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银屑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李娇

定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保定 073000

摘要

目的:观察银屑病护理中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银屑病患者78例,护理模式分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综合组行综合护理,每组39例,回顾比较生活质量、病耻感。结果:生活质量比较,综合组干预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5.13 ± 1.29)分,低于常规组(10.04 ± 2.10)分(P<0.05);病耻感比较,综合组干预后(45.59 ± 3.26)分,低于常规组(64.11 ± 5.14)分(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病耻感,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银屑病;综合护理;病耻感;生活质量

正文


前言:银屑病是一种顽固性鳞屑性皮肤病,治疗难度较高,通常无法根治。银屑病主要症状为皮肤覆银白鳞屑红斑,呈现蜡滴、薄膜现象Auspitz征等,合并瘙痒、疼痛或者关节肿胀[1]。银屑病致病原因复杂,与精神状态、药物因素、感染、生活习惯等有关,当前主要通过用药治疗,在治疗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管理。常规护理方法单一,应用效果较差。综合护理是小组制、责任制结合,融合多学科、多模式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满足银屑病患者多层面需求。选取78例银屑病患者,重点分析综合护理方法,评价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7~2024678例银屑病病例,综合组39例(综合护理),男22例、女17例,年龄(18~69)岁,平均(34.19 ± 8.26)岁;病程(1.0~10.0)年,平均(7.05 ± 2.10)年。

常规组39例(常规护理),男23例、女16例,年龄(20~67)岁,平均(34.24 ± 8.22)岁;病程(1.5~9.0)年,平均(7.10 ± 2.06)年。资料可予分析(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体检、皮肤活检等确诊为银屑病;(2)资料完整;(3)认知良好;(4)初次发病。

排除标准:(1)沟通障碍;(2)精神病史;(3)合并传染病;(4)心血管病史。

1.3

常规组:常规护理。规范化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科学用药、作息管理、饮食护理,全方位健康管理提高免疫力。

综合组:综合护理。(1)饮食护理:选择优质高蛋白饮食,避免牛羊肉、浓茶等刺激性饮食,食用新鲜蔬果,个性化膳食干预。(2)环境护理:构建清洁、温馨的疗养环境,保护患者隐私,人性化调节温湿度、光照,改善患者睡眠质量。(3)心理护理:动态心理评估,策略性沟通挖掘患者心理需求,针对性心理支持,疏导心理压力。指导患者通过五音疗法、正念疗法自我疏导,缓解精神、心理压力,解除精神因素的不良影响。鼓励患者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预防焦虑、抑郁。(4)社会支持:组织病友交流活动,通过微信群宣教、知识讲座等形式,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增强社会支持。(5)皮肤护理:针对性皮肤护理宣教,叮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选择宽松、透气、舒适的纯棉衣物,避免穿着闷热、粗糙的衣物,避免加重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

1.4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估,DLQI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症状感受等相关10项问题,(0~3)分/项,共(0~30)分,DLQI越高生活质量越低。

病耻感:护理前后《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tigma Scale for Chronic IllnessSSCI)评估,包括内在病耻感、外在病耻感,(1~5)分/项,分别为13~65)分、(11~55)分,共(24~120)分,SSCI与病耻感程度正相关。

1.5统计学方法

银屑病病例数据以SPSS 26.0处理,病耻感、生活质量以“均数 ± 标准差(”分析,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

干预前DLQI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组DLQI<常规组P0.05)。1

1 2DLQI比较[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综合组(n=39

18.65 ± 4.73

5.13 ± 1.29

10.273

0.001

常规组(n=39

18.70 ± 4.46

10.04 ± 2.10

7.149

0.001

t

0.429

5.103



P

0.308

0.001



2.2病耻感

干预前SSCI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组SSCI<常规组P0.05)。2

2 2SSCI比较[,(]

组别

内在病耻感

外在病耻感

总分

干预

干预后

干预

干预后

干预

干预后

综合组n=39

53.10 ± 4.02

25.92 ± 3.50

43.67 ± 3.72

19.98 ± 4.15

97.27 ± 7.13

45.59 ± 3.26

常规组n=39

53.22 ± 4.79

33.24 ± 3.72

43.89 ± 4.08

31.72 ± 4.01

97.35 ± 5.49

64.11 ± 5.14

t

0.473

10.102

0.447

11.074

0.495

13.265

P

0.419

0.000

0.432

0.000

0.403

0.000

3讨论

银屑病与遗传、免疫紊乱、环境刺激等有关,综合因素诱发全身性或者局限性鳞屑性斑块,在临床护理时需要予以全方位干预。综合护理是融合多学科技术的整体性、责任制干预模式,全面满足患者精神、文化、心理等多层面需求,应用效果较好[2]

该研究中,生活质量观察,护理前银屑病对患者生活的负面影响显著,护理后综合组DLQI较低,从(18.65 ± 4.73)分降低至(5.13 ± 1.29)分。病耻感观察,通过综合护理,综合组SSCI显著降低,病耻感减轻。

综合护理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特点,符合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社会适应性。综合护理应用多科学技术,加强社会、文化等层面干预,护理层次全面,系统性改善患者生存处境,因此生活质量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银屑病进行临床护理时,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效果比较显著。综合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病耻感,提高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丁春燕,应安欣. 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银屑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J]. 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4):111-114.

[2]张晴睛.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4):751-7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