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确诊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韩丽君

旺苍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结直肠癌确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分析,观察患者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40例结直肠癌患者运用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较高,患者诊断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5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100.00%。结论: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对结直肠癌确诊有一定帮助,可以满足患者诊断需求。


关键词

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结直肠癌;确诊价值

正文


结直肠癌是当前临床消化道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该病在现阶段临床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诊断而言,实施活检病理诊断分析能够了解到患者自身患病情况,对患者自身病情控制有一定帮助。同时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分析也能够作为患者术后预后的关键性管理因素之一,能够通过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评估与分析,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支持[2]。而在临床研究过程中通常以常规病理诊断鉴别分析为主,且存在着病理诊断与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鉴别相分离情况。而本研究则以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在患者确诊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自身病情鉴别评估提供帮助,以此提高患者结直肠癌确诊水平,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分析,观察患者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40例患者构成情况如下:结肠癌19例,直肠癌21例,其中,11例为乙状结肠,4例为降结肠,4例为横结肠。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均值55.45±1.15岁。40例患者结直肠活检送检标本为2-3mm,肠镜进行活检至手术平均间隔期为8.52±1.15d。

1.2 方法

①诊断方法:以肠镜进行活检分析,取材标本按照常规结肠、直肠取材标本进行石蜡包埋,随后5μm连续切片,HE染色。在患者活检病理标本阅片过程中,需要观察癌浸润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情况,重点对活检标本的取材深度、粘膜肌层情况分析,对疑似者进行免疫组化肌动蛋白标记。与术后病理诊断情况进行对比,且在患者诊断过程中需要将诊断活检阅片工作交由2名以上具有5年以上经验的病理医生进行阅片和复查。所有患者诊断标本需要在术后按照WHO诊断标准进行判断。

②手术方法:为4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术前准备工作开展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应对:1)全面系统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对患者血压、肝肾功能、凝血情况分析。帮助患者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情况,并且根据患者协商结果合理安排手术时间。2)患者肠道准备,在患者入院后及时给予其半流质饮食,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也可以给予患者口服缓泻剂形式进行肠道清理。3)常规抗生素干预,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术后出现并发症及感染危险性较高,因而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抗生素用药,以此帮助患者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4)处理患者相关并发症,如果患者有高血压则需要在术前给予其血压干预,待血压稳定后方可为患者实施手术。但是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停止服用降压药之后,需要在停药10d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则需要控制血糖,然后在血糖稳定后方可安排手术。5)手术术式选择,19例结肠癌患者行结肠切除术、21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造瘘术,术后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针对性治疗,并且在术中提取患者肿瘤提取物,进行病理活检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以n%)作为计数资料检验依据,以x2检验,以(±s)作为计量资料的检验依据,采用t对其校验,差值为(P0.05),表示有意义。

2 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运用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较高,患者诊断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5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100.00%见表1。

1 40例结直肠癌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

结直肠癌活检

病理结果

合计

阳性(n)

阴性(n)

阳性

39

0

39

阴性

0

1

1

合计

39

1

40

3 讨论

3.1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直肠癌在现阶段临床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按照结直肠癌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上段直肠癌、下段直肠癌、低位直肠癌、中位直肠癌及高位直肠癌等不同类型[3]。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直肠癌的发生率高于结肠癌,且直肠癌在所有消化系统肿瘤疾病中占比为60%左右。并且在近年来研究中发现,部分地区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持平,已经达到11趋势。在直肠癌中低位直肠癌的比例较高,占直肠癌的60%-70%左右[4]。在结直肠癌的发病分布情况分析中可以发现,该病在北美洲、大洋洲的发病率最高,在欧洲和亚、非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5]。一般情况下,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癌变部位来改善其病情,大部分患者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延缓了患者生存周期,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对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而言,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与局部区域复发、远处转移等因素相关,当出现预后情况较差时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增高,也会威胁到患者自身生命健康[6]

3.2 结直肠癌活检病理应用机理分析

结直肠癌活检是临床中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也是在当前临床研究过程中被公认为有效鉴别结直肠癌的主要技术。在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过程中,能够通过结肠镜提取患者病变部位组织,然后通过病理切片形式检查肿瘤提取物状态[7]。通过结直肠癌活检病理检查分析能够判断患者癌变形态,癌变风险等级,手术实施可行性等因素,且能够在患者诊断过程中为其预后手术实施提供帮助,提升了患者疾病诊断水平。因而在患者诊断过程中,能够以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技术为主,做好患者病理诊断鉴别方案,以此为患者疾病确诊提供支持。同时在结直肠癌病理诊断过程中,除了上述诊断技术之外还可以采用肛门指诊、直肠镜检查、生化辅助检查等技术帮助患者做好诊断评估方案。其中,肛门指诊通过肛门触摸确定是直肠长了东西还是肛门长了东西[8]。而直肠镜检查则是通过直肠镜检查了解直肠粘膜褶皱情况,然后通过直肠镜提取部分病理组织进行制片观察分析,了解患者整体患病情况,帮助其做好病理鉴别分析。

