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效果
正文
当前人们日常常见的疾病就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对在肺部、胸腔、支气管起病。该类型疾病的患者通常都会存在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等情况,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而受到较大影响,甚至会因其呼吸受阻、吸氧不畅等而发生窒息死亡的事件[1]。呼吸系统的重症患者不仅要接受常规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还需以此为基础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恢复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该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报道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6月—2024年7月接治的呼吸重症90例患者,以护理方式为依据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例数为31例、14例;年龄区间为30-65岁,均龄为(41.2±2.5)岁;这些患者肺炎、支气管炎、肺癌、阻塞肺气肿患者分别有15例、12例、11例、7例。研究组男女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5例、20例;年龄区间为25-63岁,均龄为(38.6±1.8)岁;这些患者肺炎、支气管炎、肺癌、阻塞肺气肿患者分别有14例、13例、10例、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宣教健康知识,指导其用药和饮食等。对研究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内科重症患者多数都存在焦躁、紧张等的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向其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其对医院环境和规章制度等快速熟悉,防止病情因不良情绪而加重。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帮助其解决相关问题,也是良好的护患关系形成的重要途径。另外医院也应该在呼吸科环境建设中加大支持的力度,和其他类型的疾病不同,外来因素是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诱发因素,最终发生感染,所以需护理人员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使病房保持洁净的环境,保证患者接受治疗时心情愉悦;(2)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都存在头晕、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和其因疾病产生的痛苦的缓解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保证接受治疗的患者的状态稳定和舒适。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心跳、呼吸频率和深度等)加强监控并做好记录,为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有效的依据[2];(3)机械通气护理:气道对呼吸内科患者至关重要,在日常护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理干净,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需轻柔的操作吸氧的步骤,防止对黏膜造成损伤;还应该通过湿化患者的气道,保证其环境湿润而干净,防止出现感染。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的痰液一般都无法自行咳出,而在肺部聚集的痰液更容易导致感染甚至堵塞气道,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应使用正确的方式(拍背和体位引流),使患者痰液缓慢咳出;假如采用这些方法患者的痰液仍然不能咳出,可吸痰把患者气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如果有必要可利用显微镜做辅助;(4)饮食护理:受病情特征的制约,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在饮食方面加强重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为对其肠胃消化和蠕动起促进作用,还应尽可能多进食含蛋白、纤维高的食物。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饱满的精神状况,保证其尽量不对呼吸机产生依赖,并且要注意适当的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加强肠外营养支撑,综合其生化检验的结果使其水电解质维持平衡。
1.3观察判断标准
对这些患者的疗效和各项护理后指标进行对比。以显效、好转和无效为判断疗效的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治疗后消失较明显,可以通畅呼吸,生命体征状态稳定,各项身体指标恢复较好即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可以通畅呼吸,生命体征状态较稳定,各项身体指标恢复情况良好即为好转;通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更加严重即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中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分析,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利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用%表示,并用x2对其进行检验,两组数据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5 | 16 | 18 | 11 | 75.56 |
研究组 | 45 | 35 | 9 | 1 | 97.78 |
注:相比较于对照组,P<0.05。
如表1所示,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56%),研究组患者(97.78%)高出许多,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护理后指标(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护理后指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呼吸困难 | 咳嗽 | 咳血 | 痰多堵塞 |
对照组 | 45 | 11(24.44) | 9(20.00) | 7(15.56) | 8(17.78) |
研究组 | 45 | 2(4.44) | 3(6.67) | 3(6.67) | 2(4.44) |
注:相比较于对照组,P<0.05。
如表2所示,通过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痰多堵塞等)都没有对照组发生的多,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一种常见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显著特征是病程较长、容易感染且发作具有反复性,如果一些环节在治疗和护理中被忽视,一定会影响到病情的康复。医院的护理工作服务比较特殊,由于其服务的群体存在健康问题,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要做到热情、真诚和友善,并在向患者传授疾病注意事项时采用通俗的语言,使其对医院环境尽快熟悉,防止因其不良情绪和生活方式而出现感染,采用常规的祛痰和氧疗对于呼吸内科患者来说效果显著,但针对其症状采用针对性的药辅助可使其得到较大的改善[3],如对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使其阻塞性气流流速得到有效控制且使其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另外福莫特罗、特布他林、氨茶碱等都可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大程度缓解。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措施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发挥显著效果,使患者临床表现出的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在疗效上有所提升,也可达到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和满意度提升的目的,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远秀.郝志鹏.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82):209-210.
[2]郭玉洁.孔娟.护理干预对呼吸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6):18.
[3]罗微.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74):280-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