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对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疗效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杨燕

甘肃省永靖县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研究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60例超溶栓窗AIS患者,“双盲法”分单一组(双抗方案治疗)、桥接组(单一组基础+替罗非班治疗)各30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分析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较单一组,桥接组ADL值更高;NIHSS值、mRS值更低;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可改善超溶栓窗AIS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效果,增强疗效、值得推崇。


关键词

替罗非班;双抗方案;超溶栓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疗效

正文


临床常见脑血管病症的一种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据统计,此病在脑卒中类型中占比高达80%发病率及致残率均高[1],是指:脑动脉闭塞引起脑组织梗死,导致大脑缺氧缺血,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目前分析此病病因复杂,其中遗传、过度劳累及高血压为常见因素,患病后呈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偏瘫等表现,病情加重则危及生命。对于超溶栓窗AIS患者,给予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仍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影响患者预后,故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顺势出现,抑制血小板、阻碍血栓形成,被广泛用于临床[2]鉴于此,探究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221-202212月收治60超溶栓窗AIS患者,桥接组(30)/=17/13年龄50-74岁,均值(61.34±2.59)发病至入院1-15h

均值(5.25±6.14)h单一组(30)/=18/12年龄51-75岁,均值(61.47±2.62)发病至入院6-13h均值(5.13±7.08)h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与《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相符,颅脑CTMRI确诊各外界因素超溶栓窗发病至就诊为6-24h体征稳定年龄50-75资料齐全。【排除标准】用药禁忌症透析治疗病理性脑疾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精神异常资料流失。

1.2 方法

单一组(双抗方案治疗):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1/d,联合口服75mg氯吡格雷,1/d,持续用药21d后改为单抗,停用氯吡格雷、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桥接组(单一组基础+替罗非班治疗):初始30min内静脉输注0.4ug/(kg.min)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入24h,速度为0.1ug/(kg.min),后桥接双抗治疗,桥接时重叠口服药物4h,方法同单一组

两组持续用药90d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评价神经功能(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分42分,分值愈低愈好)、自理能力(参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满分100、分值愈高愈好)及预后情况(参照“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4]-mRS”,总分0-6分,分值愈低愈好)

临床疗效:症状消退,NIHSS值降低90%;有效:症状减轻,NIHSS值降低20%-89%;无效:病情加重,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同组组内数据计算以配对样本t检验为主,不同组间数据计算以独立样本t检验为主,通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单元格期望频数<5连续校正检验,以“[n/%]”表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治疗前分析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桥接组ADL值较单一组更高,NIHSS值、mRS值较单一组更低P<0.05,见表1

1 临床指标比较±s,分

组别

ADL

NIHSS

mR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桥接组(n=30)

65.34±2.51

88.54±2.32*#

14.82±2.53

6.84±1.57*#

3.94±0.31

1.54±0.15*#

单一组(n=30)

65.23±2.47

80.21±2.27*

14.79±2.32

10.23±1.64*

3.92±0.28

2.82±0.29*

t

0.171

14.057

0.048

8.178

0.262

21.473

p

0.865

P<0.05

0.962

P<0.05

0.794

P<0.05

注: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临床疗效

    较单一组,桥接组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2 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桥接组(n=30)

17(56.67)

12(40.00)

1(3.33)

29(96.67%)

单一组(n=30)

14(46.67)

10(33.33)

6(20.00)

24(80.00%)

x2

--

--

--

4.043

p

--

--

--

0.044

 

3

超溶栓窗AI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紧急情况,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在该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示:较单一组,桥接组ADL值更高;NIHSS值、mRS值更低;有效率更高P<0.05具体分析:①超溶栓是通过静脉给药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是AIS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及时超溶栓治疗,或者超溶栓后存在再栓塞的风险,替罗非班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即在超溶栓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再栓塞的风险[5]

②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在疾病治疗中取得一定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再栓塞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脑血流再灌注,显著降低患者超溶栓后的再栓塞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通过抗血小板治疗,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有助于增加脑血流再灌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未增加明显的出血风险[6]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作为一种治疗超溶栓窗AIS的新策略,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提高自理能力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达到预期疗效。然而,由于该方案仍处于研究阶段,其具体应用仍需在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替罗非班桥接双抗方案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地位可能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朱存良,易芳芳.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发病24 h内未行溶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3):254-257.

[2]王彬,杜杰,李杰.替罗非班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31(9):534-538.

[3]刘惠莲,王菊,王源江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性及有效性Meta分析[J].中国药业,2023,32(4):106-111.

[4]张彦昌,李小刚,韩芳.替罗非班序贯双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45(8):1461-1463.

[5]张总歌,韩会晓,肖利等.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0(2):80-82.

[6]龚庆平,游倩,王鸿权.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0):1401-14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