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在骨科护理中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邓莉

米易县人民医院 617200

摘要

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临床治疗的特殊装置,是医疗抢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救设备,能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用药或治疗的患者更是如此。但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感染就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死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也被称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IPS),是指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在骨科护理中较为常见,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因此,对于骨科护理中如何预防控制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展开分析研究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骨科护理;拔管时机;

正文


引言: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使用输液治疗的患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等。对于需要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使用不当或者导管堵塞都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IPS)是指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感染,其发病率占住院患者的1%2%,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对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较少,但随着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其预防与控制力度也应随之加强。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

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使用特殊导管行深静脉置管。其可以为患者提供营养、药物、血液透析和免疫治疗等,是危重病人的急救措施之一。但因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且长期输液、抗肿瘤化疗、血液透析等特殊治疗的患者均需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则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患者自身情况、护理人员的操作方法、置管时间、导管质量和封管技术等。其中,患者自身情况对其产生较大影响,需予以重视。

、骨科护理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2.1 骨科护理中心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评估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年龄、导管类型、导管长度以及置管部位等进行综合评估,可筛选出高危患者。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若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且导管类型为高阻力型的,则感染的概率会比较高,应高度重视。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也应引起重视,因为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感染的风险就会越高。中心静脉导管的长度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情况下长度不宜超过7 cm。同时对患者的留置时间也应予以重视,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周。对存在以下问题的患者要及时更换导管:①感染;②静脉炎;③感染伴发热;④局部刺激。

2.2 骨科护理中中心静脉导管的选择和插管操作

在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类型,如中心静脉留置针、血管内导管等,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插管操作。对使用时间较长或进行化疗、创伤、术后需要继续使用的患者应选择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插管,防止发生导管感染。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静脉治疗和化疗的同时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的穿刺,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感染。对一些需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来说,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对需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输液时,应注意输液速度不能过快,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2.3 骨科护理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皮肤护理

由于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处于暴露状态,易发生感染,所以应加强对患者皮肤的保护,避免在导管穿刺点处或导管周围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症状。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局部皮肤的消毒和换药,避免发生感染。当发生感染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如碘附消毒或酒精消毒等,以减少细菌数量。此外,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发现有红肿、硬结等症状时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同时注意患者局部皮肤是否有破溃、出血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可采取适当的冷敷措施或局部热敷措施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况。

、拔管时机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与控制

3.1 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机的选择和判断标准

在临床上,一般将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即导管堵塞阶段、导管堵塞缓解阶段和导管拔出阶段。通常情况下,在导管堵塞缓解后,应及时拔出中心静脉导管。但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拔管时机的选择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决定。当患者出现以下表现时应及时拔管:(1)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塞;(2)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4d;(3)出现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4)局部皮肤红肿、溃破或有分泌物流出;(5)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但在具体拔管时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在拔管前做好准备工作。

3.2 拔管时机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控制,除了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之外,还需要对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时机进行合理的掌握。由于中心静脉导管拔出时,血液将重新分布,此时血管壁会受到刺激,从而导致血管发生痉挛,使患者出现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静脉血栓。因此,当中心静脉导管拔出时应选择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而在无菌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此外,还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如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同时,对于一些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还应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3.3 拔管时机的控制策略和实施方法

在进行拔管时,首先应选择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拔出时,应从导管的远端开始,并逐渐向近端移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患有血栓性静脉炎、严重的感染等,应选择从近端向远端拔管,并在拔管前使用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冲洗。同时,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拔出中心静脉导管后,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对于拔管后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如更换敷料、抬高肢体等。此外,还应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其拔管时的注意事项和拔管后的护理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骨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且患者的免疫力普遍较差,因此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应充分掌握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和方法,以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预防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其次,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管时间。最后,在拔管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护理工作。同时,还应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其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肖阳阳.骨科护理中对非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不同拔管时机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3):52-56.DOI:10.19435/j.1672-1721.2024.23.016.

[1]金其庄,王玉柱,叶朝阳,等.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06):365-3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