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余松磊

彭泽县人民医院 江西 九江 332700

摘要

危重症护理领域中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关键的任务,旨在识别并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并发症。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加强团队合作和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等,以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效果。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风险管理;危重症护理;并发症;应对措施

正文


引言:危重症患者一般是指病情严重、治疗难度较大,且需要高度监护和治疗的患者。为了降低危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并发症,需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一、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护理中的概念和原理

1.1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风险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指在企业或者单位等组织内部,针对在实际生产或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的风险,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和手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于医院来说,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所以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在危重症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风险管理能够顺利开展并得到有效地实施,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强化风险意识;其次是明确相关责任;再次是严格遵守制度;最后是注重细节管理。

1.2 危重症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危重症护理是指患者出现了危及生命的疾病,并需要对其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例如患者出现了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行血液循环的支持;患者出现了急性中毒症状,需要给予合理有效的解毒治疗。因此,在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接受有效治疗的同时保证自身安全。

二、常见的危重症护理并发症

2.1 呼吸系统并发症

在危重症患者中,很多患者存在呼吸道问题,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常见的问题。例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患者的肺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很多危重症患者存在呼吸系统并发症,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患者死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首先要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其次要对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进行观察,若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在危重症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的主要循环系统,一旦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就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而这些并发症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导致患者死亡。

2.3 消化系统并发症

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手术、昏迷或长期卧床等情况下,没有有效的肠道排泄系统,使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在行腹腔镜手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现象,需要进行胃肠道缝合。在进行肠外营养时,如果肠内营养不能顺利吸收,则会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在临床上,因为胃潴留、胃排空时间延长等原因会导致胃内压升高,造成患者出现呕吐、腹胀等情况。对于患者在危重症护理期间发生的消化道出血、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临床上通常采用静脉营养治疗及胃肠减压来进行缓解。

2.4 泌尿系统并发症

危重症患者存在尿量较少,尿量低于800 ml/d,甚至无尿的情况,泌尿系统感染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尿路感染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是指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通常由尿路本身的病变引起,如泌尿道结石、肿瘤、炎症、结核等。非感染性是指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如淋球菌感染、衣原体感染等。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引起尿潴留、尿失禁等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

三、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3.1 风险评估和识别

风险评估和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关键,应该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危重症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患者的病情,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判断制定风险评估表。通过风险评估表可以使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更深入地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3.2 风险控制和预防

根据危重症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对风险进行控制和预防是保证危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首先,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护理风险的认识。其次,健全相关制度,将危重症护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例如,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危重症护理安全。最后,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例如,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建立危重症患者相关资料档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风险教育等。

3.3 风险监测和跟踪

对于危重症患者的风险监测和跟踪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患者的健康状况评估和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估。对于健康状况评估,主要是通过患者的健康档案、 CT检查结果、血常规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无创动脉血气分析、肺部听诊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估。而对于护理效果评估,则是通过观察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以及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可以全面地掌握危重症患者的风险状况,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使护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四、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4.1 风险管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危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并发症,如:气管插管、静脉注射、机械通气、压疮、急性肺损伤等。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经验以及能力是决定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重症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能力。徐敏等研究了风险管理对危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风险管理后,危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47.1%。

4.2 患者安全指标

在危重症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实施之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其在护理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更多的护理差错,导致患者安全指标发生变化。有相关研究显示,在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指标中,患者死亡率以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数量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这一研究结果中显示,风险管理实施之后,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医疗责任相应减少,并且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数量以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都明显下降。

五、结论

在危重症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的教育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此外,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和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概率,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风险管理在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冯慧.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7)

[2]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李小平.河北医药,2015(18)

[3] 风险管理在临床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郑桑赵华陈云素.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