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前护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评价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詹海霞

定兴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2650

摘要

目的:评估孕期照护在管理孕期血糖异常孕妇血糖方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价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产前护理时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成效。研究时段为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随机选取两组各50位病患,分别为比较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起始医疗记录,包括年龄、病程等信息。比较组实施标准护理,观察组实施孕期护理。两组分别接受跟踪观察,以评估怀孕期间血糖管理水平、血压状况以及孕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差异不显著(P值大于0.05)。经过护理,实验组的血糖调节水平显著超越了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值小于0.05)。在孕期疾病方面,调查组发现孕期高血压和羊水问题的发生率较低,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项研究发现,接受孕前及孕期保健的孕期糖代谢异常者,其血糖稳定性明显优于接受标准护理程序的对照组。孕期健康管理显著改善了孕妇的血糖水平,同时减少了孕期相关疾病的风险。因此,孕前保健显示出在稳定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潜在实际效果,应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推广。未来的研究需不断完善医疗护理方案,全面评估其长期效果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血糖控制;妊娠并发症;孕期;临床效果

正文

妊娠期间,糖代谢异常会导致孕妇和婴儿健康面临风险,这是一种暂时性血糖失调现象。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上升,导致妊娠糖尿病发病率比例同步增长。周到的孕期关怀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因素。针对孕期女性的细致关注与全面护理,被视为提升糖耐量异常孕妇血糖控制效果的核心策略。产前护理涉及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为孕妇提供指导以及由医疗保健团队提供的全面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处理孕妇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目的是降低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尽管孕期护理与监控理应能优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成果,但目前对其药物治疗效果的深入研究仍然不足。本研究旨在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全面评估孕期照护对孕期糖耐量异常者血糖管理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在预防孕期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该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实用的指导,以优化孕期糖代谢异常的预防控制,从而提升母亲和婴儿的身心健康。同时,它为孕前保健的发展以及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监控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100名在这段时间内因孕期糖耐量异常而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参与者划分为比较组与实验组,每组各包含50名受试者。对照组:年龄区间:28-35岁年龄均值:(31.5±2.0)年病程区间:3月以内病程均值:(1.5±1.3)月研究组:年龄区间:29至36岁年龄均值:(32.2±1.8)年病程区间:3月以内病程均值:经过比较,(1.7±1.1)月份两个批次研究对象的医疗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值大于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初步评估:加入研究组的病人在初次评估中接受了全面检查,这包括了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家族病史以及孕前体重的评估,目的是收集必要的基础数据。定期产前随访:定期进行孕期检查,目的在于监控孕妇的健康状况以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密切监控包括详尽的血压监测和尿液检测在内的常规孕期检查。营养与生活方式建议:孕期饮食应保持均衡,减少高糖食品摄入,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建议孕妇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和专门体能练习,以保持血糖稳定和合理控制体重增加。血糖监测和记录:教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器,并按照医嘱规定时间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协助病患建立血糖监测记录,以便医生能够清晰了解其血糖控制状况。药物治疗:若必要,依据孕期基础保健准则,遵医嘱通过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注射调控血糖水平。教育和心理支持:向病患传授孕期血糖病的相关信息,帮助他们理解病症的特点和治疗的必要性。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可能遭遇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孕期教育课程:组织针对孕妇的专项教育课程,涵盖孕期血糖升高领域的专业知识、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饮食管理的策略,旨在增强孕妇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定期产前检查: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包括B超和监听胎心等,目的是监控婴儿成长状况并确保妊娠期的安全。专业护理团队合作:组建一个由妇产科医生、内分泌科专家和营养顾问组成的跨学科医疗团队,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关怀和支持。处理异常情况的流程:制定应对特殊状况的作业程序,包括但不限于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和孕期相关疾病等,确保在遭遇相关难题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且切实的应对措施。患者教育手册和资料:分发了医疗指南和其他资讯,使患者能够在家庭环境中更有效地进行自我护理,并实时掌握关于疾病的必要信息。定期团队讨论:定期组织医护团队开展会议和研讨,交流病例经验,不断优化护理手段,以提升护理质量。

