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医保DRGs模式改善医疗质量及医院绩效管理的策略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刘宏

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医院 617100

摘要

在全球医疗体系日益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下,医疗质量与医院绩效管理的提升已成为医疗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医保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模式应时而出,已经变成了一种高效的医疗管理手段。医保DRGs模式是指基于患者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手术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诸多因素,把病人分成与诊断有关的不同小组,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并评估医疗服务质量。该模式的产生给医院带来了更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优化医疗流程进而促进医疗质量与医院绩效的提高。但是,医保DRGs模式虽然有很多理论方面的优点,但是在实践中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何发挥医保DRGs模式对医疗质量及医院绩效管理的积极影响已成为医疗行业急需解决的课题。为此,文章将针对医保DRGs模式展开深入的分析,并探究其如何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绩效管理等策略,希望能够为医疗行业不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医保DRGs模式;医疗质量;医院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

正文


在如今医疗体系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提升医疗质量、优化医院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医疗行业普遍追求的一个目[1]。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医疗机构持续地进行管理方式的探索和创新,特别是医保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模式,因其独到的管理哲学和实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2]。医保DRGs模式作为科学医疗管理工具之一,它通过对病人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和治疗方式等诸多因素的考虑,把病人分为与诊断相关的不同组。该分组方式既有利于医疗机构更加合理地分配资源,也为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客观依据。基于这一背景,应用医保DRGs模式来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剖析医保DRGs模式对医疗质量与医院绩效管理的运用情况以及其可能具有的优势,并探索如何通过精细化与科学化管理方式来发挥这一模式的正面效果。通过文章的说明,希望能够给医疗机构带来有益借鉴,从而促进医疗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DRGs模式概述与特点分析

DRGs,也就是与疾病诊断有关的分组,是一种依据临床流程相似性和资源消耗相似性来对不同病例进行分类的手段[3]。这一策略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其核心目标是更为有效地控制医疗开销的上升并优化医疗服务的品质。DRGs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为世界医疗行业中被广泛使用的管理工具之一,用于医疗服务绩效评估与质量控制。

DRGs分类原则多依据病人疾病诊断,手术类型,年龄和性别。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全面考量,患者被划入对应疾病诊断相关组中。各组均体现此类病例临床特点及资源消耗。该分类方法有利于医院针对不同案例实施同质化管理,同时为医疗保险的给付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DRGs已被国内外的医疗体系广泛使用。国外很多国家都将DRGs用作医疗服务分类与支付工具来达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国内随着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DRGs逐步进入医疗管理体系。通过DRGs的推行,医院能够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进行更科学的评价,继而促进整体绩效的提高。与此同时,DRGs还向病人提供更透明、更公平的医疗服务报销。

二、医保DRGs模式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医疗服务标准化对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通过推行DRGs模式,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疾病分组建立统一的诊疗流程、用药规范和护理标准,确保患者无论在哪家医院都能享受一致的高质量医疗服务。这种标准化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也增强了患者对医疗系统的信任,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DRGs通过明确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降低了医生治疗的随意性,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治疗,减少并发症,提升医疗质量。同时,DRGs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防止过度医疗,提升医疗系统的效率与公平性

三、医保DRGs模式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在医保DRGs模式下,建立以DRGs分组特点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至关重要。通过设定科学的指标,如平均住院天数、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率等,医院能全面衡量运营效益与医疗质量。定期评估不仅能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还为医院管理和外部监管提供依据,提升服务水平。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在DRGs模式下也尤为重要。深入分析病组成本,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策略,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同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奖惩制度,结合精神与物质激励,医院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创新精神和患者满意度,确保医疗服务安全高效

四、利用DRGs优化医院绩效管理的策略

在运用医保DRGs模式进行医院绩效管理时,首先要明确绩效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医院运营的核心,也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关键。为确保目标与医院战略一致,需深刻理解医院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制定既符合医院长远定位,又能反映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绩效目标。建立具体考核标准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标准应涵盖诊断准确性、治疗有效性和患者满意度三大重点,并转化为可量化指标,以便客观评价医生和科室表现,避免主观偏见,同时激励医护人员提升服务质量。数据在医保DRGs模式中至关重要。医院需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包括病历、诊断、治疗方案,以及工作量和效率等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找出医疗服务问题,并预测未来需求,为战略规划提供依据。此外,必须建立健全的反馈与改进机制,定期收集与分析绩效数据,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鼓励医护人员提出建议,提升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营造全员参与的质量改进氛围。总之,医保DRGs模式下的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明确目标、设定标准、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完善反馈机制,并鼓励全员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医院发展并增强竞争力

五、医保DRGs模式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挑战与对策

DRGs模式的实施面临的首要难题是编码准确性和数据质量。精确的ICD编码是DRGs分组的基础,要求编码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经验。任何编码错误都会导致分组不精准,影响医院绩效评估及病人费用。因此,医院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审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护人员的参与度和培训情况也是DRGs成功推行的关键。由于DRGs涉及复杂的编码和分组知识,医护人员需经过系统培训以确保对病例分类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信息技术为DRGs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医院的信息系统需不断优化,以满足DRGs的需求,并在标准更新时进行调整

六、结论与展望

DRGs模式以科学分类与标准化支付显著促进医疗质量与绩效管理精细化。促使医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效率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并对医疗服务进行量化评估和持续改进。DRGs模式有望进一步结合大数据,AI,从而达到更加准确的病例分组及费用预测。改进方向主要有加强数据质量监控,健全激励机制并促进跨区域DRGs数据共享与标准化建设等。

参考文献

[1] 贾凯.公立医院绩效模式优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23(3):50-52.

[2] 卢芳芳,胡琳琤.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改革演变分析——基于RBRVSDRGs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方案的构建[J].财会学习, 2022(7):4.

[3] 甘燕红,周文慧,陈妍.DRGsDIP的对比研究:基于医院运营的视角[J].管理科学学报, 2023, 26(6):114-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