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急救护理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文珩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550004

摘要

目的:讨论系统化急救护理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56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主要于2022年3月-2022年5月接受病情诊疗,以随机平衡序贯法分组,分为对照组28例(常规急救护理)与研究组28例(系统化急救护理)。观察指标:血压、心功能、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血压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压水平及心功能指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系统化急救护理

正文


老年人属于发生高血压的主要群体,此类群体服药依从性较差,加之受自身代偿能力下降及脏器功能较弱等因素影响,导致很容易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直至增加左心室负担,以致于造成心肌受损而诱发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心力衰竭等[1]。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而言,其会出现动脉血压较高、呼吸困难、心悸、心脏骤停及意识障碍等问题,以致于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2]。由于此病症十分凶险且预后较差,为此应在临床治疗中辅以良好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及时把控及防范风险,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稳定患者病情,防范疾病对自身生命安全构成危险,进而提高生存质量[3]。常规急救护理不够规范与全面,而系统化急救护理则可弥补这些不足,多角度开展细致化急救护理,保障护理服务科学性与时效性,进而增强护理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22年3月-2022年5月收治56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与系统化急救护理后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56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主要于2022年3月-2022年5月接受病情诊疗,以随机平衡序贯法分组,分为对照组28例与研究组28例对照组中男/女:17/11,年龄均值:(69.85±1.95)岁,高血压病程均值:(14.62±4.95)年,急性心力衰竭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值:(2.01±0.22h,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8/13/7;研究组中男/女:15/13,年龄均值:(69.82±1.99)岁,高血压病程均值:(14.81±4.65)年,急性心力衰竭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值:(2.11±0.25h,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6/15/7。组间患者资料高度相近,可进行比较分析(P>0.05)。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年龄≥60岁;对试验内容完全知晓,并自愿记名与配合试验。

排除标准:重度昏迷;抢救过程中死亡;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性呼吸系统疾病;脑、肺、肝、肾脏器损害;妊娠期或哺乳期。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即依据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急救护理。

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1)妥善安置:入院后应快速以绿色通道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内,保持室内环境温湿度适宜且环境安全。协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姿势,至少建立2条静脉通道,在医嘱的要求下,快速予以患者利尿剂、降压药、镇静剂及强心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选择患者上肢位置进行静脉穿刺,保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应将抽吸好的药液与针头接管进行连接,直接从静脉内推注给药,以实现快速给药效果,把握最佳急救治疗时机。(2)快速给氧:应及时予以患者吸氧措施,以改善血气水平,纠正低氧血症问题,防范呼吸困难而提高体内肺泡沫表面张力。主要采取机械通气措施,将每分钟氧流量调节为6-8L,并借助于酒精进行气道湿化,实现湿化吸氧的效果,需对吸氧情况进行严格把握,将氧流量及时进行调节,密切观察吸氧期间患者有无嘴唇发绀等不良表现,吸氧期间保持患者两腿下垂状态,以减轻心脏负荷。(3)加强病情与用药后反应观察,及时防控风险:需对患者血气指标、体征、心电图、呼吸、精神精神状态、尿量、皮肤状态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并定时对B型脑尿钠肽浓度进行检测,以判断药物效果,评估病情有无好转。若发现患者存在有血压降低程度过快的情况时,应及时对用药类型或剂量进调整,必要时还需予以升压药物。若发现患者存在有心律失常、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现象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该情况,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抢救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速度进行控制,防范增加血容量而加剧病情。应及时观察利尿剂应用后有无低钠、水电解紊乱等问题。使用血管扩张剂时,不仅应对输液速度进行合理调控,且需警惕有无低血压问题。硝普钠使用过程中应做到现用现配,药物需借助于避光注射器进行吸入,控制好注射泵速度,给药后需加强血压检测。(4)心理护理: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症发生突然,加之受病情凶险因素影响,使得其悲观等负面情绪严重,若患者意识清醒,应在急救全程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多予以其语言鼓励或眼神、肢体安抚,多介绍治疗成功案例,对家属与患者提出问题耐心解释,及时告知疾病进展情况,以减轻负面情绪,防范心理应激反应造成病情加重。

