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覆盆子人文历史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覆盆子的历史沿革
“覆盆”最早以“蓬蘽”的别名出现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距今又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泛指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果实;魏晋《名医别录》首次以正名“覆盆子”记载,并把它与蓬蘽分开。各个历史时期“覆盆子”的原植物不同。譬如:东汉《神农本草经》的“覆盆子”原植物不详。魏晋南北朝《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的“覆盆子”原植物不详。唐朝《新修本草》、《食疗本草》、《蜀本草》、《日华子本草》的“覆盆子”原植物不详。宋代的《开宝本草》的“覆盆子”原植物不详;《本草图经》的“覆盆子”指复盆子(R.ialaeus);《履巉岩本草》的“覆盆子”指的是插田泡(R.coreanus);明朝时期《滇南本草》的“覆盆子”指红泡刺藤(R.niveus);《本草蒙筌》的“覆盆子”指茅莓(R.parvifolius);《本草纲目》的“覆盆子”指插田泡(R.coreanus)。清朝时期《本草备要》、《本草便读》和《植物名实图考》的“覆盆子”均指插田泡。建国后:《中药志》和《福建药物志》中的“覆盆子”指掌叶覆盆子(R.chingii);《陕西中药志》的“覆盆子”指插田泡;《全国中草药汇编》的“覆盆子”指华东悬钩子(R.chingii)和悬钩子(R.palmatus)两种的果实。
-----------------
作者简介:方琴,1998年7月,女,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中药材。
*通讯作者:郑平汉,1968年4月,男,研究员,专业方向:中药材栽培;E-mail:lqzph1968 @126.com 。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覆盆子”的原植物指向是不同的,包括茅莓、树莓、复盆子、插田泡、红泡刺藤、掌叶覆盆子等种类。
《中国植物志》自1959年开始出版,在2004年全部完成,记载了301科3408属31142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在以前的《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为掌叶复盆子,别名为大号角公、牛奶母。识别要点:为藤状灌木,高1-3米,枝条细,有皮刺,光滑无毛;单叶,叶片近圆形,基部心形,叶边掌状深裂,3-7裂,有掌状5脉;花单生,花瓣白色,3-4月开花;果实近球形,直径1-2公分,红色,表面密生灰白色柔毛,5-6月果实成熟。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生于中低海拔的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果实大,可食用;果实又可入药,为强壮剂,根能止咳、活血、消肿。在最新修订的《中国植物志》中记载掌叶覆盆子,学名为Rubus chingiiHu,直到202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把“覆盆子”的基原植物规定为掌叶覆盆子(又叫华东覆盆子)(R.chingii Hu)干燥果实,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的作用。
二、淳安县人文
淳安县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自东汉建县以来,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地形属浙西山地丘陵区,由中低山、丘陵、小型盆地、谷地和水库组成。自古素有“八山半田分半水”之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著名国家风景名胜区千岛湖就座落在县境中心,水质清澈如玉,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淳安历史悠久,古为新安郡治,素以“锦山秀水、文献名邦”著称,是徽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融合地。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淳安讲学时留下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明代著名清官海瑞曾在淳安历任四年知县,为百姓所称道;一代名相商洛“三元及第”,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官至内阁秩一品宰相,造福百姓;唐代陈硕真、北宋方腊为反抗封建王朝的压迫,揭竿而起,高举义旗,威震东南半壁,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
三、淳安覆盆子的人文历史
淳安覆盆子生产历史悠久,传说很久以前,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覆盆子有一段传奇故事。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浙江争霸天下,朱元璋兵败后曾屯军千亩田,养精蓄锐,操练士兵。离千亩田不远的半山腰有个邨落,这里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冬暖夏凉,气候适人,全年只有半个夏天,故名半夏村。春末夏初的一天,朱元璋率领一批将士来到半夏村招兵买马,征集粮草,只见山坡上到处是鲜红的果子,这就是“牛奶姆”, 朱元璋小时候放过牛,知道这个东西是可以吃的,于是就自己带头并命令士兵以果充饥。出人意料的是当晚有夜尿症的士兵起夜少了,第二天士兵们的小便如瀑倾泄,竟把尿盆给打翻了。消息传到朱元璋耳里,“覆盆,覆盆!天助我也”! 朱元璋南征北战几十年就是要推翻元朝,来个天翻地覆,于是便给这个收水缩尿的“牛奶姆”赐名为“覆盆子”。几年后精神百倍的朱家军重整旗鼓再战陈友谅,终于一鼓作气打下江山,成了一代开国皇帝。