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赵敬娟

深泽县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2500

摘要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下腹部疼痛、腰骶部不适、性交痛等。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经过3-6个月的综合治疗,85%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表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盆腔疼痛; 临床表现; 治疗效果; 妇科

正文


引言: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是指持续6个月或以上的下腹部、盆腔或腰骶部疼痛,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症状之一。CPP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等,也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由于病因复杂、症状多样,CPP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对CPP认识的深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目前对CPP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深入分析CPP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对提高CPP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20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55岁,平均年龄35.6±7.2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均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盆腔疼痛诊断标准,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2)年龄20-55岁;(3)近3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4)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恶性肿瘤;(4)精神疾病患者;(5)资料不完整或失访者。

1.3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疼痛特征、伴随症状、既往史、治疗方案及效果等。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随访6个月,评估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症状缓解时间。

2.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年龄范围20-55岁,平均年龄35.6±7.2岁。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患者占86%(172例),未婚患者占14%(28例)。职业分布上,白领占49%(98例),家庭主妇占28%(56例),体力劳动者占23%(46例)。患者平均病程为18.5±7.8个月。在既往史方面,剖宫产史、盆腔炎病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和子宫肌瘤病史的比例分别为44.5%、33.5%、22.5%和19%。伴随症状主要包括疲劳(76%)、睡眠障碍(64%)和焦虑抑郁(51.5%)[2]。这些数据反映了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既往病史分布,为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基础。

2.2 临床表现分析

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下腹部疼痛(89%)、腰骶部不适(78%)、间歇性加重(71%)和性交痛(56%)。疼痛程度评估采用VAS评分,结果显示:轻度(1-3分)占23%,中度(4-6分)占49%,重度(7-10分)占28%。主要疼痛加重因素为月经期(81%)、情绪波动(67%)和体力活动增加(49%)。SF-36评分结果表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尤其在生理功能、情感角色和社会功能方面受到显著影响。这些数据全面反映了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症状特征和生活质量状况,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2.3 治疗方案及效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200例(100%),物理治疗168例(84%),心理干预142例(7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和激素类药物;物理治疗包括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心理干预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治疗3个月后,116例(58%)患者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后,改善例数增至170例(85%)。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SF-36评分显著提高(P<0.001),表明患者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方案和良好依从性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各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及治疗效果见表1。这些结果充分证实了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盆腔疼痛的显著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1  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治疗方案及效果(n=200)

治疗方案

例数(%)*

3个月改善例数(%)*

6个月改善例数(%)*

药物治疗

200(100)

98(49)

156(78)

物理治疗

168(84)

82(41)

138(69)

心理干预

142(71)

68(34)

122(61)

综合治疗

200(100)

116(58)

170(85)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百分比。例如,98(49)表示98例患者,占总样本的49%。

3.结语:

通过对200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揭示了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特征,并评估了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研究强调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慢性盆腔疼痛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病机制,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以提高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嘉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疼痛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23.

[2] 陶沐珩,肖培娜,叶明珠.慢性盆腔疼痛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2,28(04):736-741.

[3] 程芳,马乐.慢性盆腔疼痛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02):205-2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