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与评价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韦霞

江苏省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 邮编:2233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与评价。人性化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与社会需求,通过营造温馨舒适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患儿康复效果和家属满意度。研究显示,这种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儿生理功能恢复,减轻焦虑情绪,并增强治疗配合度。通过构建多维度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可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和策略,推动儿科重症监护护理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人性化护理;护理质量

正文


引言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作为医院内救治危重患儿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预后与生存质量。传统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疾病的治疗与生理指标的监测,而忽视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与社会需求。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在护理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关注患儿及家属的情感体验,旨在营造一个更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本文将深入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策略及其效果评价,以期为该领域的护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引入与意义

(一)人性化护理的核心价值与实践原则

人性化护理,作为现代护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置于护理工作的首位。在儿科重症监护环境中,这一理念尤为重要,因为这里的患儿往往处于生命最为脆弱的阶段,他们不仅需要生理上的救治,更渴望得到情感上的支持与关怀[1]。人性化护理的实践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尊重每一个患儿的独特性,理解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其次,注重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再者,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护理细节中,从环境布置到治疗操作,都力求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

最后,持续关注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策略,以确保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他们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准确判断患儿的需求和情绪变化,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医护人员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儿科重症监护挑战,确保人性化护理理念得以有效贯彻。

(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必要性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多为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侧重于疾病的治疗和生理指标的监测,而忽视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感受和社会需求。这种护理方式不仅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加剧患儿及家属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影响护患关系的和谐[2]。因此,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显得尤为必要。人性化护理通过关注患儿及家属的情感体验,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同时,人性化护理还能促进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为患儿的康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此外,人性化护理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推动儿科重症监护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三)人性化护理对提升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作用

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人性化护理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施,如环境优化、情感支持、个性化护理等,显著提升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首先,环境优化为患儿提供了一个更加温馨、舒适的治疗空间。通过调整病房的温湿度、光线、色彩等环境因素,减少噪音干扰,为患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3]。同时,病房内布置一些患儿喜爱的玩具、图画等物品,也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增加治疗的趣味性。

其次,情感支持是人性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通过耐心的倾听、真诚的关怀、适时的鼓励等方式,给予患儿及家属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他们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4]。同时,医护人员还积极与家属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增强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最后,个性化护理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差异化需求。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性格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每一项护理措施都符合患儿的实际需要[5]。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还增强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氛围

为了给患儿提供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应注重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氛围。这包括但不限于调整病房的温湿度、光线、色彩等环境因素,减少噪音干扰,为患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6]。通过安装调光灯系统来模拟自然光照的变化,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的生物钟节奏;利用空气净化器保持空气清新,减少过敏源;使用柔和的色调装饰病房墙面,营造宁静放松的氛围。此外,病房内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患儿喜爱的玩具、图画等物品,不仅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还能增加治疗过程的趣味性。在床边放置一些便于家属陪伴的设施,如折叠床、舒适的座椅等,也能够增强家庭成员的支持作用。

(二)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疏导与安慰

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疏导与安慰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应通过耐心的倾听、真诚的关怀、适时的鼓励等方式,给予患儿及家属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还要积极与家属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解答他们的疑问和担忧,增强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7]。具体而言,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属普及疾病知识,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照顾患儿;在日常交流中采用积极语言,鼓励患儿积极参与康复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根据患儿需求制定差异化护理方案

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护理方案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医护人员需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性格等因素,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护理计划[8]。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安排更多的亲子互动时间,让家长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儿,可以采取定期翻身、按摩等措施预防压疮;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儿,则需重点关注其心理状态,通过故事讲述、绘画等方式进行情绪管理。此外,还需要定期评估护理方案的有效性,根据患儿的实际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例如,可以设置每日护理会议,由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患儿的情况,确保每一位患儿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护理服务。

、人性化护理对儿科重症监护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一)促进患儿生理功能恢复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患儿的生理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压力水平,进而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加速生理功能的恢复。例如,医护人员会通过调节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确保环境适宜;使用隔音材料减少噪音干扰,保障患儿能够获得足够的休息[9]。其次,合理的营养支持也是促进生理功能恢复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疾病的患儿,营养师会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确保患儿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支持机体修复。

例如,对于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能力减弱的患儿,可以采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并辅以必要的营养补充剂,保证能量和营养素的供给。此外,适当的体位管理和早期活动训练也是促进生理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翻身、被动运动等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肢体僵硬的风险。对于条件允许的患儿,还会逐步引入简单的康复训练,如深呼吸练习、四肢活动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加速康复进程[10]

