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张俊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 枣阳 441200

摘要

目的 分析叙事护理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0月本院7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叙事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评分及SD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94.74%)较对照组(76.32%)高(P<0.05)。结论 叙事护理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效果明显,且可以提高满意度,值得采纳。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叙事护理;常规护理

正文


    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康复期间,不仅需要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心理护理同样具有重要作用[1]。叙事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着重于通过患者情感表达等,促进患者情绪释放,提高自我[2]。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叙事护理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29-202310月本院7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男、女例数比是20:18;年龄:51-79岁,均值(65.23±2.13)岁;观察组:男、女例数比是21:17;年龄:50-76岁,均值(64.97±2.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注重环境设置,提升舒适度等;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的关注,并耐心告知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叙事护理干预:(1)外化干预。主动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综合评估,了解疾病变化、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心理状态等,准确记录。(2)解构。对于能够改变患者行为情况,明确具体因素及叙事资料等,并制定合理、科学叙事护理流程表。(3)改写。以患者入院后精神状况及心理状态为依据,每日定时与患者交流。叙事沟通前,确保患者处于静息状态,并提供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便患者可以快速融入主线叙事内容中,让患者在治疗中,不断增强其治疗自信心,促进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关注,了解注意事项等。(4)外部见证人。利用意向、感触、描述及换位思考等方法,对不良习惯进行纠正,有效调整抑郁、心肌耗氧量等。(5)治疗文件。沟通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落实护理对策,比如视频、电话及微信等,采取上述方法确定根本原因,并对患者认知进行调整,确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如果患者情绪状态不佳,则播放舒缓、柔和音乐,分散注意力,尽量将矛盾源消除,防止矛盾加重,引导患者表述负面情绪产生原因,协助其宣泄负面情绪,并落实心理疏导对策,调整患者消极治疗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患者活动后伴有身体不适,指导其参与适量活动,同时调整活动方案,在病房活动区域张贴距离标识,以便患者可以按照要求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负面情绪评分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1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s分)

分组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8

64.23±6.17

45.62±5.62

67.52±6.59

46.35±5.18

观察组

38

64.38±5.94

40.18±5.12

67.48±6.48

41.26±5.26

t


0.108

4.411

0.027

4.250

P


0.914

0.000

0.979

0.000

2.2 满意度

观察组较对照组满意度高(P<0.05),见表2

2 两组满意度对比[n(%)]

分组

例数

满意

较为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8

17

12

9

2976.32

观察组

38

22

14

2

3694.74

x2





5.208

P





0.022

3 讨论

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是冠心病发展至晚期情况,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造成长期心肌缺氧缺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近年,随着冠心病发病率提高,该病发生风险也随之提升,该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阻力性及动力性因素,导致冠状动脉阻塞、狭窄性病变。据有关资料显示[3],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病主要发生在心绞痛反复发作患者中,而且大部分是男性,该病预后不佳,因此一旦发生,需及早采取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强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以往,临床上主要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其更加关注患者病情改善,但是并未注重患者心理感受,整体效果不佳。近年,随着医学研究日益深入,叙事护理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中,该护理方法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不仅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加强了患者心理状态调整的重视。叙事护理利用积极内容引导患者,帮助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保持良好心态,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4]。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可见,叙事护理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原因如下:通过叙事护理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改变患者被动护理心态,自愿参与护理,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总之,叙事护理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且有助于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郝宗娇, 杨美玲, 桑品品. NuMan模式下专职化层级护理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 19 (8): 116-119.

[2]司文兰. 责任制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甘肃医药, 2022, 41 (3): 281-282.

[3]李娜. 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2 (1): 101-102.

[4]朱莎莎, 董薇, 李茜, 齐欣. 责任制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 (22): 150-1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