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现状与对策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汤立洁、黎坤燕、邹林峰、张金燕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

我国从21世纪初已经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成为国家的一大难题。我国当前很多养老模式已经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了优化养老模式,本文重点分析梧州市社区养老现状与对策研究。本文首先提出梧州市社会养老的现状,探讨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困境,并且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和对策。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关键词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研究对策

正文


引言

根据梧州市政府办公布数据,截止2022梧州市现有60周岁以上人口约47万,占总人口的16.68%,预计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峰值将分别突破60万,新增的老年人将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严峻考验,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设施正当其时养老机构人才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一、梧州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的现状

根据梧州市政府办及官网公布数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2家(国家四级1家、三级4家、二级5家)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929所(个)、镇敬老院50所、幸福院(五保村78个,能提供养老床位16215张,其中机构总床位数4242张(护理型床位2909张)。机构内护工474人,医护人员230人, 社工15人;近年来,我市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大力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健康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匮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受传统观念、社会地位、工作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从事养老服务的优秀人才较少。[1]大多数年轻人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现有的养老护理人员大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护理培训,职业化水平很低。从业年龄高、社会认可度低、待遇差、学历低、技能差是目前养老服务队伍整体表现出来的特征。此外,缺乏正规的职业培训也是导致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养老服务人才正规培训较少[2]。同时,政府、社会主导的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也不多,少有的培训中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操的现象。

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类层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在走访中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仍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层面上,工作人员以照顾老年人简单的饮食起居为主,老年人在社区或养老机构能够获得的娱乐休闲、康复护理特别是精神心理安抚等服务稀少。此外,在社区养老设施方面,受资金投入和场地限制,不少社区养老场所的供老年人健身、休闲、文化等相应的设施不齐全。老年人参与度低,导致养老服务利用率低,造成部分养老资源的实质性浪费。同时,不同社区之间的差别还很大。有的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缺乏保养和维护,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有效利用率较低。

3.养老观念问题

梧州作为一个四五线的老城市,50后60后老年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排斥养老院养老,而且失能老年人大都选择子女提供日常生活帮助的家庭养老,健康的老年人则盲目乐观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老年人大多安土重迁,不愿意到陌生的养老机构中生活,还有人认为儿女不孝老人才到养老机构养老,舆论压力导致很多老年人及其子女放弃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3]。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倒金字塔形状的人口结构,老年人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这就导致家庭养老的压力会进一步加重。如何让老年人主动认识并且接受医养结合模式成为当前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发展的一大难题[4]

二、梧州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对策分析

1. 扩大多方参与,增加服务供给

多方培育主体支持家政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税费政策、养老用房、运营补贴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入专业机构推动医养结合[5]。鼓励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运营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推进社区医养养老服务与大健康产业有效融合,构建有场地、有设备、有内容医养养老服务体系。

2. 提升服务质量,发挥民族医养特色

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鼓励社会办医养康养连锁机构或服务站点入驻社区提供相关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按标准设立护理站。根据广西壮医特色增强社区民族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发挥民族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推广民族医药适宜技术产品和服务。

3. 完善医养结合的社区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急需专业人才,实施养老从业人员岗前和常态化轮训。搭建医养结合的社区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市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的统一分析、统一调度、统一服务。[6]第二,加强医护服务质量保证。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就近属地、便民便利、互惠互利、低偿优质、全面覆盖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签约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疾病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相关服务。加强老年健康管理的建设,设立老年医学科的综合性医院

4. “延伸产品”倡导营养健康伴老

针对性的功能设计:老年保健产品在功能设计上应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例如:辅助行走、视力改善、听力增强、健康管理等功能。

技术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优化和改进老年保健产品,提高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例如: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老年保健产品中的应用。

安全性和稳定性:老年保健产品在研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使用习惯,确保产品安全可靠,易于操作。

三、展望

总而言之,现如今养老问题已经备受各界关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缓解子女压力、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改进有着很大的作用。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市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通过发展长期保险制度、培养专业的老年保健与护理人才,加强宣传等措施,可以促进一样结合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让广大民众更加认可该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岩,杨翠迎. 医养结合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来自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的经验证据 [J]. 财经研究, 2023, 49 (12): 121-135.

[2]赵娜.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 经济研究导刊, 2021, (08): 82-84.

[3]郝谊纳. 报道养老问题的地市级媒体视角 [J]. 中国地市报人, 2024, (05): 111-113. 1007-4643.2024.05.050.

[4]周长宇,周宇翔. 盐城市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34 (14): 205-208.

[5]陈岩. 医养结合视角下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22.001835.

[6]白晨. 医养结合背景下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及效果研究——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证据 [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0, 13 (03): 3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