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心理护理需求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马海霞

泾源县泾河源镇中心卫生院 7564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引言

老年患者已成为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然而,老年患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体机能的衰退,心理上的各种问题也时常相伴而生,“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问题不仅对病人的恢复进程造成影响,而且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对高龄病人的心理关怀,就成了现代医疗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旨在分析入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其心理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期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入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1. 入院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析

入院老年患者因身体疾病而面临多种心理挑战。首先,生理变化如视力、听力减退,慢性疾病等,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和无助感。其次,社会角色的转变,如退休、丧偶等,使患者感到孤独和自尊心受损。此外,认知功能减退,如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使患者产生忧虑,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最后,患者心理问题进一步加剧,因为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2.心理关怀对老病员入院的重视程度

老年病人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心理关怀可以使病人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通过心理疏导和情绪调节。其次,心理关怀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疼痛、加速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最后,对于年老病人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早期的鉴别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为患者解除病痛。

三、老年患者入院的管理措施的心理需求

1. 主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基石——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恢复进程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通过日常交谈深入了解患者的个人喜好、生活习惯和情感需求。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实则是构建个性化护理方案的重要基础。通过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护理人员可以在护理过程中融入患者喜欢的元素,如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提供符合口味的饮食等,从而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和归属感。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入院初期就努力建立信任关系。这要求护理人员用温和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出关怀和尊重,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和专业。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耐心和细心,做到心中有数,有求必应,对病人的每一个细微需求都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也是构建和谐患者保护关系的重要手段。这些座谈会为患者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平台,同时护理人员也能从中获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护理服务。在座谈会上,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畅所欲言,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予积极响应和反馈,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和贡献被重视。

护工还应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及时察觉病人的情绪变化。当发现患者情绪低落或焦虑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如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心理支持等,以确保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稳定。

护理人员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为有效构建护理与病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后续的心理关怀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还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2.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

对于焦虑和恐惧的患者,除了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采用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手段。这些疗法能够刺激患者的感官,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减轻焦虑。例如,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邀请艺术治疗师为患者提供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对于孤独和自尊心受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来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自我价值感。这些义工可以来自各行各业,有在校的学生,也有退休的老人等等。可以和年老的病人日常沟通,陪伴他们度过孤独的时候。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鼓励患者参与病房内的自助服务和互助活动,如协助分发餐具、整理床铺等,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护理人员除了进行认知训练和记忆恢复练习外,还可以利用记忆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改善认知功能。这些工具包括记忆日记、提醒卡片等。通过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和提醒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事务,减轻认知负担。

3. 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

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作为老年患者心理关怀的重要执行者,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的发挥。所以,加强对护工的培养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要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心理调养、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护理人员可以掌握更多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比如,如何利用倾听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护理人员就能从中学到;如何利用心理疏导法,帮助病人减轻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成功案例并分享经验也是提高他们应对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分享,护理人员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护理实践。例如,护理人员可以参加护理研讨会或工作坊等活动,与其他同行交流经验和心得;还可以阅读相关的护理文献或案例研究,以了解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为了保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还应建立定期考核和评估机制。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考核评比,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比如,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考核、技能考核,医院可以定期进行;为了了解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态度,还可以邀请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这些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护理人员晋升、奖励或培训的依据,以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四、结语

研究通过对入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心理需求,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能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护理在老年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心理护理服务。同时,我们也应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事业的发展,共同为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红志.基于多元化护理需求下的临床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9):83-85.

[2]吴连月,陈美婷,杨诗怡.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的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03):155-157.DOI:10.19738/j.cnki.psy.2022.03.052.

[3]李昕蔚,魏慧莹,赵亚敏,.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抑郁情绪中的进展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8):49-50+17.DOI:10.19738/j.cnki.psy.2021.18.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