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探讨
摘要
关键词
针对性心理护理;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影响
正文
高血压,作为一种普遍的慢性疾病,其对多器官功能的损害不容忽视,及时有效的血压控制对于延缓疾病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是高血压患者常伴发的病症,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持续增长,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老年人由于自我护理能力的局限,长期的疾病负担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消极情绪,这对疾病的管理构成了额外的挑战。因此,设计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传统的护理模式在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深化。针对性心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的护理策略。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期为改善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以下,我们将详细报告本研究的实施过程和主要发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们对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入选标准包括:1)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的定义,确诊为高血压和冠心病;2)年龄在65岁或以上;3)已充分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具备一定的依从性,无明显抗拒研究的行为。排除标准涉及:1)认知功能受损;2)有重度精神疾病史,如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等;3)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肾的严重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65至78岁,平均年龄为(71.65±6.19)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65至79岁,平均年龄为(71.39±6.21)岁。两组的基本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方案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在对照组的患者入院后,他们接受了一套系统而常规的护理程序。首先,进行了详尽的病情教育,以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充分理解其健康状况和疾病的本质。接着,提供了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剂量、时间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以增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此外,医护人员还会定期提醒患者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如适当的休息、适量的运动等,以促进康复进程。血压的定期监测是护理计划的关键部分,旨在及时评估和调整治疗策略以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同时,营养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根据患者的特定病情,营养师会提供定制的饮食建议,以帮助患者通过合理饮食来辅助治疗。这些常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康复,并确保他们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医疗关怀。
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研究组实施了全面的心理护理策略,以期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心理适应性。首先,实施了环境适应性护理,包括引导患者全面了解科室的住院环境,如病房设施、呼叫器的使用、卫生间的定位、储物柜、开水房以及医院食堂等,同时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以减少患者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恐惧感。其次,研究组进行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采用易于理解的科普PPT和小视频进行初步知识普及,随后护理人员再进行一对一的详细解释,以增强他们对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基本认知。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通过知识手册深入讲解疾病知识、治疗现状以及自我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护理人员会在教育后立即回顾关键知识点,以确保信息的有效记忆。再者,心理干预是护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采取友好的交谈方式,关心患者的身心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同时,护理人员会了解患者的家庭和经济状况,评估可能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素,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会协助他们寻求外部援助,并与医生协商,尽可能使用医保覆盖的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护理人员会积极与家属沟通,阐述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1.3 观察指标
①在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遵从性时,我们采纳了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一个包含8个评估项目的标准化工具。该量表的评分范围从0到8分,其中8分被定义为极高的遵从性,6-7分表示中等程度的遵从性,而低于6分则表明遵从性较低。依从性的计算公式为:(依从性好例数+依从性尚可例数)/总例数×100%。以此百分比,我们能够量化并分析患者的用药行为。②在评价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时,我们关注的是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具体来说,我们对比了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水平。这种比较旨在揭示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指标的潜在影响,以反映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可能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5.0版本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对于定量数据,我们选择用描述性统计量来呈现(`x±s),通过t检验来探究各组间的差异;而定性数据则以频次(n)及百分比(%)的形式展示,并运用χ2检验来评估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所有分析中,我们将P值小于0.05视为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以此为我们的结论提供统计学支持。整个分析过程严格遵循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标准操作程序。
2 结果
2.1 依从性
研究表明,研究组的遵循指示和规定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详情可参考表1的详细数据。
表1 两组的依从性比较
2.2 血压
在护理干预前,我们观察到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显示出两组的基础血压状态是均衡的。然而,经过护理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护理干预对降低血压有显著效果。更进一步,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显示出更优的降压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这一结果强调了研究组的护理策略在控制和降低血压方面的优越性。详细数据可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压比较
2.3 血脂水平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呈现一致性,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基础状态的相似性。然而,经过护理后,两组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护理干预的积极效果。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组的这两项指标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研究组的护理策略在改善血脂水平方面的优越性。详细数据可见表3。
表3 两组的血脂水平比较
3 讨论
长期的高血压状态对患者的多器官系统造成了显著的损害,常常提升了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血管腔狭窄或闭塞的疾病,而高血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危险因素角色。因此,患有高血压并伴随冠心病的患者,其疾病状况通常更为复杂,治疗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随之增加。针对这种情况,降脂和降压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情进展的主要策略。然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记忆力减退、心理状态不佳等多重因素,他们可能无法充分理解和遵循医嘱,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这无疑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需要医疗工作者采取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的管理措施。
心理护理的实施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护理策略来优化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从而为临床治疗的高效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针对性心理护理更进一步,它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以及独特的心理特征,以实现更为精确的心理干预。已有研究证实,这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改善老年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本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从环境、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三个方面进行。在环境护理层面,我们致力于创建一个宁静舒适的住院环境,以帮助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情,减少外部不利因素对患者情绪状态的潜在影响。在知识教育方面,我们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功能的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策略,确保患者能够准确理解疾病信息,纠正因错误观念导致的焦虑情绪,从而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在心理干预方面,我们尊重并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患者的特定心理压力源,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充分发挥针对性心理护理的优势,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困扰,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在依从性以及治疗后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证实了针对性心理护理在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血压和血脂控制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其原因可能在于,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控制血压和血脂是防止病情恶化,避免严重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脑卒中等的关键。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降压和降脂治疗,从而实现更显著的血压和血脂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益。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新,刘琼,王静.循证情志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23, 37(9):1682-1685.
[2]蓝叔龙.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烧伤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 13(9):45-47.
[3]胡风霞.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8):4.
[4]程莉清.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2(12):116-118,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