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程再造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症状的改善探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王聪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枣阳 4412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再造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症状的改善。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本院的7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另3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疾病病人中实施护理程序重组,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且比传统的护理方法有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

护理流程再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症状;

正文


糖尿病足的三个主要原因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而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着糖尿病足病的发展和转归[1]。因此,准确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再通,使其恢复血供,是目前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2]。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若患肢局部狭窄超过50%,会对远端血液动力学产生不利影响[3]护理流程再造就是基于病人的需要,将原来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弱点和不现实的部分通过程序重组来实现,从而使整个护理过程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4]本文旨在探讨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疾病病人实施护理流程再造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男、女各为2016例,年龄50-7763.21±4.12)岁。对照组:男、女各为1620例,年龄51-7863.87±4.74)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较好的比较性。患者家属均已理解本研究目的,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采用高脂膳食,并指导饭后锻炼,口服胰岛素,在血糖平稳后,加用西洛他唑2/50 mg,并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服药、生活基础护理、病房巡视、告知病人注意事项及出院指导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护理流程再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预防和治疗下肢血管疾病的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6 名护士组成。

2)实施新流程。在护理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后,才能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糖尿病下肢血管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同时注意饮食和锻炼,并解答相关问题。②对病人的用药说明:向病人解释用药的方法,用量,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疑问。③膳食管理:在饮食方面要做到平衡,多给病人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如鸡蛋、鱼肉、牛奶等,尽量减少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量。④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嘱病人减轻负荷,将患肢抬起30~4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并适当进行肢体按摩。⑤采用PZM-1型气动治疗机,按由足到足的顺序进行加压、减压,每次30分钟,2/天,防止下肢 DVT。⑥注意静脉的保护:在静脉穿刺时,尽量避开股静脉和下肢静脉,尽量选用健侧上肢,并可根据需要选用经外周静脉导管或改良的外周中长浅静脉置管法,以防止反复穿刺,减少对血管的损害。⑦指导病人穿着松紧合适的弹力袜,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3)质量管理。管理团队成员每周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解决办法,不断提高质量,并将其结果与护士的绩效考评和职称评定相结合,在每周的早会上进行点评和反馈。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下肢麻木感、静息痛、冷感症状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标准差()来表达,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来表达,用检验, P<0.05为有显著的差别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下肢麻木感

下肢静息痛

下肢冷感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36

2.25±0.23

0.84±0.02

3.26±0.47

1.02±0.16

2.14±0.36

0.78±0.11

对照组n=36

2.24±0.36

1.32±0.14

3.25±0.52

1.48±0.25

2.26±0.24

1.04±0.26

t

0.140

20.365

0.086

9.299

1.664

5.526

P

0.889

0.000

0.932

0.000

0.101

0.000

3.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多为隐性症状,早期治疗和早期护理是其有效途径[5]。通过建立下肢血管病变预防和治疗管理小组,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实施持续的质量改善,对护理程序进行持续的优化,同时把护理工作的质量与个人绩效和职称的评定联系起来,保证了护理措施的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程序重构是在医院进行的,也是在进行外部针对性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等,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理解病情,从而促进病人的临床症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疾病病人中实施护理程序重组,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且比传统的护理方法有明显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雅丽.护理流程再造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6):158-160

[2] 张小会,牛栋良,李嵘.芪黄复荣汤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下肢微循环和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J].内科,2023,18(5):435-438473

[3] 马海梅,张文,孙杉,王文娜.穴位按摩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23):154-156

[4] 施森,刘勇,曾宏,何虎强,张岱权.顾步汤加减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0):1627-1630

[5] 周芹,周建勇,叶志勇.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24):23-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