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仲梦雅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50000

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急诊科脑卒中患者7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及实验组35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急诊科脑卒中;满意度

正文


脑卒中病情复杂,起病急,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大,致残率高。根据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在急救过程中要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中风的发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急诊科中,护理模式比较匮乏,不仅不能实现高质量的护理,而且还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这对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目前急诊脑血管病的护理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能预测到不同的护理风险,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下面的研究将对预见性护理在急诊中风病人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接受护理的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35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参照组年龄平均68.11±2.59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实验组年龄69.21±3.93岁,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项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临床上应加强对病人生命征的监测,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1.2.2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

心理疏导:在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的时候,要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们的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调节他们的精神状态,以保证临床治疗的结果。

避免肺部感染:在护理中,护士要提高病人的呼吸质量和水平,保证病房内的空气循环良好,使房间的温湿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一般来说,温度被控制在20℃左右,而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另外,护士要保持病人的呼吸通畅,避免发生阻塞等不良状况。另外,要注意给病人多吃点东西,如果有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可以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同时要注意防止呼吸不畅通。

压疮干预:在护理期间,护士要将有关的健康知识告诉病人,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依从性,降低病人在床上牙压疮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预防泌尿系感染:护士要密切注意病人的排尿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对置有导尿管的病人,护士要按照护理的有关规定定期更换引流管、引流袋和导尿管。同时要定期对病人的尿道口和外阴等相关的身体组织进行消毒和清洗。

静脉护理:在静脉穿刺时,要改进穿刺的选择,减少病人的静脉穿刺次数,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严格执行无菌处理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应激性溃疡的干预:针对病人的具体状况,针对病人在治疗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血糖护理:对有糖尿病的病人,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血糖,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的可能性。当病人的血糖有升高的迹象时,就需要应用胰岛素,让病人的血糖相关指数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1.3观察指标

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满分10分,非常满意为8-10分,满意为4-7分,不满意为3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

1.4统计学方式

数据使用SPSS20.0系统处理,所得到的两组患者的数据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满意度对比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35

21(60.00)

13(37.14)

1(2.86)

34(97.14)

参照组

35

19(54.29)

8(22.86)

8(22.86)

27(77.14)

X2





6.2477

P





0.0124

3.讨论

急性脑卒中病人往往伴有意识障碍、肢体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有潜在的危险因素[2]。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引发护理纠纷,因此,对其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发展和症状的变化趋势,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从而对病人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进行评价和预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计划和预防措施,使被动护理干预向积极护理干预转变。另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一直秉持着以病人为核心的护理理念,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有效的调节和优化,为病人提供了更好的护理干预,将所有的风险因素都排除在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3]

总之,在急诊科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既能提高病人治疗的安全和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莉.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婚育与健康, 2023, 29 (17): 127-129.

[2]杨凤霞.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 12 (24): 11.

[3]王蓓, 马蕾.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J]. 中外医疗, 2020, 39 (34): 141-143.

[4]潘春霞, 刘璐. 探讨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 (33): 149-150.

[5]吕坤.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 (32): 110-1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