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颈椎病;针灸;艾灸;治疗进展
正文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继发性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一般分为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型、交感型等六型[1]。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头族行为不断的在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长期伏案工作的特殊性等因素,导致颈椎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普遍认为颈椎病发病与颈椎椎间盘退变、劳损、创伤、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炎症及先天性畸形等诸多因素相关。颈椎病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导致患者出现颈项部明显疼痛感,伴或不伴有有头晕、颈部肌肉僵硬、手麻等症状,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除有手术指征外,非手术治疗为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式。其中现代医学疗法包括运动、非甾体镇痛药物治疗为主,以此缓解患者疼痛感,理疗,糖皮质激素注射、肌肉松弛药,替代医学疗法,例如中药,针灸,加用牵拉、推拿等中医理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颈椎状态。根据现代针灸病谱,相关研究人员发现颈椎病是针灸疗法的高频病症,可使得颈椎病的远期效果加强,近期效果效也可有所提升[2]
颈椎病在传统中医学中没有确切的名称,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在《类证制裁·痹症》中记载到:“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1)风寒湿等外邪侵袭(2)肝肾亏虚(3)气血不足(4)劳损或外伤。
痛症治疗中常用的镇痛疗法之一就是针灸疗法,针灸作为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针灸能够降低神经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血流量,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根据经络学说,通过刺激相应穴位,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祛瘀,调气合血,达到止痛的目的。
1、毫针治疗
针刺疗法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穴位,从而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王莹等[3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B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的方法针刺大椎、哑门及颈椎旁三针(第2、4、6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对照组为牵引治疗,“项八针”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对照组。
2、电针治疗
是指将针刺入人体腧穴后,通上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的电针仪,通过结合针和电两种方式刺激,成为了治疗颈椎病保守疗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邱金等[4]选取远端与局部穴位相结合,电针一组选取病变颈椎节段下椎夹脊穴,另一组取病变颈椎节段和上一椎夹脊穴,总有效率为90.50%,二者合用可以达到通督、扶正祛邪、舒筋活络的目的。
3、温针灸
在针刺的部位的针炳上加上温热的艾灸条,通过针灸针传导至体内,加强了艾灸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江崛等采用主穴取颈3~7夹脊穴,配穴取风池、大椎、外关留针30分钟,6根艾条点燃放到灸盒内置于颈夹脊穴上,30分钟每次,总有效率为92%。吴君怡等[23]将9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44例)和针刺组(48例),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与体征评分以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温针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改善均优于针刺组(P<0.05)。
4、艾灸
现代研究证实温和灸对痛症的疗效显著,灸法具有温阳扶正,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疏风散寒的功效,对颈椎病的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赵娜等观察不同组成药艾条对400例风寒湿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药艾条即艾绒联合三种中药效果最佳,该配方为:按重量取艾绒24份、老鹳草12份、红花2份、安息香2份,将以上诸药研成细末和匀,用桑皮纸卷成艾条,灸颈肩部压痛点、颈夹脊穴、大椎、肩井,每次30min,两日1次,3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8%。
5、针刀疗法
针刀较毫针宽和粗,将其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舒筋通络、以及松解粘连、改善微循环的功效。针刀通过切、割、剥、搓等手法松解病变部位,松解颈上部软组织的粘连,提高代谢物的吸收速度,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江陟郝等人基于经筋理论指导以超声引导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更加准确地确定筋结点,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和精准性,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状况和颈椎功能。
6、浮针
浮针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物理疗法,采用对病痛周边皮下浅筋膜进行针刺,其真正的特色就是扫散动作。对颈椎病使用浮针治疗,通过对浅筋膜的刺激,实现活血通络、平衡阴阳的功效。曾睿等选取1~2个主要压痛点,进针点为距离压痛点5~10cm处,将浮针针尖与皮肤呈15°~35°朝痛点方向刺入达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后,将针芯退到套管里,手持针柄做青龙摆尾扫散手法3~5分钟,当患者颈部疼痛消失或减轻以后抽出针芯,留置8小时后拔出,隔日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96.67%。
8、拔罐法
拔罐通过良性的物理刺激,能够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痛阈,同时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慢性疼痛,减轻手臂麻木,减轻神经根水肿、炎性反应等,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曹春磊[5]采用刮痧加拔罐疗法,采用泻法,其中风池至肩井、膈俞、昆仑、三阴交穴重刮至痧出,然后使用拔罐法,两侧天柱穴向大椎穴,肩井、大椎可拔罐,针刺取C4-C7夹脊穴、风池、天柱、百会、肩髃、手三里、外关、后溪穴,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拔罐每周2次,针刺每周3次,共治疗3周,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
10、针刺联合其他疗法
黄香红等针刺取穴从6对颈夹脊穴中任取4对及大椎、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列缺、后溪,其中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取一夹脊穴和肩髃、外关和曲池接电针,留针30min,在此基础上按患经循行选取相应的十宣穴2~3个进行放血,针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放血隔日1次,疗程为5次。结果显示该法能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麻木症状并降低血黏度。
小结与讨论
颈椎病其实是一种退变性病变,与颈椎的过度劳损、患者年龄的增加有关,多数颈椎病患者会伴有明显疼痛,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从颈椎病发病原因的相关分析来看,绝大多数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在工作过程中长时间保持坐位姿势,而且多数人的姿势不正确,久而久之便容易出现颈椎疲劳感,最终形成颈椎病;随着现代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疗法在临床各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且其所呈现出的效果也深受认可。
参考文献
[1]高仰来,姚军汉,郭军雄.颈椎病中西医分型的研究概况及临床意义[J].中医正骨,2011,23(8):78-80
[2]王永强,龚海洋,赵磊,等.深刺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环球中医药,2022,15(10):1728-1731.
[3]王莹,沈卫东,王文礼,等.“项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5):442-444.
[4]邱金,查炜.颈夹脊配后溪穴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10-15
[5]曹春磊.刮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0):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