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药”知道!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赵雪静

唐县中医医院,河北省保定市,0723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它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本文将对小儿腹泻的原因、表现、治疗和预防进行科普,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这一病症。

小儿腹泻的原因

1.感染性腹泻

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空场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白念珠菌等; 寄生虫:如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等

药物因素:某些患儿因肠道外感染需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如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容易引发肠道内菌群紊乱,使正常菌群减少,使病原菌(如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大量繁殖,从而产生腹泻。

2. 非感染性腹泻

喂养不当:如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过早添加辅食、突然改变食物品种、过早喂食大量淀粉类或脂肪类食物等

过敏性腹泻:某些小儿对牛乳蛋白、鸡蛋、虾、蟹等食物过敏,也可能会引发腹泻 

乳糖不耐受:小儿乳糖酶缺乏或降低,可导致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导致腹泻 

气候因素:气候过冷时若小儿腹部受凉,可促使肠道蠕动增加,进而引发腹泻;天气过热时,小儿消化道的分泌液减少或因口渴饮奶过多,也可能会引发腹泻。

小儿腹泻的症状

1. 非感染性腹泻

食欲不振,偶有溢奶或吐奶;排便次数增多,多者可达 10 余次,每次量不多,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便,可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有酸味。伴或者不伴较轻的全身症状,牛奶过敏患儿面部或全身湿疹,一般无脱水症状

2. 病毒和非侵袭性细菌感染性腹泻

轻症患者与非感染性腹泻相似。重症患者出现食欲低下,频繁呕吐;腹泻频繁,每日 10 次或数十次,量多,排便呈黄色或黄绿色,有时呈蛋花汤样大便,可有少许粘液;全身症状明显,一般情况差,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蒙胧,甚至昏迷;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钙、低镁及低磷血症。

3. 侵袭性细菌感染性腹泻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细菌性病疾相似,恶心、呕吐、腹痛、排黏液血便,有里急后重感;全身症状明显,可出现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抽搐、昏迷,甚至休克。粪便镜检见大量的红、白细胞,常有吞噬细胞

4. 原虫和真菌感染性腹泻

原虫感染所致腹泻,一般表现为水样便,多呈顽固性腹泻和肠吸收不良,消瘦和营养不良;阿米巴感染为果酱样便,粪便镜检可见红、白细胞。真菌感染多因滥用抗菌药后发生,粪便多有泡沫或豆腐渣样。

小儿腹泻的治疗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小儿腹泻时,身体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此及时补充是关键。口服补液盐(ORS)含有适量的糖和电解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脱水。家长应根据医生指导,给予适量的ORS,帮助患儿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继续喂养腹泻期间,患儿仍需充足的营养以支持身体恢复。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按需哺乳,这不仅能提供营养,还能传递母体的免疫物质。人工喂养的婴儿则需要选择适合的配方奶,避免乳糖不耐受可能引起的腹泻加重。

补锌治疗锌是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微量元素,腹泻时补锌可以加速肠道修复,缩短病程。根据患儿年龄,医生会推荐适量的锌补充剂,通常连续补充10至14天,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康复速度。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只应在确诊为细菌性腹泻时使用,并且需遵循医生的处方。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抗药性发展和肠道菌群失衡,不利于腹泻的恢复。家长不应自行给患儿使用抗菌药物。

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能在肠道形成保护层,减轻病原体对肠道的刺激。使用时需按说明书或医生指导,通常在餐前30分钟服用,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微生态疗法腹泻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健康,加速腹泻恢复。

其他食物:为患儿平时习惯、当地容易得到、能量高并且能提供足够的基本微量元素的食物。小于 6 个月儿童可继续喂食米糊、水果等,大于 6 个月儿童推荐的食物还应有肉、鱼或蛋。食物应精心烹调、捣碎或磨碎,以使其容易被消化;发酵食物也容易被消化。每份食品加入 5~10 mL 植物油可增加热量。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