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杜丰娟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730900

摘要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90例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情况,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和配合度。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塞性暂次数、睡眠潜伏时间以及低通气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监测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多导睡眠监测仪;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正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疾病的主要发生因素是由于患者呼吸道发生阻塞性病变,该疾病较为严重,不仅会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损害,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3]。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同时,该疾病由于呼吸暂停所导致反复发作的也降低杨、高碳酸血症,从而合并其他疾病[4-6]。临床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疾病有较多的治疗方式,多导睡眠监测仪在治疗过程中被普遍应用于监测患者的具体病情,有助于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有效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检测疾病效果额准确性[7]。与此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准确监测,提升护理满意度。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90例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734)。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3岁-65岁,中位值(44.17±1.36)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2岁-65岁,中位值(43.51±1.27)岁。两组一般资料同质化(P>0.05),可以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以患者具体病情为准,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将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等。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其内容具体包括(1)综合护理①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将多导睡眠检测仪的应用方式、作用以及目的告知患者,可通过发放健康手册的方式给予患者,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②针对患者所出现的负面情绪与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积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做好解答,使患者能够消除对疾病治疗的疑虑。③环境护理:对患者所住的病房进行定期杀菌、消毒,确保通风护理,使患者空气保持畅通。(2)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在受检者患者头、颈、胸腹等多个部位分别粘贴多导睡眠检测仪电极片进行持续监测,时间约7h左右,在具体监测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有心电图、肢体活动、脑电图、眼电图、脉搏等指标。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本院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的具体要求、标准以及规范等流程对患者进行监测,在监测前,需详细需要将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电极固定、相关信息详细介绍等方面的内容告知患者,在具体监测过程中,需要定期探查患者电极片固定情况,并充分记录相关监测数据,如患者的指标出现风险异常变化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向医生上报相关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①监测准备。在对患者进行前期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患者详细介绍电极固定位置、监测项目、监测实施目的等常规信息,使患者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对患者监测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保证监测的整体安全性。②监测护理:在固定电极片进行PGS监测工作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观察患者睡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动作变化情况,并对此做出分析是否会影响电极片固定情况,减少由于电极片脱落使监测出现中断的现象,同时,及时对呼叫器进行有效的调整,定期探查电极片固定情况,及时做好链接,避免长期监测使监测段出现监测效果不准确等不良情况。针对患者在监测期间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的情况,在具体检测前,需要及时与医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合理控制患者用药情况,提升患者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在护理期间配合护理人员进行监护措施,降低风险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两组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分数与患者心理情绪为反比。

对比两组睡眠质量,对两组患者在睡眠治疗中的阻塞性暂停次数、睡眠潜伏时间、低通气次数进行记录与统计,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分析。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对比两组配合度,采用我院自制的配合度调查表,包括配合、较配合、不配合

1.4统计学分析

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描述,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心理情况评分显著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况比较,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45

46.63±2.11

40.26±1.69

46.58±1.36

36.41±1.66

观察组,n=45

46.47±2.43

31.18±1.04

46.57±1.22

30.52±1.04

t

0.334

30.695

0.037

20.170

P

0.740

0.000

0.971

0.000

2.2两组睡眠质量对比

观察组阻塞性暂次数、睡眠潜伏时间以及低通气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睡眠质量对比(,)

分组

例数

阻塞性暂停次数

睡眠潜伏时间

低通气次数

对照组

45

170.16±9.48

27.58±3.47

178.59±10.24

观察组

45

138.35±6.66

11.32±1.18

137.79±9.34

t


18.418

29.760

19.747

P


0.000

0.000

0.000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n=45

25(55.56)

13(28.89)

7(15.56)

38(84.44)

观察组,n=45

36(80.00)

8(17.78)

1(2.22)

44(97.78)

X2




11.966

p




0.001

2.4两组配合度对比

观察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两组配合度对比[n(%)]

组别

配合

较配合

不配合

总配合度

对照组,n=45

25(55.55)

13(28.89)

7(15.56)

38(84.44)

观察组,n=45

33(73.33)

10(22.22)

2(4.44)

43(95.56)

X2




8.000

p




0.008

3.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临床睡眠呼吸疾病,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患者会由于该疾病严重发展而导致出现猝死,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着患者生命,临床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而多导睡眠监测仪能够有效检测患者的实际病情,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重要诊断方式之一,在具体监测过程中,可通过建立多练电路,有效监测患者睡眠期间的各项诊断性指标数据,主要包括呼吸暂停、血压以及心电等,为该疾病患者提供重要的综合性数据,为后期评估提供相应的支持,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8-10]。但是针对多导睡眠监测仪器,大部分患者对其了解较少,因此在具体敬爱内侧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不良情况,包括机体不适,心理焦虑等。并且,现阶段中,通过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时,可通过特定部位电极粘贴完成建立多导电路,但是在该种作用下,患者仍然会在监测过程中且睡眠状态下发生欠缺意识的活动,从而使电极出现脱落情况,该疾病较重的患者甚至会合并其他并发症,该疾病在急性快速发展下不利于患者预后,基于此,针对监测安全性、监测效果,需要作为疾病患者的重点护理内容,对着两方面加以关注和重视。

通过合理的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表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对该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针对患者所提出的疑问,需要耐心为期解答,倾听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减少患者疾病治疗的各种顾虑,使患者能够积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改善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效果。另外,观察组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阻塞性暂停次数,缩短睡眠潜伏时间,降低低通气次数。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对该类患者改善护理环境,同时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仪器的综合护理,通过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使患者能够在睡眠期间更加舒适。另外,综合护理组配合度、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患者的各项情况,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分析原因在于,通过将相关疾病以及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告知患者,提升患者对该方面知识的深入了解与认知,使患者能够更加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同时提升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阻塞性失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改善负面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