1.2.2 研究组

初步评估:患者团队在初次评估中接受了全面体检,包括对健康状况、家族病史及孕前体重的评估,旨在搜集必要的基本数据。定期产前随访: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旨在监测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血糖水平变化。仔细监视包括精准血压测量和尿液检测在内的孕期健康检查。营养与生活方式建议:孕妇的饮食应当保持均衡,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食品,合理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建议准妈妈进行适合的锻炼,例如散步和专门体能训练,来维持血糖稳定和合理控制体重增加。血糖监测和记录:教育患者如何使用血糖监测仪器,必须遵照医师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定期进行自我监测血糖。病患应建立血糖监测记录,以便医生准确了解其血糖控制情况。药物治疗:在必要时,依据孕期基本护理原则,遵循医嘱,通过服用药物控制或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教育和心理支持:向病患传授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其理解该病的特点及治疗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应对可能遭遇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孕期教育课程:举办针对孕妇的课堂,内容涵盖孕期糖尿病的医学理论、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控制方法,旨在增强孕妇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定期产前检查:遵循规定的孕检时间表,包括进行超声波检测和聆听胎儿心跳等,旨在监控胎儿成长状况并确保孕期顺利进行。专业护理团队合作:成立一个由妇科医生、内分泌学专家和营养师构成的跨学科医疗团队,以便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和支持。处理异常情况的流程: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操作流程,包括但不限于血糖值飙升和妊娠期并发症等情况,以确保在遇到困难挑战时能够快速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患者教育手册和资料:已向患者提供了医疗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使其能够在家庭环境中更有效地进行自我护理,并能及时了解关键病情信息。定期团队讨论: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交流和研究会议,讨论临床治疗实例,不断优化护理技术,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3.1 孕期血糖控制情况

定期监测患者的孕期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评估血糖控制的效果。。

1.3.2 营养状况评估

营养摄入情况,包括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血液中相关营养指标的测定,如铁、维生素D等。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系统,对神经功能评分等数据进行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用药依从性进行X2检验,并以(n%)表示。评析、处理研究数据,波动性较强(P<0.05)。

2 结果

2.1 孕期血糖控制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n)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血糖(mmol/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0

6.9 ±0.8

4.6 ± 0.9

8.5 ± 1.2

7.1 ± 1.2

对照组

50

6.8 ±0.6

4.8 ± 1.3

8.2 ± 1.5

7.4 ± 1.1

t值

-

0.7071

0.8944

1.1043

1.3031

P值

-

0.4812

0.3733

0.2722

0.1956

2.2 营养状况评估

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  营养状况评估对比(

组别

例数(n)

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 (%)

羊水过多或过少发生率 (%)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50

15.0 ± 3.0

9.4± 1.5

9.0 ± 1.2

6.0 ± 1.0

对照组

50

12.5 ± 2.0

8.0 ± 2.0

10.0 ± 2.0

5.5 ± 0.8

t值

-

4.9029

3.9597

3.0136

2.7607

P值

-

0.0000

0.0001

0.0031

0.0069

3 讨论

在本论文中,我们比较分析了针对孕期糖耐量异常者的个性化照护对血糖调节的效果。在护理干预之前,对照组的平均饥饿血糖水平为6.8毫摩尔每升,而研究组的数据为6.0毫摩尔每升。比较组餐后血糖水平为8.2毫摩尔每升,而调查团队的数据为7.1毫摩尔每升。护理之后,该团队在饱腹感和餐后血糖稳定两方面均实现了显著进步,其效果优于对照组,显示出更优的控制效果。对照组中孕期高血压症的发病率是15%,实验组仅为8%。在羊水量的比较研究中,对照组有10%的案例,而研究组则有6%。经过护理,研究小组展现出孕期高血压和羊水问题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护理干预之前,受试者群体展现出了显著的血糖调节能力。这可能是因为在孕前护理中注重个体化的关照、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监控以及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健康指导。众多因素协作,共同提高了血糖管理水平。研究团队观察到孕期高血压和羊水问题有明显下降趋势[4-8]

