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产后出血;个性化护理;先进技术应用;心理支持;康复;护理干预
正文
中图分类号:R473
产后大量出血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产科紧急状况,因此,恰当的产后护理是预防事故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关键。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情况,研究了个性化护理、科技手段和全面心理支持在产后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及其效果。定制护理服务根据病患个人需求制定方案,科技产品提供及时支持,注重患者心理健康的精神慰借。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深入分析,为产后护理提供优化方案,预计这将显著改善恢复情况,并减少产后大出血的风险。提高母亲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此至关重要[1-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研究选取了50例产后妇女出血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实验组和观察组通过随机分配方式形成,每组包含25个案例。比较组与实验组的医疗基本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和病史方面无显著差异(P值大于0.05)。对照组的成员年龄介于25至3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0.5岁,标准差为2.5岁,病程时长不超过2个月,平均病程为1.3月,标准差为0.2月。研究人员年龄介于28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2.8岁。病程时长不超过2个月,平均病程为1.1±0.5个月。经过对产后出血症状的护理救治实施后,我们细致对比和分析了实验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旨在评估不同处理手段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产后监测与评估:对新生儿的母亲进行细致监控,包括定时检测其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分娩后出血的早期迹象。血红蛋白水平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比例等血液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贫血或其他异常情况。固定检查与护理:开展对新手妈妈的产后出血案例进行周期性评审,涉及腹部按压评估、宫高测量等,确保子宫恢复收缩功能,下降出血概率。产后出血风险评估:依据孕妇孕前的健康状况和分娩过程等因素,判断产后出血的风险,并据此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护理沟通与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掌握她们分娩后的身体及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减轻她们的情绪压力和紧迫感。协助早期活动:促进患者进行适当的早期活动,促进子宫收缩,降低淤血,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输液管理:按照医生指导正确使用输液疗法,保持患者体液平衡,确保血液量适宜,降低出血危险。产后用药管理: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包括催产药和止血药等,这样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定期巡视:医护人员定期检查患者,特别是在产后初期和出血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增强了观察和照护。协助哺乳指导:提供产后哺乳指导,确保患者正确进行哺乳姿势,有利于子宫更佳收缩,可降低出血概率。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快速识别患者异常症状,实施紧急护理干预,保障患者安全。家属教育:对病患家属进行产后护理知识的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照顾病患的能力,确保病患在家中得到全面的照护。
1.2.2 研究组
药物干预:采用高精度药物治疗,比如定制催产和止血药物,旨在最大限度降低产后出血的可能性。产后护理新技术:引入创新科技,比如坐月子期间的冰敷疗法和产后束腹带的运用,旨在促进血管紧缩、减轻痛楚,并加快恢复和调养过程。远程监测与护理:利用远程监测技术对病患实施实时跟踪,迅速发现潜在异常,从而提升护理质量。产后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协助产妇应对产后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维护其心理健康。产后营养指导:为分娩后的患者量身定制饮食计划,确保充分营养,促进其快速恢复。产后康复教育:教授产妇具体的调养知识,涵盖恢复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调养饮食等方面,助力患者更有效地进行自我护理和调理。定期随访:经常性分娩后,需对产妇进行持续的健康监测,依据状况变化更新护理计划,确保个体化的精细护理。家庭照护培训:对病患家庭成员提供产后护理技能培训,以帮助其更好地支持病患恢复健康。产后群体康复活动:鼓励患者在分娩后加入集体康复锻炼,促进人际交往,增强体质。产后出血风险评估与个性化计划:详细评估产后出血风险,依据患者病史及产前风险因素,定制个性化护理方案,提升防治分娩后出血问题的能力。先进的护理设备应用:采用先进的产后健康检测设备,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便实时发现并迅速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产后护理团队协作:建立包含产科专家、护理人员及康复治疗师的多元化产后康复小组,通过团队协作,向患者提供全面而多层次的照护服务。追踪性随访服务:持续跟踪与回访,长期随访患者,掌握其恢复状况和生活质量,适时提供产后护理指导。产后出血症状自我监测教育:培训患者自我监测产后出血症状,使其了解可能的异常表现和就医时机。实施护理干预记录:编制详尽的医疗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各类数据及护理行为,为后续的评价和讨论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产后康复社群参与:鼓励患者参与康复小组,与经历相似的人分享经验,给予情感上的慰借,助力健康恢复。实时远程咨询服务:通过网络或电话提供即时解答,快速解决患者护理中的疑问。
1.3 观察指标
1.3.1 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率的监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生理状况是否正常。
1.3.2 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系统,对神经功能评分等数据进行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用药依从性进行X2检验,并以(n%)表示。评析、处理研究数据,波动性较强(P<0.05)。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生命体征对比()
