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作物生长互作机制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黄志建

广西上林县农业农村局 530500

摘要

大豆和玉米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作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一种新型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种植领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在提升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优势显著。本文主要探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作物生长互作机制,为实现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种植技术

正文


引言:

作为国内种植历史悠久的作物,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已然覆盖了全国范围。但从种植模式来看,传统大豆玉米种植往往存在田间管理复杂、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出现,恰好改善了传统大豆玉米种植存在的客观问题,这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不仅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还能够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概述

(一)技术原理

耐荫耐密的遗传特性与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主要原理[1]。主要通过提高光能、养分和水分的有效利用率,使大豆和玉米的产出率得以增加,强化土地的经济效益。

(二)种植模式特点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特点在于作物的行间距和带间距,大豆玉米种植采取的是宽窄行相间的种植模式。通常情况下,窄行用来种植大豆,而宽行用来种植玉米,也有大豆和玉米交替种植的模式。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以及生态位差异,从而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

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作物生长互作机制

(一)光照资源的有效利用

首先,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玉米植株普遍较高,会对矮一些的大豆造成遮阴效果。但由于玉米的行间距较大,因此,大豆也会接收到太阳的散射光和测光,玉米带来的遮阴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豆叶片的蒸腾作用。其次,光之变化。不同光质对大豆和玉米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大豆和玉米叶片之间会相互遮挡,光质的分布也会因此改变,此外,大豆光合作用效率和光饱和点一般较低,而玉米则相反,因而在复合模式下,大豆和玉米可以通过互补有效利用光照资源。

(二)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首先,水分的吸收与利用。大豆和玉米在根系分布以及对水的吸收能力上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玉米的根系较深,主要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大豆根系浅,通常利用浅层土壤水分。大豆和玉米在复合种植模式下,基于不同根系作用能够提高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2]。例如玉米的深根系能够为大豆提供水分。其次,水分蒸发与蒸腾。玉米作物具有遮阴效果,恰好能够降低大豆的蒸腾作用,并且能够提供适合大豆生长的湿度环境,提高大豆产量。

(三)养分互补

基于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的固氮作用会受到玉米的影响,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和消耗氮素,促进大豆的固氮作用。大豆玉米对于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存在差异,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大豆和玉米由于根系的不同和相互作用,能够实现养分上的互补与利用。例如大豆的生长需要磷素的支持,而玉米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恰好可以提高土壤中磷的活性。

(四)生物相互作用

首先,病虫害防治。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会增加,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大豆和玉米作为不同作物,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大豆根系分泌物能够抑制一些病原菌的产生,也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其次,微生物群落。土壤是为植物提供生长发育的基础,其中的微生物也对植物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大豆和玉米在复合种植模式下,其根系分泌物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改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三、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促进作物生长互作机制的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大豆玉米品种

首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优化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时应选取具备良好适应能力、抗逆性以及具有产量潜力的大豆和玉米品种,着重关注其是否能够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抗逆性方面要选择对病虫害、干旱、洪涝等不良环境具有良好抵抗能力的品种。而高产量的大豆玉米品种,是未来丰收的基础,因此,选择合适的大豆玉米品种,是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首选。此外,选择品种时,也要考虑不同品种之间的互补性,选择能够相互促进生长发育的大豆和玉米优秀品种进行复合种植,实现优势互补,是推进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与行间距

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作物品种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科学有效的调整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密度与行间距至关重要[3]。通常,玉米的种植密度要适中,要留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行间距设置较大,使其能够获取充足的日照和通风条件。而大豆的生长特性意味着其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行间距设置较小,更能够提高对土地的利用率。此外,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确保作物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促进其健康生长和发育。

(三)科学化施肥与灌溉

为了有效提高大豆玉米的作物产量与品质,科学化的施肥和灌溉是重要保障。首先,施肥要考虑到大豆和玉米不同的养分需求以及土壤肥力情况,要合理把握施肥量和时间,确保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所需的养分能够平衡,满足二者不同生长阶段对养料的需要。其次,灌溉方面,则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气候条件与特点,根据土壤结构进行规划,确定灌溉时间与灌溉量,在避免水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大豆和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优化田间管理

良好的田间管理,是确保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成功的关键。田间管理的优化涵盖多个方面,尤其是除草,可以有效降低杂草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争夺,为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创造更好的土壤环境。同时,病虫害问题也要持续关注,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确保大豆和玉米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此外,种植过程当中也要时刻观察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情况,若存在生长迟缓、叶片异常等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确保复合种植模式能够持续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作物生长互作机制更有利于实现作物产量的提升,不同作物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更有利于对土壤、日照和养分的利用,从而实现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实际种植过程中,还应结合不同地区土壤、气候以及作物品种等不同因素,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发挥复合种植模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喻勇,湛厚观,李俭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初探[J].作物研究,2024,38(2):153-156.

[2]严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推广和应用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3:9-11.

[3]卫欣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同田间配置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