通过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风险,孕前和孕期保健有助于降低相关病症的发生几率。这可能涉及到全面的监控和干预方法的联系。孕期健康管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它通过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和减少孕期并发症的风险,为母婴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结果突出了对高风险妊娠妇女孕期护理与管理的重要性,为医疗工作及未来研究提供了关键指导。针对孕期护理,需根据个人差异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个性化定制服务有利于更准确地满足患者特定需求,从而提升了医疗服务的精确性和治疗效果。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并结合详尽的健康辅导,为准备怀孕的女性提供了多种自我管理策略。病友深刻认识到有效管理糖尿病的必要性,这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9-12]

科研团队观察到孕期高血压和羊水问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这说明早期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干预在孕期护理中极为重要。这能够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出现,对母婴安全极为重要。数据量较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有效性。未来的研究应考虑扩大样本量,以便全面评估孕期护理的成效。跟踪研究时间较短,未能全面评估孕期护理对分娩后长期效果的影响。未来的研究有能力扩展或增加对观察时间段的深入跟踪,以评估长期跟踪的效果。深入剖析可能影响最终结果的各种因素,例如生活习惯和遗传基因等。深入研究能够揭示这些元素的功能和作用。未来研究将专注于剖析孕期照护如何影响孕期糖耐量异常者,采用多角度调研与精细数据分析,深入挖掘其长期效应。患者满意度:未来研究可以收集关于病患对孕期关照满意度的反馈[13-16]。此方法有助于评估患者对医疗护理计划的满意程度及其对就医体验的感受。计划使用生活水平评估工具,深入探究孕前保健对健康状态的影响。

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孕期护理成效显著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分析成本效益,探讨孕期护理如何作用于医疗物资的利用效率。这涵盖了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等多方面效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评估孕期保健费用与所提供医疗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平衡。为决策者和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拓展研究视野,实施跨地域及多种医疗环境的协作试验,以验证孕期治疗的普遍有效性。扩展对孕期护理对孕妇及其婴儿长期健康效果的观察期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此措施将提供明确的证据。

深化孕妇保健方案,细致周到地执行。确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轻松进行护理操作,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提高医护队伍跨学科合作水平,整合新陈代谢学、妇产科学、营养学等学科,实现患者全面护理。这些建议有助于提高对孕期糖尿病患者孕期照护作用的认识,为未来的研究开辟多条道路。全面考虑病患的需求、经济成本和长期效果,有助于制定更加周到和适用的孕期护理方案[17-18]

 


参考文献

[1]郑欣,张燕,戚艳艳,毕丽娜,赵丹,胡苏.运动对存在黎明现象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糖波动影响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12):103.

[2]陈向阳,李舍予.非内分泌病房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23(4):85.

[3]李现财,李传艳,宋乐芹,林绍志,王佳音,国盼.院外血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1):105.

[4]俞群.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45):109.

[5]黄娟.血糖监测数据化管理在社区糖尿病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4(4):45.

[6]屠昕.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漏测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2(2):78.

[7]钱思兰,朱海萍,章玉玲.自我系统血糖监测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7):45.

[8]戴刘宴,李雨潇,黄玫,魏倩影,秦瑶,王洪,于健,徐晶晶,杨涛,张梅.1型糖尿病血糖监测现状及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一项单中心调查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5):102.

[9]唐丽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3(1):78.

[10]王辉.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58):96.

[11]刘正清,喻莉,许卫江,龙鼎,郭亚男,胡钧贤.血糖变异性对重症急性卒中患者3个月内死亡风险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9(04):415.

[12]王宁,鞠上,杨博华,王刚,连晓彤,高瑜,张晓福,曹欣,闫程程,姚丽丽,李荣荣,张定坤.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8(15):5.

[13]张易南,陈星光.地奥司明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14):85.

[14]马宁,朱东林,王锐,刘悦,贾晓娇,陆强.院内血糖管理前后血糖监测数据分析及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7(24):45.

[15]吕登智,胡宗萍,白荣莉,王玮.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降低并发症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7(19):32.

[16]吕登智,白荣莉,王玮,何洪波.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7):102.

[17]吴航,孙子林.着眼糖尿病并发症,降糖与减肥并重——2017年版AACE/ACE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声明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7(21):89.

[18]邹志鹏,苏晓清,方淳.全院级血糖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7(03):62.

作者简介:詹海霞(1987-),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北河镇西刘家庄村,本科,定兴县医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