组别 | 例数(n) | 血压(mmHg) | 呼吸率(次/min)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25 | 122.23±12.13 | 116.13±7.56 | 17.23±3.03 | 14.09±2.02 |
对照组 | 25 | 120.45±10.22 | 118.11±8.32
| 16.44±2.96 | 15.92±2.23 |
t值 | - | 0.5611 | 0.8806 | 0.9325 | 3.0410 |
P值 | - | 0.5773 | 0.3829 | 0.3557 | 0.0038 |
2.2 心理健康状况
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组别 | 例数(n) | 焦虑水平(0-25) | 抑郁水平(0-25)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25 | 22.01±4.03 | 16.02±3.34 | 17.23±2.85 | 14.13±2.32 |
对照组 | 25 | 20.09±3.04 | 18.05±2.06
| 18.12±3.65 | 16.52±2.22 |
t值 | - | 1.9017 | 2.5868 | 0.9609 | 3.7215 |
P值 | - | 0.0632 | 0.0128 | 0.0341 | 0.0005 |
3 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比分析产后出血护理干预在对照组与研究组中的效果差异。通过评估并比较多项观察指标,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研究成果。对生理指标如血压、心跳和呼吸频率进行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研究。经过照护,团队的生理指标表现出稳定趋势。研究组引入了先进技术应用、个性化产后康复等方面的护理手段,这可能是提高患者生理状况的原因。比较组与实验组对精神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包括忧虑和悲伤的程度。经过照护,实验组的精神状态相较于参照组有所改善。这可能与研究团队所开展的全方面心理支持、康复教学有关。
研究团队实施了针对性的产后护理计划,涵盖活动调整、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成果显著。此表明,针对个人差异的定制化护理服务能够更有效地满足病患的特殊需求,从而提升治疗成效。科研团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手段,包括监管工具和远程顾问协助等,对产后女性恢复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产后护理中,借助科技手段,这种征兆显示出巨大的潜藏价值和积极作用。团队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心理支持,涉及心理健康促进和社交能力锻炼等方面,这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精神健康状态。在产后照护过程中,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和照顾同样至关重要的,不容忽视。比较组的研究组在产后护理干预措施上更为全面、个性化,有效促进了病患的全面恢复。需警惕研究之不足,例如数据样本的局限性与研究时程的短暂性。未来应展开更大规模且更长时间段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初期发现。个性化护理的优势:定制化的护理对产后出血的新妈妈们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这强调了产后护理过程中制定个性化恢复计划的重要性[4-9]。
未来探索要求深入研究定制化护理服务,满足不同康复需求,并讨论高科技如检测设备和远程咨询在产后护理中的运用。需加强探讨心理健康援助,包括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研究其长期影响,如生活水平和二次妊娠的影响。深入探讨家庭支持的必要性以及制定全面的家庭康复计划也至关重要。建议采用分布式架构并增加样本容量,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总之,未来的产后照护研究需要结合个性化护理、科技方法以及心理支持,从而提出合理且高效的产后照护建议[10-18]。
参考文献
[1]高小燕.个性化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36.
[2]苑华.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致早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2):445.
[3]何莉,焦红侠,张玉莲.个性化护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7):46.
[4]王永美.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56):78.
[5]乔春玲.个性化早期护理对先心病术后患儿预防压疮发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3):36.
[6]张娟.个性化护理对降低神经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5.
[7]周雪芬,张志君.个性化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围术期生理应激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14):114.
[8]陈媛霞.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1):223.
[9]魏丽,周春华.舌侧隐形矫治术的个性化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7):62.
[10]王厚玲.个性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11):62.
[11]宋婧嘉.产后出血的阶段性护理干预效果[J].智慧健康,2019(3):115.
[12]冯静,耿娟娟.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临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51):32.
[13]屈俏.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5):112.
[14]曹娅芹.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和产后出血的影响观察[J].心理月刊,2019(4):104.
[15]张敏.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98.
[16]周秀琼.优质护理干预对妊高征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45.
[17]陈慧.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4):693.
[18]朱志敏.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2):102.
作者简介:张木春(1989-),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人,本科 定兴县医院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为产后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