3.3 结直肠癌诊断技术应用进展分析

结直肠癌诊断技术应用在现阶段临床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关于结直肠癌患者诊断有如下要求:首先,临床表现观察分析中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以下习惯而判断其是否有结直肠癌癌变情况。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及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及低热情况时表明患者出现结直肠癌变情况[9]。其次,体格检查主要以评价患者一般状况为主,做好患者血常规诊断鉴别评估与分析,并且做好尿常规、血常规及大便常规诊断与鉴别,同时做好粪便饮血试验,以此为患者疾病鉴别提供帮助。再次,结直肠癌患者诊断过程中,可以通过影像检查了解患者患病情况,对患者肿瘤分期、复发肿瘤及肿瘤治疗反应评价进行分析。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可以通过CT检查、MRI检查等技术观察与分析做好患者疾病鉴别与评估。最后,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与鉴别评估患者病情,如以GFACA19-9CA242CA72-4CA125等标志物进行鉴别分析,能够为结直肠癌患者鉴别提供依据,满足了患者自身疾病鉴别需求。

3.4 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及优势

结直肠癌患者诊断过程中为患者实施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能够满足患者病理鉴别需求,提升了患者病理鉴别准确性,也在患者诊断过程中提升了患者诊断能力。总体来看,以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鉴别为主能够具有如下技术应用鉴别优势:首先,通过结直肠癌活检病理鉴别分析为主,提升了患者疾病诊断鉴别准确性,突出了患者疾病鉴别优势。其次,在患者诊断过程中活检病理鉴别技术能够为患者手术实施提供依据,提升了患者手术鉴别技术应用实践能力,满足了患者的确诊技术应用需求,提升了患者确诊技术应用能力,也符合患者自身诊断技术应用需求[10]。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患者诊断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将上述技术与患者诊断结合在一起,以此为患者自身疾病确诊提供支持。最后,以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鉴别结直肠癌能够具有较好的诊断技术应用已搜集,可以在患者诊断过程中突出诊断技术应用灵敏度、特异度,在患者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方面也有显著优势,因而这种情况下的患者诊断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以上述技术为主做好患者疾病鉴别评估分析方案。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结直肠癌患者活检病理鉴别要求,为其进行术前活检病理鉴别与分析,以此突出患者疾病诊断优势。

3.5 本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以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患者实施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分析后证实,在患者诊断过程中,为其实施该项诊断技术应用具有较好的技术应用价值。患者诊断的整体准确率较高,经对比患者诊断结果得出,患者诊断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50%,阳性预测值为95.50%,阴性预测值为100.00%可见在患者诊断过程中,为其实施上述诊断技术应用的准确性是非常高的,不仅能够满足患者自身诊断技术应用需求,也能够在患者诊断过程形成较好的诊断技术应用优势,突出了患者诊断技术应用特色和地位,为患者自身诊断工作实施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对于现阶段社会发展而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通过科学的确诊技术为患者确诊,有助于做好患者诊断治疗方案,能够为患者自身的疾病鉴别提供依据,所以能够满足患者诊断需求。

综上所述,本研究过程中通过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确诊,经患者确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通过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能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满足了患者的诊断技术应用需求。②患者在实施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同时,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帮助患者稳定生命体征,纠正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为患者术前状态干预奠定基础。③患者手术过程中,应该选取肿瘤提取物进行病理鉴别分析,然后对照术前的肠镜活检病理鉴别分析结果,判断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技术应用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孙志涛,姜辉,张宝玉,等.微RNA-582-5p与音猬因子在结直肠癌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23,27(11):2269-2274+2335.

[2]林中原,张遵妮,袁育林.LCR与PLT、CEA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的鉴别诊断及病理分期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23,31(21):3980-3984.

[3]曹怡静,刘超.结直肠癌活检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3):54-56+141.

[4]左壮,张银旭,徐宇.SII、TAP、CEA及CA19-9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J].江苏医药,2023,49(12):1243-1246+1250.

[5]史玉娟,王静,徐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J].临床荟萃,2023,38(01):55-59.

[6]阳金豆,李建浩,周夏,等.MSCT联合血清CA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及转移的诊断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45(06):842-846.

[7]魏重操,王晶,邢欣,等.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2,31(10):1154-1159.

[8]李晓燕,李晨,陈灏源,等.人工智能在结直肠癌数字化病理图像分析中的应用[J].协和医学杂志,2022,13(04):542-548.

[9]袁丽侠,郭剑,张玲,等.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LAMB1、ULBP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21,32(19):2480-2483.

[10]王可,杨丛家,曾华珺.多层螺旋CT与MRI对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05):10-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