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刘玉静

​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省保定市 072350

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PCI术后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PCI术后患者81例,管理模式分组,A组(护理风险管理)40例,B组(常规术后管理)41例,比较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与心脏不良事件情况。结果:管理质量比较,A组[(99.95±0.05)分]高于B组[(82.42±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不良事件比较,A组发生率[7.50%(3/40)]低于B组[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可促进PCI术后病情稳定,降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预防效果较好,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心脏不良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功能

正文


前言:PCI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疗法。通过PCI术治疗,可疏通血管,改善心脏供血,缓解冠心病。但是PCI术后可能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导致患者再入院甚至病死,术后科学管理具有必要性。常规管理风险防控实效性较差,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预见性措施和综合干预,以期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病情稳定的先进管理模式,属于主动性护理管理。本文从20197~2020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PCI术患者81例,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观察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1PCI术患者A40(护理风险管理),性别:男/=23/17,年龄(45~74)岁,平均(55.12±9.65)岁。B41(常规术后管理),性别:男/=22/19,年龄(47~73)岁,平均(55.14±9.62)岁。资料可予分析(P0.05)。

纳入标准:(1精神、智力正常;(2)资料完整;(3)经PCI治疗;(4)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沟通能力异常;(2)中途转院;(3)预计存活期低于1年。

1.2方法

B组行常规护理:PCI术后,进行常规术后宣教与体征监测,心电图检查,饮食、用药管理。

A组在B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1)风险性评估:全面分析心脏不良事件相关性风险因素,评估患者资料,针对性宣教和个性化沟通,引导患者提高自护意识与依从性。严密监测血脂、血糖等核心病情指标,动态科学干预。(2)风险防控方案:获取循证资料,综合临床经验,结合个案病情进行相关并发症风险预测,采取预见性措施,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方案。(3)健康宣教:说明心脏不良事件诱因,分析其主要机制和对症处理方法,减轻患者压力,促进患者情绪稳定,规范用药,全方位健康管理。(4)穿刺部位护理:进行穿刺部位护理,及时风险异常出血或者血肿,动态监测体温变化。一旦患者出现神志异常症状,或者血压、心率、体温、视力异常,消化系统异常,或者面色异常等表现,及时上报医师,由医师对患者进行专业诊断和对症处理。(5)康复训练: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指导科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健康状态。(6)并发症预防:根据实际病情用药,预防尿潴留、便秘、失眠等术后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管理质量:医院自制质控表,分为5项,即器械使用、无菌操作、安全知识、防控意识、规范流程,(0~20)分/项,共(0~100)分,质量评分与管理质量呈正相关。

心脏不良事件:进行心血管不良事件调查(即MACE调查),记录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心梗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4.0分析PCI术患者数据,计量资料(管理质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心脏不良事件)以率(%)表示,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管理质量

A组安全质控评分>B组(P0.05)。见表1

1 安全管理质控评分[分,(]

组别

A组(护理风险管理)

B组(常规术后管理)

P

n

40

41


安全知识

19.93±0.06

16.40±2.56

0.05

器械使用

19.95±0.04

16.41±2.74

0.05

无菌操作

19.98±0.02

16.52±2.63

0.05

防控意识

19.98±0.01

16.59±2.61

0.05

规范流程

20.00±0.00

16.44±2.50

0.05

总分

99.95±0.05

82.42±3.52

0.05

2.2心脏不良事件

A组发生率(7.50%)<B组(24.39%)(P0.05)。见表2

2 MACE情况[n%n]

组别

A组(护理风险管理)

B组(常规术后管理)

P

n

40

41


心衰

1

3


心梗

1

2


恶性心律失常

1

3


心源性休克

0

1


心源性猝死

0

1


总发生率

7.503/40

24.3910/41

0.05

3讨论

PCI术通过心导管技术促进冠心病患者冠脉再通,改善冠脉狭窄,促进心肌供血和供氧,具有显著疗效。但是PCI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冠心病诱因,术后患者可能发生冠脉再狭窄,仍然存在心脏不良事件风险。护理风险管理从心脏不良事件高危因素出发,全面健康管理,较之常规管理更具主动性,预见性干预比较到位。

本次研究中,风险管理结果显示,A组显著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减少了风险性操作。A组管理模式应用后,护理执行中无菌意识、风险防控意识、专业操作和规范流程均得到有效执行,护理人员安全知识掌握较好。较之B组,A组管理质量较高。

心脏不良事件比较,A组中无心源性休克或猝死发生,B组上述并发症均可见1例;A组组可见心衰、心梗与恶性心律失常各1例,B组均超过1例。总发生率统计结果表明,A组有效降低发生率,术后心功能状态比较稳定。

综上所述,在采用PCI术治疗冠心病后,应针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预见性干预特点,积极防控心脏不良事件。该管理实施后,显著改善了风险管理质量,减少了心脏不良事件,对于促进PCI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卫娟.护理风险管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4):497-498.

[1]刘俊连,韩莉君.护理风险管理在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7):2136-2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