“覆盆子”之名就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自明代起淳安临岐镇半夏村就有村民在房前屋后开始栽种覆盆子。淳安县1987年开展的中药材资源普查资料也表明:覆盆子是我县以果实种子类入药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淳安北部山区临岐、瑶山、屏门等一带,东北山区的严家、王阜、郑中等以及湖西南山区的汾口、大墅、枫树岭等乡镇均有野生分布;1993年,我省出版的《浙江植物志》记载:“掌叶覆盆子原产我国,我省各地均产,主要产区为建德、淳安等地”;2004年,《浙江植物林业科技》第24卷第1期由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汪传佳等人发表的“覆盆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综述”论文认为:“浙江华东覆盆子及其悬钩子属的近缘种以西南的遂昌、龙泉、庆元和西部的开化、金华、淳安等市县分布种类最多”;2005年,由郭海诚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药西说》(第三卷)第二篇各论述及:“覆盆子主产于浙江建德、永康、淳安……等地”;2013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高学敏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药学》第十八章节介绍:“覆盆子主产于浙江建德、永康、淳安……等地”。
四、淳安覆盆子的发展和成效
近三十余年来,淳安县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新兴产业成为全县农业经济的亮点和新增长点,特别是以覆盆子等为代表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有效地促进了淳安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2014年,淳安县临岐镇覆盆子产量就已占到了全省近50%,约为全国总产量的1/3(“药通网”2014年调研统计,当年浙江省覆盆子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5%) 。近年来, 淳安县临岐镇中药材办推广研究员郑平汉先后主持起草和发布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覆盆子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T/CACM1374.164-2021、杭州市地方标准规范《掌叶覆盆子有机栽培技术规程》DB3301/T 1086—2017、淳安县地方标准《掌叶覆盆子有机栽培技术》DB330127/T089-2019、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鲜食掌叶覆盆子红果》T /ZNZ 060—2021、淳安县地方标准《掌叶覆盆子鲜食红果质量标准》DB330127/T090-2019等,参与制定发布了浙江省地方标准《多花黄精生产技术规范》DB33/T2087-2017等,为覆盆子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淳安县人民政府先后连续组织了九届届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国·千岛湖覆盆子采摘节”、“中国·千岛湖中药材交易博览会”、“中国·千岛湖中药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高规格产业交流、信息发布等会议,行业内中药材天地网、药通网等知名媒体、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所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大宁、任德全,天地网龙兴超等著名专家都对淳安覆盆子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关心,淳安覆盆子的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市场上更加响亮,美誉度更高,2018年9月,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取得了农业农村部“淳安覆盆子”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淳安县临岐中药材产业协会于2019年2月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淳覆盆子”。同时,淳安覆盆子的发展还培育和造就了不少专业经销大户,在中国领先的中药材B2B绿金在线交易平台上,临岐镇就有童来贵和方回春两个覆盆子优质供应商上榜。目前,全县发展的掌叶覆盆子,主要分布在淳安北部山区临岐、瑶山、屏门等一带。截止2022年底,全县覆盆子栽培面积达到了2.7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09万亩,覆盆子产量近542吨,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主要产区,产量约占全国的50%,单个中药材品种产值已逾亿元,有效促进了全县农民增收,特别是主产的临岐镇全镇仅覆盆子一项人均收入就达5000元,多的农户收入高达30多万元,覆盆子成为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子”,并且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型药企江西汇仁药业集团、安徽广印堂等著名药企长驻中国千岛湖中药材交易市场收购, 临岐镇的中药材市场覆盆子的价格变化已成为全国覆盆子市场定价的风向标,2018年2月覆盆子还通过了层层遴选,成为了 “新浙八味”培育品种,同年5月,淳安县临岐镇被授予“浙江省覆盆子之乡”,2019年5月,临岐镇被浙江省农业气象中心“气候品质认证为特优”,2020年临岐镇被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特色农产品-中国覆盆子生态气候适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