1.3观察指标

1.3.1血压:以血压监测仪检测并记录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

1.3.2心功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心率、左心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标。

1.3.3生存质量:以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评价,共有21个问题,可归属为4个维度,每个问题均以0-5分标准进行评价,分值高,则生存质量好[4]

1.4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使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24.0,计数指标的描述应用%形式,组内行χ2计算;计数指标的描述应用形式,组内行t计算计量资料用计算,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压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压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压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1血压比较mmHg

组别

舒张压

收缩压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28)

125.94±10.95

109.86±9.57

179.34±10.76

145.80±6.98

研究n=28)

125.90±10.98

98.98±9.79

179.42±10.82

128.19±4.47

t

0.013

4.205

0.027

11.242

P

0.989

0.000

0.978

0.000

2.2心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心功能比较

组别

心率

(次/min)

左心射血分数

%)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mL/m2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mL/m2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28

117.43±8.50

89.25±5.19

44.99±7.75

51.55±7.19

164.96±10.57

146.98±5.57

125.19±8.23

97.54±5.85

研究组(n=28

117.66±8.47

76.92±3.83

44.85±7.69

57.39±7.97

167.94±10.63

130.70±4.43

124.24±8.20

90.80±3.69

t

0.101

10.115

0.067

2.878

1.051

12.104

0.432

5.156

P

0.919

0.000

0.946

0.005

0.297

0.000

0.667

0.000

2.3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生存质量比较,分

组别

体力限制

情绪

症状

社会限制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28

12.26±1.32

10.65±1.16

7.65±0.86

6.59±0.76

6.24±0.72

5.63±0.66

5.98±0.60

4.72±0.57

研究组(n=28

12.15±1.32

9.78±0.98

7.49±0.85

5.84±0.68

6.16±0.70

4.94±0.59

5.85±0.68

3.95±0.40

t

0.311

3.031

0.700

3.891

0.421

4.124

0.758

5.851

P

0.756

0.003

0.486

0.000

0.675

0.000

0.451

0.000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血管扩张,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肌收缩力,以此恢复正常心脏功能[5]。以上抢救治疗过程中护理服务发挥作用重大,良好的护理服务将提高急救效果,改善预后,可见,如何为患者选择优质的急救护理工作十分关键。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血压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压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十分有利于控制病情,促使病情及早康复。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集合了多科学护理知识及技能,将在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保障各项急救护理措施细致化、衔接紧密化及程序标准化,以此高效进行抢救及药物治疗,争取最佳抢救时间,防范出现护理差错风险[6-7]。同时,系统化急救护理下将全面性进行护理风险把控,不仅会加强病情监控与用药反应观察工作,做好输液、皮肤、呼吸道等管理工作,以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且会意识到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血压、心率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心理关注及疏导,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得各项护理服务顺利开展,并有效减少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为病情康复奠定良好身心基础[8-9]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生存质量。该项护理模式将解决常规急救护理内容较为单一的问题,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下将充分的考虑到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性,将患者身心感受为核心,予以其针对性、主动性及全面性护理服务,满足身心方面护理需求,使之在有效辅助急救治疗控制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优化其心理精神状态,以此综合性提升生存质量[10-11]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利于促使血压恢复正常状态,改善心功能,增强生存质量,取得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杜颖.系统化急救护理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6):591-592.

[2]高卫红.硝普钠联合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82-2385.

[3]胡丽玲,余杰,郑绪莲.双轨道互动护理联合全程式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8):132-136.

[4]倪秀云.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高血压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4):32-34.

[5]甄玉春,万灵云,张霞.系统化急救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125-128.

[6]宋玲.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0):80-82.

[7]顾洁,于珍珍.系统化急救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0):1157-1159.

[8]徐雯.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9):55-57.

[9]顾洁,于珍珍.系统化急救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9):1008-1010.

[10]庄三妹,黄秋贵,吴小云.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干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5):95-96.

[11]颜巧珠,庄鹭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0):50-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