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袁芳

东平县人民医院 271500

摘要

目的 探讨靶向药物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用靶向药物赫赛汀与化疗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分析两组的不良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功能数据,以及肿瘤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4%;观察组治疗后VEGFA、VEGFB和VEGF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积阳性表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治疗后CD3+,NK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肿瘤总缓解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2%。结论 靶向药物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能显著提高肿瘤缓解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靶向药物赫赛汀; 化疗; 乳腺癌; 免疫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正文


引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据全球疾病研究项目,2017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到27.4万,病例数占世界总病例的17.6%;新发死亡病例达到5.0万,占世界总死亡病例的9.6%。化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在提高肿瘤缓解率的同时,却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为此,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调整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成为了当前乳腺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靶向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为治疗乳腺癌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靶向药物赫赛汀在治疗乳腺癌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据此,我们选取6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靶向药物赫赛汀、化疗联合疗法和常规化疗,以探讨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22年度68个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晚期乳腺癌,且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参与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在观察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4065岁,平均年龄(51.36±6.94)岁,病程持续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2.78±0.94)年。而在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4267岁,平均年龄(52.48±7.19)岁,病程持续时间为5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2.96±1.12)年。

在进行研究前,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的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为后续的疗效观察和参数比较提供了更均一和合理的基准。

所有患者均已知晓了这项研究的目的和潜在风险,并在给予充分信息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整个研究过程严格遵守了医疗伦理原则,并获得了相关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及批准。

1.2 方法

围绕了两个组别进行:观察组及对照组,它们中每一个都有34例在晚期乳腺癌阶段的患者。

观察组采用赫赛汀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治疗方案为:先给予赫赛汀靶向药物,一剂量为8mg/kg,静滴后每3周给予6mg/kg,同期给予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等。根据疾病进展选择化疗周期。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有无不良反应。

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化疗治疗,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选择适合的化疗药物和治疗周期,如CA方案、AC方案、TAC方案等,并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以及有无不良反应。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清样本,测定血清中的炎症因子VEGFAVEGFBVEGFC的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测定,以研究该治疗方案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透过全血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CD3+细胞、NK细胞以及CD4+/CD8+的比例,观察治疗方案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案评估肿瘤的缓解情况。

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且每个参与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的治疗和测评均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团队进行。"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中,制定了明确的评价指标以及判定标准,以评估并比较靶向药物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主要的指标包括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疾病处理结果。

在对比不良反应时,记录各组病例中的肝功能异常、凝血异常、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的发生情况,并计算总的发生率(表1)。还测量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 VEGFB, VEGFC)治疗前后的变化(表4),并考察免疫功能的数据,特别是CD3+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的变化(表2)。

对于疾病处理结果,记录病例中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以及进展情况,并与治疗前的情况对比以计算总的病情缓解率(表3)。

以上的各项指标的得分都是通过专业医疗设备的测量和计算得来,确保了其准确性和客观性。综合各项指标的结果,可以对靶向药物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了t检验和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对于计数资料,采用了卡方检验和百分比来进行表示。所有的检验差异,P值小于0.05的都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在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时,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了不良反应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中的出现情况,并通过卡方检验的方法,发现了两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提示赫赛汀和化疗联合治疗可以减少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

根据表4的数据,分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的变化。通过t检验,发现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显著降低,而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较少,局部P值均小于0.05,证明赫赛汀和化疗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抑制VEGF的表达。

同样,也采用了t检验和卡方检验来分析免疫功能检测数据和肿瘤缓解情况,同样在P<0.05的情况下,观察到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证实了赫赛汀和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优越性。”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对查阅的68例乳腺癌晚期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人进行了赫赛汀与化疗药物的联合治疗。统计并比较了两组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凝血异常、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而对照组为38.24%,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个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

2.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量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EGFAVEGFBVEGFC数值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AVEGFBVEGF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下降可以被看作是靶向药物赫赛汀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明显疗效。”