(二)减轻患儿及家属焦虑情绪

人性化护理还能够有效地减轻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情绪。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常常面临未知的恐惧和疼痛,而家属则可能因为担心和不确定而感到焦虑不安。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沟通,帮助患儿及家属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通过定期组织家长见面会,向家属详细介绍患儿的病情进展和治疗计划,解答他们关心的问题,使家属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来[11]。此外,心理疏导也是减轻焦虑情绪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家属而言,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态度,对于整个治疗过程同样至关重要。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为患儿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康复的心理环境。

(三)增强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的配合度

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增强患儿及家属对治疗的配合度。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会充分尊重患儿的感受和意愿,通过细致的沟通了解患儿的需求,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解释药物的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让患儿和家属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在执行某些侵入性操作前,会提前告知患儿,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恐惧感[12]

此外,医护人员还会采取各种方法提高患儿对治疗的兴趣,比如通过故事讲述、游戏互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对于家属而言,通过提供详尽的健康教育资料和指导,让他们了解如何在家中继续支持患儿的康复,可以增强其参与感和责任感。医护人员可以教会家属正确的喂养技巧、伤口护理方法等,使他们在患儿出院后也能提供有效的后续护理。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大大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计划的认可度和依从性,促进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中的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一)构建多维度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实施效果,必须构建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应涵盖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病情监测、药物治疗等医疗护理指标,还应特别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沟通交流、情感支持、疼痛管理、家属参与等人性化护理要素。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护理质量评价小组,采用量化评分与质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PICU的护理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量化评分可以基于护理记录、患者监测数据、家属满意度调查等客观资料,而质性描述则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反思、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意见等主观感受。通过这样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人性化护理在PICU中的实际运行状况,为后续的优化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二)收集反馈以优化护理流程

人性化护理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反馈是评价护理效果、优化护理流程的重要依据。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可以通过设置意见箱、开展定期座谈会、利用电子问卷等多种方式,主动收集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记录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不适反应或特殊需求。

收集到的所有反馈信息都应被认真对待,由护理质量评价小组进行汇总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改进点。例如,如果发现患者在疼痛管理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就可以针对性地调整疼痛评估的频率和方法,或者引入新的疼痛缓解技术。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康复进程,识别出哪些护理措施对促进生理功能恢复特别有效,从而进一步优化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对于家属提出的有关沟通透明度和参与度的建议,可以采取增设家属咨询日、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等措施,以增强家属对治疗过程的了解和支持。

(三)基于评价结果不断调整护理策略

多维度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患者及家属反馈的收集,共同为护理策略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护理管理部门在获取这些宝贵的评价信息后,需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这一过程中,核心在于精准识别当前护理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不足之处,同时发掘人性化护理实施过程中的亮点与成功经验。基于这一全面的分析结果,管理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与创新的护理策略。例如,针对护理人员在特定人性化护理技能上的短板,可安排专项培训与学习,以提升其专业能力;对于已被实践证明效果显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则应积极考虑推广至更多患者,以扩大其积极影响。此外,护理策略的调整还需紧跟医疗技术的发展步伐,并充分考虑患者需求的变化,确保策略的前瞻性与灵活性。

五、结语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患儿的康复进程,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并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护理方向。通过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加强心理疏导与安慰、制定差异化护理方案等一系列措施,不仅显著改善了患儿的生理功能恢复,还有效减轻了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增强了他们对治疗的配合度。构建多维度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合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持续优化护理流程与策略,是实现人性化护理目标的关键。未来,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技术手段的革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人性化护理实践将更加完善,为患儿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助力其早日康复,回归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龚竹,常丽敏,贺梦蕾.人性化护理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5):60-62.

[2]武亮花,任洁颖.激励式心理护理在儿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10):1854-1856.

[3]韩丽玉.人性化护理联合科学化护理对性早熟患儿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4):118-120.

[4]邹曼.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和护理质量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462-464.

[5]徐倩.分析心理干预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0):1577-1578.

[6]张述坤.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干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4):730-732.

[7]吴艳丽,张丽玉,刘婷婷,.儿科重症监护病室(PICU)青春期自杀患儿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措施[J].心理月刊,2021,16(03):48-49.

[8]王倩.小儿呼吸性衰竭重症监护护理中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329-330.

[9]陈丽珊.护理干预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8):1374-1375.

[10]朱海云,王云,韩海玲.个性化护理对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心脏功能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0,44(01):144-145.

[11]鲁文丽.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1):141+144.

[12]毕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2):69-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