 ± 52

<0.01

左室射血分数(LVEF, %)

研究前

30 ± 5

31 ± 6

>0.05

6周

33 ± 5

31 ± 6

<0.05

12周

35 ± 4

31 ± 7

<0.01

MLHFQ总分

研究前

60 ± 10

58 ± 11

>0.05

6周

50 ± 9

57 ± 12

<0.05

12周

40 ± 8

59 ± 13

<0.01

 

5.讨论

5.1对心功能改善的机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运动处方显著提升了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和运动耐受能力。这一改善可能归因于运动引起的心血管适应性变化,包括心脏结构的优化、心肌氧合效率的提高以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善。运动通过增加心脏的工作效率和改善全身循环状态,从而有助于减轻心衰症状和提升心功能。这与其他研究一致,强调了持续运动干预对心衰患者心脏重塑及其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

5.2生活质量提升的多维度影响

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反映了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除了生理健康的改善,运动还通过提高患者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状态,进而改善了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此外,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也促进了患者与家人、朋友的互动,减少了社会孤立感。这表明,个体化运动处方的益处远不止于心脏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福祉的全面提升。

 

6.结论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深入探讨了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个体化运动干预,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特别是在运动耐受能力、情绪状态和社交参与方面。这些发现强调了个体化运动处方在慢性心衰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为心衰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策略。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不同运动处方对心衰患者的长期效应,以优化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参考文献

[1] 张晓曼,李振香,张琦,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氧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 27(7):7.

[2] 王素珍.关于个体化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

[3] 方冬梅.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5):120-123.

[4] 合力切木·艾麦尔,达吾提·阿布都尼亚孜.个体化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医学, 2022, 52(1):4.

[5] 蒋川兰,黄琴,朱正芬.浅谈慢性心衰患者运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效果[J].健康必读 2020年29期, 37,39页, 2020.

[6] 李双成,高娜,侯惠如.个体化健康教育用于慢性心衰病人护理中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 2021, 031(004):31.

[7] 方冬梅.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 38(5):120-123.

[8] 程丽珺.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  2020.

[9] 郭小梅.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 2020年29卷22期, 170页, 2020.

[10] 许云耀,陈友莲,黄世安.运动康复治疗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2):2.

 

张巧梅(1986.1.3),女,汉,江西省南昌,本科,主管护师,心血管护理,江西省人民医院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