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
正文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成人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超过1500万人患上脑卒中,其中约有600万人因此丧生,500万人长期面临残疾的挑战。脑卒中的流行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对公共卫生系统造成巨大压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发达国家,由于预防和治疗措施的进步,脑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相对较低。我国脑卒中的流行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对社区、乡镇居民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时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期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已成为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我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承担了石家庄部分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现将2022年度石家庄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筛查结果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数据的代表性,本研究根据《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为石家庄市项目点范围内的常住居民,年龄在40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选择基于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事实,因此,选取这一年龄段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好地覆盖高风险人群。
1.2 调查方法
按照《2022年度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社区医生、护士、技师、调查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量表、体格检查标准、实验室检查操作标准及注意事项、脑卒中高危人群判定标准(包含:TIA、脑卒中患者)等相关基线调查的标准进行统一培训。培训结束后由社区医务人群开展目标人群的组织动员、现场信息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数据的收集工作;筛查出的高危人群由我院组织超声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进行颈部动脉检查及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干预。
1.3判定标准
脑卒中高危人群定义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或者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者。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危险因素包括以下8项(每项1 分:①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②血脂异常(三酰甘油≥2.26mmol/L,或总胆固醇≥6.2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或未知;③糖尿病;④房颤或明显的心律不齐;⑤吸烟;⑥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⑦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⑧有卒中家族史[2]。
1.4质量控制
(1)调查员均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测量设备均通过统一校正;调查现场设置质量控制人员,质控调查量表。
(2)社区、乡镇医疗机构工作负责现场人群信息采集的上报和提交工作,确保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基地医院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和数据上报的质量控制。
(3)项目开展期间,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地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联合工作组,针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4)基地医院设立专职质控员,全程负责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1.5统计学方法
在中国心脑血管网录入数据,导出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使用SPSS29.0 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脑卒中筛查人群各项因素分布
2.1.1人口学特征
2022年度脑卒中筛查共3013人,其中男性1050人,占34.85%,女性1963人 ,占65.15%。按年龄段分层40~49岁676人,占22.44%;50~59岁1381人,占45.83%;60~69岁669人,占22.20%;70~79岁 244人,占7.43%;≥80岁43人,占1.43%。
2.1.2危险分层情况
依据《脑卒中危险因素判定标准》筛查评估出脑卒中高危人群736人(24.43%),包含:脑卒中患者113人(3.75%)、TIA16人(0.53%)、高危人群607人(20.15%);中危人群748人(24.83%);低危人群1528人(50.71%)。
2.1.3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表1 3013例脑卒中筛查人群中危险因素暴露分布情况
危险因素 | 人数 | 暴露率/% |
血脂异常 | 1339 | 44.44 |
高血压 | 1193 | 39.60 |
超重 | 545 | 18.09 |
缺乏运动 | 512 | 16.99 |
脑卒中家族史 | 491 | 16.30 |
糖尿病 | 470 | 15.60 |
吸烟 | 247 | 8.20 |
脑卒中 | 113 | 3.75 |
房颤 | 29 | 0.96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16 | 0.53 |
由表1可见,筛查人群中危险因素暴露率前三位分别是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血脂异常暴露率超过40%,是筛查人群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表2 3013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暴露分布情况
人口学特征 | 筛查数 | 高危人群 | X2 | P | |
n | 检出率(%) | ||||
性别 | 170.646 | <0.001 | |||
男 | 1050 | 400 | 38.10 | ||
女 | 1963 | 336 | 17.12 | ||
年龄段/岁 | 99.192 | <0.001 | |||
40-49 | 676 | 110 | 16.27 | ||
50-59 | 1381 | 303 | 21.94 | ||
60-69 | 669 | 205 | 30.64 | ||
70-79 | 244 | 103 | 42.21 | ||
≥80 | 43 | 15 | 34.88 |
由表2可见,男性的高危人群检出率(38.10%)高于女性(17.12%);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和高危人群检出率逐步增高。
按性别分析:男1050人,其中高危人群400人,非高危人群650人,检出率38.1%;女1963人,其中高危人群336人,非高危人群1627人,检出率17.12%。高危人群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即性别对是否高危人群有影响。
按年龄段分析:40-49岁676人,其中高危人群110人,非高危人群566人,检出率16.27%;50-59岁1381人,其中高危人群303人,非高危人群1078人,检出率21.94%;60-69岁669人,其中高危人群205人,非高危人群464人,检出率30.64%;70-79岁244人,其中高危人群103人,非高危人群141人,检出率42.21%;大于80岁43人,其中高危人群15人,非高危人群28人,检出率34.88%。高危人群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即年龄段对是否高危人群有影响。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低危人群、中危人群和高危人群占比分别为50.71%、24.83%和24.43%。危险因素暴露率方面,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位列前三位,占比分别为44.44%、39.60%、18.09% ,已成为石家庄地区脑卒中防控的重点,应积极进行早期干预。血脂异常是该地区脑卒中防治的首要危险要素,提示血脂认识及控制欠佳;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对血脂的首次全国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18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基于全国社区的研究得出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年龄标化患病率为 58.72%,高于该社区血脂异常检出率44.44%。韩国一项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高脂血症患者脑出血风险降低和缺血性心脑血管转归改善有关。关于一级和二级预防试验的汇总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中风风险最高的患者的中风发病率,TC和LDL-C的高水平和HDL-C的低水平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降低LDL-C水平是降低中风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血脂的有效控制能很大程度降低脑卒中发病。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是血脂异常的危险要素,所以单纯的降脂治疗不如联合血压及健康生活方式转变进行血脂预防控制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应积极倡导当地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选择低盐低脂饮食、合理均衡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患者积极给予降脂、降压治疗,同时监测随访血脂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4]。
4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4.1局限性。
问卷调查主要依赖个体的自我报告,可能存在信息不准确或遗漏的情况。而体检和风险评估虽然更为客观,但也受到设备精度、操作人员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配合度和执行力。然而,由于生活习惯、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个体对干预措施的接受程度和执行情况参差不齐,这可能会影响干预效果。
4.2未来展望
(1)优化筛查方法:通过引入更先进的筛查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加强筛查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筛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提高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深入研究不同个体的生活习惯、知识水平等因素,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个体对脑卒中预防和控制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3)完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准确处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和分析数据,为筛查和干预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炜,徐瑛,邵雪华,等. 浙江省台州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10):925-929.
[2] 王通,王丽楠,彭艳英,等. 2016—2018年上海某远郊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J]. 上海医药,2019,40(22):52-55.
[3] 丁一,王育珊,江艳,等. 乌鲁木齐市某体检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及膳食习惯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7):967-970.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7.07.028.
[4] 潘锋. 我国脑卒中防治事业成就辉煌——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