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覃海旺

贵港市覃塘区东龙中心卫生院 广西贵港 537128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开展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的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DVT患者共94例,入院时间在2022年5月~2024年2月期间,按照抽签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给药氯吡格雷,基于此对照组的47例患者给药低分子肝素,观察组的47例患者给药利伐沙班。通过用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对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比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经过检验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检验存在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更高,经过检验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DVT患者的病情,提升临床疗效,因此在临床中可对该种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利伐沙班;氯吡格雷;凝血功能

正文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病变,主要病因是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造成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该疾病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且肢体活动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下肢静脉血管中瘀滞血液,从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现阶段临床中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DVT的治疗以药物方案为主,抗凝药物是首选,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对血液高凝状态有确切的改善作用,但用药后血小板减少、出血风险较高,故应该更谨慎的选择药物[2]。利伐沙班属于新型抗凝药物,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探究氯吡格雷与利伐沙班联合应用对该疾病的疗效,此次选取94例患者开展对照研究,详情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DVT患者,入院时间在20227~20239月期间,按照抽签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的47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7例和20例,年龄在43~72岁,均值(57.53±3.22)岁,急性脑梗死病程在2~6年,均值(3.12±0.87)年,观察组的47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4例和23例,年龄在42~75岁,均值(57.61±3.25)岁,急性脑梗死病程在2~7年,均值(3.18±0.93)年,组间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药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75mg*7],单次服用75mg,每天服用1次。基于此对照组患者给药低分子肝素[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64],单次皮下注射4000U,每天注射1次。观察组患者给药利伐沙班(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22510mg*12*2板),单次服用10mg,每年服用1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d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通过用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对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比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

1)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量表共42分,评分高则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评分低则神经功能缺损轻微[3]

2)根据用药前后的NIHSS评分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用药后NIHSS评分下降幅度达到80%及以上为显效;用药后NIHSS评分下降幅度在40%~80%之间为有效;用药后NIHSS评分下降幅度在40%以下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4]

3)凝血功能指标中的D-二聚体(D-D)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研究数据使用SPSS23.0进行整理及分析。连续性变量以(`x±s表示,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连续性变量和分类变量的两组间比较分别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组间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更高,经过检验存在明显差异(P0.05)。检表1

1  组间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47

3472.34

1123.40

24.26

4595.74

对照组(n=47

2451.06

1429.79

919.15

3880.85

X2




5.045

P




0.025

 

2.2组间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用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经过检验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检验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  组间患者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分)

凝血功能

D-Dmg/L

FIh/L

APTTs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观察组(n=47

19.35±2.34

8.55±1.23

3.15±0.58

2.29±0.47

11.15±1.48

5.19±0.33

41.34±1.77

38.51±1.13

对照组(n=47

19.38±2.41

10.76±1.92

3.18±0.63

1.74±0.26

11.22±1.54

6.83±0.76

41.38±1.85

39.64±1.18

t

0.061

6.644

0.240

7.020

0.224

13.162

0.107

4.741

P

0.475

0.000

0.405

0.000

0.411

0.000

0.457

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系统病变在临床中更为常见,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变,病变的特点包括发病急、进展迅速等,可造成患者肢体、语言或吞咽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日常活动量骤减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从而可能引起DVT,使其的治疗难度大大提升。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DVT的原因多在于肢体内血流受阻,长期的血液高凝状态会诱发血栓。血栓发生后可对纤溶系统产生激活作用,并形成交联纤维蛋白,D-D可对其进行降解以导致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增加,并造成凝血功能异常。当前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抗凝药物的应用较多,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能够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受体结合二磷酸腺苷,对二磷酸腺苷所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抗血小板聚集,能够减轻血液高凝状态,以此预防血栓;低分子肝素钙属于抗凝血酶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对凝血因子Xa活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血栓也有良好的抵抗性[5]。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是以往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案,虽然对血栓的改善租用良好,但是有较高的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利伐沙班属于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可以抑制凝血因子Xa以及凝血酶合成,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在凝级联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药物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抗凝功效,进而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在氯吡格雷的基础上用药利伐沙班可联合发挥两种药物的抗凝作用,同时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有良好的改善功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合并DVT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联合利伐沙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提升疗效,对凝血和神经功能有确切的修复作用,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对该疗法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聂晓芳,武艳姣.阿加曲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分别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0):1852-1854.

[2]李骏.利伐沙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7):85-87.

[3]刘亮,翁羽蕙,杨建明等.利伐沙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23,20(03):135-137.

[4]吴俊乐.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及对远期复发风险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9):2186-2188.

[5]盘婧婧,陈琛,张思梦.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1):19-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