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实施髓内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杨胜林

绵竹孙氏医院 四川德阳 618200

摘要

目的:探究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实施髓内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6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髓内钉固定技术)与对照组(n=30例,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量表)、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肢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h、24h、48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实施髓内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其疼痛程度,促进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关键词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髓内钉固定技术;临床疗效

正文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发病率较高,以肢体肿胀、无法正常活动等为主要症状,一旦患者治疗不及时,病情加重,休克可能性较大,对其自身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手术为治疗此病常见方法,通过对骨折位置生理功能加以处理,促使骨折尽快愈合。其中内固定术属于常见方法,其所用材料如髓内钉、钢板等,二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各存在一定优势、劣势。基于此,研究以20231月~20241医院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60例为对象,分析髓内钉固定技术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1月~20241医院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60进行随机分组,按照1:1原则划分为组,观察组对照组,各组30。对照组男19例,女11年龄(均值)46-6957.32±2.22)岁;骨折位置:胫腓骨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8例、肱骨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4例、桡骨骨折4。观察组男18例,女12年龄(均值)47-6857.38±2.20)岁;骨折位置:胫腓骨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7例、肱骨骨折6例、股骨干骨折6例、桡骨骨折3上述基线资料比较,未见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研究在不违背医学伦理要求的基础上实施

纳入标准:1资料齐全;2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3无手术禁忌

排除标准:1主观意愿无法精准主诉2其他组织、系统病变严重3意识障碍者;4凝血异常;(5)多处粉碎性骨折;(6中途因个人原因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开始治疗前,医生需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如骨折类型、骨折发生区域、骨段错位情况等;术前完善准备,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为其注射麻醉;准备手术所需要的材料、器械,如手术刀、电钻、钢板、固定螺钉等;以骨折位置、需固定的骨段,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切口和关节距离较远);手术切口位置,需钻孔,其位置、数量和需固定的骨折位置、需使用的钢板规格、形状等有直接关系,且钻孔时多使用电钻。针对刚钻好的孔洞,医生将固定螺钉插入其中,在骨折骨段之间,其能够起到支撑、连接效果。在骨折处,医生通常将预先选择、成型的钢板置入其中,使用螺钉将钢板在骨骼上固定。钢板形状、长度的选择,多参考具体情况。术后医生对伤口进行清洗,行止血、缝合等操作。

观察组:髓内钉固定技术手术前期准备同上,钢针经骨钻孔,引至骨髓腔,明确位置,医生将髓内钉插在骨髓腔内,经过骨折位置;髓内钉长度、直径,多以患者、骨折情况考量。髓内钉进入骨折处,医生使用固定螺钉、锁定螺钉,将其连接骨折骨段。螺钉具体数量、位置,以骨折形态、需固定的骨段予以明确。术后,医生对患者伤口进行清洗,行止血、缝合。

两组术后均可能行X光、其他影像学检查,了解固定处的稳定程度、骨折愈合程度,并参考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行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指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临床疗效

1临床指标:前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肢首次活动时间

2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VAS0-10

3临床疗效a显效: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行走b有效:长时间活动后,关节疼痛显著,行动能力受限c无效: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无法下床行走。总有效率=1-c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4.0软件例(n)、率(%)描述计数指标,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量指标c2t检验P0.05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临床指标、住院时间

观察组对照组P0.05)。见表1

1比较临床指标、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

患肢首次活动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0

90.52±4.19

123.77±10.16

18.39±1.15

8.63±1.17

7.92±1.15

观察组

30

71.70±2.13

96.24±5.17

14.25±1.14

5.33±0.16

5.24±0.19

t


21.931

13.227

14.003

15.306

12.594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疼痛程度

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2h24h48h观察组均比对照组P0.05),见表2

2比较疼痛程度±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2h

术后24h

术后48h

对照组

30

4.91±0.33

4.22±0.11

3.36±0.15

2.50±0.15

观察

30

4.88±0.16

2.40±0.16

2.39±0.17

1.88±0.14

t


0.448

51.341

23.434

16.551

P


0.656

0.001

0.001

0.001

2.3临床疗效

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3比较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0

9(30.00)

14(46.67)

7(23.33)

23(76.67)

观察组

30

12(40.00)

17(56.67)

1(3.33)

29(96.67)





5.192

P





0.023

3.讨论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属于高发性骨折,在建筑行业、交通事业等因素影响下,此病发生率逐渐增高。因人体肌肉止点上存在长管骨,一旦此处出现骨折,在方向、力量、自身重力的影响下,肌肉组织受到牵拉,骨折端出现位置移动的情况比较高,对软组织造成严重伤害,甚至部分患者会伴随神经伤害、血管损伤等情况[2]。加之骨折位置具备特殊性,骨折后期愈合时间较长。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较多,具体应参考患者实际病情,对症治疗,以免出现不良结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肢首次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较少,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高,且VAS评分比较低,提示髓内钉固定技术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疼痛感。原因如下分析:既往临床多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其中钢板螺钉所具备金属韧性、抗疲劳性、机械强度较高等特征,其能够对骨折处进行全面保护,以免骨折处再一次发生伤害,促进骨折处的组织再生、修复[3]。但此法对骨折端供血产生较大影响,加之四肢长管骨四周软组织、供血较少,易延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而髓内钉固定技术为微创疗法,其能够维持骨折位置趋于平稳,促进软组织血液供应,利于骨折快速愈合。而且此法多在髓内中央固定,和钢板固定进行比较,其牢固性良好,可避免骨折出现位移的情况。髓内钉通过置入近远端的锁螺钉对位移情况进行控制,固定力臂较短,所受引力作用较小。在髓内钉进入髓腔内,骨折中心自动对线进行复位。但应用过程中,在固定髓内钉时,易影响骨内膜血液供应,导致骨痂形成,故治疗期间,对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髓内钉型号,以治疗效果为保证的前提下,改善内固定结构,减轻对骨膜血液运行的伤害,且同时还应保证材料形状、手术位置完美贴合,防止对血液运行造成影响。此外,将髓内钉置入髓腔内,以其作为导向加以固定,维持生物环境稳定性,加快术后骨折愈合进程,进而缓解其术后疼痛感。

综上所述,髓内钉固定技术可缓解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肢首次活动时间均有所缩减,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出院,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以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其荣. 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3,42(20):44-47.

[2] 李勇,孙吉亮,梅克海,.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治疗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7):75-78.

[3] 郑琎喆,张根生,刘杨洋,.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实施髓内钉固定技术的疗效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71-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