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尚孟文

定兴县医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临床效益。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外科接收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案下的临床效果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管理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护理投诉事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增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外科护理管理;应用;探究

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纳入了20231月至20241月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2例,女性占18例,年龄跨度自18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43.50±2.10)岁。而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在18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00±2.20)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患者接受的是临床常规护理管理。该管理涉及术前准备工作的全面执行,包括向患者详尽说明手术相关事项和注意事项。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护理人员将提供详尽解答,并确保术中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此外,术后康复指导管理也将得到妥善实施。

观察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成立护理管理小组:为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与安全,首先需对护理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化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最新的护理技能、外科疾病护理的核心要点、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协作技巧以及岗位责任感的强化。同时,对于护理人员在认知和行为上存在的误区,应进行及时纠正。通过严格的考核,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后,方可上岗执行护理任务。

(2)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阶段,小组成员深入剖析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各类潜在问题。他们全面考量了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常见的风险诱因、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患者的身体耐受性、文化背景、心理状态,以及其他潜在的风险因素。经过细致的小组讨论与分析,团队明确了目标,并据此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3)完善岗位:在外科护理实践中,需综合考虑护理需求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科学安排岗位,以实现岗位责任制的明确化和人性化,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展现其专业技能,从而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此外,还应持续优化关键护理环节与部门的制度,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审查与评估。

(4)风险预警准备:在进行风险预警准备时,我们应基于过往的护理经验,系统规划并落实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对于手术患者,需确保医疗器械与急救物品的全面性与完备性,不留任何疏漏。同时,手术室内的温湿度需得到严格调控,以维持适宜的手术环境。此外,还应强化卫生管理,对手术设备及医疗物资进行彻底消杀,确保符合无菌操作标准,以防范潜在风险。

(5)认知教育:在教育患者以加强其对普外科疾病及手术的理解与配合方面,小组需精心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相关知识、播放教育性视频及制作并张贴宣传海报。此举旨在增进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流程的了解,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增强家属的照顾能力。此外,小组还需重视患者的情绪管理,耐心解答其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以确保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6)康复指导:在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指导中,需特别强调切口的有效护理与体位适宜性调整。对于需用药治疗的患者,应给予细致的用药指导,以纠正不当的用药习惯和认知。同时,应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通过积极的交流及心理支持减轻其痛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治疗。此外,建议患者增加水分摄入,多食用新鲜蔬果以预防便秘,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运动和饮食计划,以促进患者身体的高效恢复。

1.3 观察标准

首先,通过自拟的调查问卷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和患者依从性进行量化评估,每项指标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代表改善效果越显著。其次,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进行分级评价,明确了不同焦虑程度的评分标准。再次,我们详细记录了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护理投诉事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最后,使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四个维度,每项指标最高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改善越显著。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计量指标并应用t检验,计数指标则通过n%)描述并辅以χ²检验。两组数据对比,当P值小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 组间各指标结果对比

经过对表1中详尽数据的深入解析,可以明确观察到在护理实施前,两组在各项评分指标上的对比结果并未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然而,经过护理措施的实施,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能力均实现了显著提升,且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依从性亦有明显改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明确的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评分指标对比情况

 

2.2 两组各指标对比详情

经过详尽的数据分析,我们观察到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事件、护理投诉事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进一步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这一发现为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2 两组指标对比情况

 

2.3 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经对比评估,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上的评分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然而,在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其改善效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如表3所示,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外科作为治疗各类疾病的重要科室,其涵盖了从肝胆、胃肠到血管、肿瘤等多方面的疾病范畴,其中大部分疾病的治疗依赖于手术。由于外科疾病的多样性和手术治疗的高风险性,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尤为严格。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还需具备高度的岗位责任意识,以确保外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许多患者在疾病困扰下,常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不足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若护理服务不能达到应有的标准,不仅会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整体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加强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研究,深入分析并总结护理风险因素,对于提高临床手术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至关重要。本院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引入了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管理效果。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强化岗位培训和人性化岗位划分,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全面评估患者和临床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预警方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此外,通过多方位的认知教育干预,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和行为,缓解了焦虑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降低了护理工作难度。在手术过程中,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加强患者康复期的体位管理、切口卫生管理、导管固定处理以及康复指导管理,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减轻了病痛折磨,促进了术后恢复效率,从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外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增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璐.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4):3.

[2]刘志霞.综合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探究[J].康颐, 2022(3):10-12.

[3]王文卫.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