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整体护理;应用效果
正文
支气管哮喘为气道慢性炎症,主要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引发,造成气道可逆性阻塞,发病后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喘息气促、胸闷等,老年人、青少年属于支气管哮喘高发人群[1]。支气管哮喘一般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无法完全根治,发病后需及时规范用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有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后存在用药不规律、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差、随意增减药量等情况,难以强化哮喘治疗效果。基于此,可以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围绕患者身心特点和病症情况精细化分解护理内容,从而为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精神等全维度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
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来院就诊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有可比性(P>0.05)。
表1 一般资料对比
n | 男/女 | 年龄范围(岁) | 平均年龄(岁) | 病程均值(年) | |
观察组 | 26 | 12/14 | 36~77 | 54.74±3.66 | 4.46±3.17 |
对照组 | 26 | 13/13 | 41~74 | 50.14±5.74 | 5.17±3.03 |
χ2 | - | 5.045 | 5.353 | 3.511 | 1.136 |
P | - | 0.929 | 0.152 | 1.059 | 0.531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手段,患者入院后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支气管哮喘等相关疾病知识宣传手册,引导患者规律饮食、用药、作息,明确相关注意事项,遵照医嘱规律用药,避免私自加减用药或停药;日常生活中注重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常备哮喘发作缓解药物,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复诊。
观察组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方式。一是用药护理,可根据患者当前哮喘发病状态选择对症药物,如患者处于支气管哮喘稳定期可以应用抗炎药物,起到控制作用;如患者属于急性哮喘期,可应用解痉平喘类缓解性药物,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以及哮喘等诸多症状,不论选择何种药物均需要长期坚持、规范用药,进而达到临床疗效。很多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复发率高,要着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每日用药管理,按时按量服药。二是饮食及运动护理,患者日常饮食需清淡营养,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生冷类食物,日常生活可增加体育运动项目,如相对舒缓的太极、散步等有氧运动,增强患者肺部功能,同时减少剧烈运动给呼吸道带来的过重刺激。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心跳增快等情况,需及时停止;日常增加腹部呼吸训练,维持良好机体状态。第三,心理疏导护理,支气管哮喘病程迁延时间长,复发率高,患者需长期用药,这也使得很多患者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了解既往成功治疗案例,提高护理依从性;也可应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排解焦虑情绪,维持良好心态。四是日常环境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空气流通,保证良好空气质量,如室内环境相对干燥可应用加湿器提高湿度,外界气温低避免直接吹风,减少呼吸道刺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综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哮喘发作改善水平及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其中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及最大通气量(MVV)。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SPSS22.0,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χ±S)表示,t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MVV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肺功能指标对比(χ±S)
N=26 | FEV1(L) | FVC(L) | MVV(L/min)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1.54±0.43 | 2.34±0.42 | 2.08±0.58 | 3.25±0.47 | 51.76±13.87 | 67.69±11.19 |
对照组 | 1.54±0.29 | 1.63±0.64 | 2.07±0.69 | 2.78±0.36 | 52.80±15.02 | 62.45±14.03 |
t | 1.365 | 1.136 | 2.712 | 3.154 | 4.081 | 5.303 |
P | 0.244 | 0.001 | 1.017 | 0.002 | 0.094 | 0.001 |
2.2 哮喘发作改善水平
观察组哮喘发作频率与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哮喘发作改善水平对比(χ±S)
N=26 | 发作频率(次/d) | 发作次数(次/周) |
观察组 | 0.52±0.03 | 3.29±0.93 |
对照组 | 0.84±0.19 | 6.10±1.15 |
t | 2.439 | 5.302 |
P | 0.001 | 0.001 |
2.3 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96.15%、96.15%)高于对照组(88.46%、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对比[n(%)]
N=26 | 护理依从性 | 护理满意度 | ||||||
非常依从 | 一般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率(%) |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率(%) | |
观察组 | 19(73.08) | 6(23.08) | 1(3.85) | 96.15% | 21(80.77) | 4(15.38) | 1(3.85) | 96.15% |
对照组 | 15(57.69) | 8(30.77) | 3(11.54) | 88.46% | 17(65.38) | 7(26.92) | 2(7.69) | 92.31% |
χ2 | - | - | - | 4.464 | - | - | - | 5.157 |
P | - | - | - | 0.001 | - | - | - | 0.013 |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诸多症状,可以遵照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应用糖皮质激素、解痉平喘类药物等,改善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并日常提高炎症控制水平,降低支气管哮喘复发率[2]。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时,很多患者存在较大负面情绪,临床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差,且缺少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为有效转变此类护理问题,临床护理中可应用整体护理方法,坚持人文关怀原则,从患者日常用药、情绪变化等出发,应用新型护理理念与方法,助力患者机体健康水平提升。常规护理手段中更加倾向于针对支气管哮喘症状进行干预和治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患者情绪状态,难以实现生理、心理等多个维度的护理干预。本文着重观察整体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实施整体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哮喘发作改善水平更具优势,且临床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更高,有利于帮助医院建立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形象。
总而言之,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有利于提升哮喘控制效果,改善肺功能水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意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照,郝艳霞.整体性护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4):0174-0177.
[2]陈文静.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1):138-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