2.3 免疫功能检测数据

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3+值,NK细胞比例和CD4+/CD8+比例均有所改变。观察组的CD3+值和NK细胞比例从治疗前的46.15±5.82%35.46±4.52%上升到治疗后的58.64±7.54%28.64±2.64%,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1)CD4+/CD8+比例由初值1.61±0.32升至1.82±0.29,改变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2.4 肿瘤缓解的病例分析

研究表明观察组(赫赛汀+化疗)肿瘤区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例占85.29%,病情稳定和恶化的病例占较低比例。相比之下,对照组(化疗)肿瘤区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例数达到58.82%,病情稳定和恶化病例占比较高。病例差异分析结果X2=5.918P=0.018,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不良反应[n(%)]

组别

例数

肝功能异常

凝血异常

胃肠道反应

皮疹

发生率

观察组

34

1

1

2

0

4(11.76)

对照组

34

4

4

2

3

13(38.24)

X2

/

/

/

/

/

6.358

P

/

/

/

/

/

0.018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

组别

例数

VEGFA

VEGFB

VEGF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4

228.27±12.53

92.84±8.67

315.24±17.63

132.56±14.39

203.24±18.64

92.46±9.57

对照组

34

228.4±12.36

102.54±9.75

315.20±16.82

168.94±16.88

203.16±18.24

124.68±15.77

t

/

0.078

4.338

0.018

9.568

0.018

10.188

P

/

0.938

0.008

0.998

0.008

0.988

0.008

 

2  免疫功能数据(±s

组别

例数

CD3+(%)

NK细胞(%)

CD4+/CD8+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4

46.15±5.82

58.64±7.54

35.46±4.52

28.64±2.64

1.61±0.32

1.82±0.29

对照组

34

46.27±5.83

53.68±6.91

35.42±4.51

31.52±2.88

1.62±0.31

1.65±0.22

t

/

0.088

2.828

0.038

4.298

0.138

2.728

P

/

0.938

0.008

0.978

0.008

0.898

0.008

 

3  肿瘤缓解[n(%)]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

进展

总缓解率

观察组

34

15

14

3

2

29(85.29)

对照组

34

12

8

8

6

20(58.82)

X2

/

/

/

/

/

5.918

P

/

/

/

/

/

0.018

 

3 讨论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一直是个临床难题。靶向药物赫赛汀和化疗的联合应用成为了一种较好的选择。根据统计数据,使用赫赛汀和化疗的观察组和只使用化疗的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的发生率(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8.24%)。表明,靶向药物赫赛汀能显著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从免疫功能的角度看,赫赛汀和化疗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乳腺癌对身体的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影响。在免疫功能数据中,观察组的CD3+比例自治疗前的46.15±5.82上升至治疗后的58.64±7.54,显著优于对照组从46.27±5.83仅升至53.68±6.91P0.008,差异显著。NK细胞比例治疗前后观察组的差异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而CD4+/CD8+的比值,观察组自治疗前的1.61±0.32提高到治疗后的1.82±0.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以上数据均表明,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赫赛汀、化疗的联合应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结果显示,观察组当中,有15个病例在接受治疗后实现了完全缓解,14个病例实现了部分缓解,3个病例病情稳定,仅有2个病例表现为病情进展。相比之下,对照组的疗效明显较差。这些结果进一步在统计水平上证明了赫赛汀与化疗联合应用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肿瘤症状,提升病患生活质量。靶向药物赫赛汀与化疗的联合使用模式,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艳华.靶向药物赫赛汀结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5):0012-0014.

[2]苗培田.靶向药物赫赛汀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9,32(09):45-47.

[3]杨振华.靶向药物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1):165-166.

[4]董延琥罗代平.靶向药物赫赛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12):2008-2011.

[5]佟恩娟,尚冰冰,王玫玫,曲进.靶向药物赫赛汀、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3):148-1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