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个体化健康宣教对面瘫患者的康复影响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吴近玲 李园园 余晓晨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3

摘要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中医认为面瘫属于“口眼歪斜”、“口眼拘挛”、“口僻”、“失语”等范畴,多因风寒之邪侵袭、气血凝滞、经脉痹阻等致面部经脉失养、络脉空虚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一种周围性面瘫,主要是由面神经受损所致的面神经非特异性水肿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个体化健康宣教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促进其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正文


一、面瘫的原因

面瘫指的是脸部的某一块肌肉出现了瘫痪的症状。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因为体内的气血虚弱,受到了外界的侵扰出现病况。例如,人在睡觉的时候,突然打开了空调或窗子有了透堂风,再次入睡,此时人的卫气不足,就会出现面瘫。用西医的话说,这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一般都是在身体免疫力低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从中医的观点来讲,就是在人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外界的病毒入侵到了呼吸道,进而入侵到神经根部,特别是入侵到面部和耳后神经根部,导致了人的身体出现了一些水肿,并且对三叉神经产生了压力,从而导致出现了一侧的面瘫。

面瘫的症状

(一)口眼歪斜

1.要对患者口眼歪斜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包括程度以及方向等

2.患者要进行面肌运动,主要包括弩嘴训练以及台媒训练等。

3.患者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医嘱进行红外线照射。

4.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中药进行湿敷。

5.穴位注射:取患侧阳白、地仓、颧髎、迎香、口禾髎、牵正、颊车等穴,隔日一次。

6.穴位贴敷:取大椎、牵正、翳风等穴舒筋通络。

7.穴位电刺激(低频脉冲电):遵医嘱取患侧太阳、阳白、四白、地仓、迎香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严禁直接刺激痉挛肌肉。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要对患者眼睑的闭合情况展开观察。

2.眼部护理:要对患者的眼部卫生起到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清洁,在擦拭眼睛时应该按照医嘱对其进行有效的擦拭以及清洁工作。

3.在有强光刺激时,要佩戴遮光眼镜,避免强光会对眼球产生一定的刺激。要及时按照医嘱对眼睛进行有效的养护。

4.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患者需要按照医嘱对于患病区域内使用中药进行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患者需要按照医嘱对穴位进行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

4.穴位电刺激(低频脉冲电):遵医嘱取患侧四白、迎香、牵正、颊车等穴。进行经络穴位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

三、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五)气虚痰瘀内阻口眼歪斜,日久不愈,可伴有面部肿胀或疼痛,全身乏力。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下络脉迂曲,苔白腻。

、健康宣教的内容

(一)心理护理

在健康宣教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告知患者面瘫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向患者讲解面瘫疾病的治疗方案,使患者了解到在疾病早期进行早期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可使预后更好。对于面瘫发病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时,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二)针灸疗法的护理

1.针灸治疗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在治疗期间要避免着凉,因为针灸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如果着凉很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患者病情加重。

2.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睛受风,因为面瘫的症状就是眼部口歪眼斜,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导致面瘫的加重。

3.针灸治疗时要注意防止局部皮肤感染、红肿、水泡等并发症的发生。

4.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注意针刺深度、力度等,避免误伤眼肌和面肌。

5.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注意针刺穴位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患者的反应。

(三)饮食指导

面瘫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油炸食品、过甜过咸的食物。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高纤维食物,以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以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于有吞咽困难的面瘫患者应避免进食过硬、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部粘膜,加重面瘫的症状。

针灸疗法具有无痛、无创伤、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可提高疗效。但由于针灸后机体气血运行失调,故不宜饮酒。同时面瘫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衡,治疗后应加强营养支持,饮食上适当增加营养。

(四)穴位按摩

1.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等作用。主治面瘫、中风后遗症,常与三阴交、足三里相配。

2.鱼腰:位于前臂内侧,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舒筋通络、益气健脾的作用,主治面瘫、中风后遗症。常与足三里相配。

3.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1寸处,主治面瘫、中风后遗症。

4.太阳:位于头额前发际,当发际直上1.5寸,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具有散风祛湿、疏风解表的作用。

5.少商:位于手背食指与中指之间,桡侧缘指尖处,具有疏风解表、泻火除烦的作用。

(五)体育锻炼指导

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体育锻炼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减轻面部疼痛症状,促进其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

1.运动方式:宜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美操等,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的80%。

2.锻炼时间:应安排在患者的日常活动之后,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选择在温暖且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进行锻炼。

3.注意事项: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症状加重或疼痛难忍时,应及时停止。选择在清晨、饭后及睡觉前等无强光照射、空气新鲜的环境进行锻炼。避免在阴雨天等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进行锻炼。

(六)药物使用指导

1.口服药物:应注意以下情况:1.对乙酰氨基酚,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3.抗癫痫药物(TAS2RI),4.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如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硝苯地平等。患者在服药前要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不能随意更改剂量和服药时间,若出现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2.外用药物:1.阿昔洛韦: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疾病。

3.病毒唑:用于病毒感染导致的面神经麻痹。

4.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面瘫。

5.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A等。

6.其他: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前一定要告知医生和药师,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疗效或发生不良反应,因此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五、结论

对于面瘫的病人,要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具体措施有:明确病因和症状,及时向专业的医生咨询,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强面部肌肉的训练,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健康,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表情,加强身体锻炼和养生保健,积极参加康复训练和支持团体活动。在此基础上,对面瘫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更有效地自我管理,提升其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张玉环,裴红霞,王雪银.早期康复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2(13):204-206.

[2]刘德志,王骏,刘斌,龚帆,唐海燕,沈婷婷,刘瑾.芪龙祛瘀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探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6(S01):130-136.

[3]褚志凤,黄美红,高远,茅靖,王惠枫.益气化瘀汤辅助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1):3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