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盆底康复的有效策略综述
摘要
关键词
盆底康复;康复指导;产科护理
正文
引言
孕产妇妊娠与分娩期经历身体的巨大变化,其中包括盆底肌肉和组织的紧张 与松弛。盆底康复的目标是帮助妇女克服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提 升生活质量与生殖健康[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FPFD)是一 组由于盆底肌肉松弛、损伤,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所导致盆底功能障碍造成 的疾病的总称。这一状况导致患者的盆腔内脏器官发生移位,最终引发其他盆腔 器官的功能及位置异常[2]。本综述中将深入探讨盆底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临床 表现,以及康复外科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 的参考。
1 盆底康复治疗
1.1 FPFD 危害
FPFD 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 国内外研究报道,发病率高达 20%~40% ,主 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可表现为腰痛,自觉下坠感,阴道伴有脱出物,分泌物异 常等;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喷嚏或咳嗽等腹压突然增大时出现不自主的漏尿、 溢尿等症状。性功能障碍,部分会导致性生活不满意,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1.2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康复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学者们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上进行 深入探讨。最早的 Kegel 运动,由 Arnold Kegel 首次描述,通过指导患者正确 进行盆底肌群的收缩,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盆底康复治疗仪、生物反馈和 电刺激等技术的应用为产后盆底康复带来了新的临床效果[2]。研究发现,系统的 盆底康复治疗,特别是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显著提高盆 底肌力,改善解剖结构,提高患者满意度。康复训练的时机成为研究焦点,一些 研究支持早期开始康复,但也有争议。微信打卡督导管理模式被证明提高产妇产 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增强康复效果。这些研究为产后盆底康复提供了多元 化的策略。
2 促进产科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
2.1 专业培训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到 2015 年已有 134 所医疗机构开展了盆底功能筛查 和防治工作,其中三级医疗机构 41 所, 占 30. 60% ; 二级医疗机构 86 所, 占 64. 18% ,绝大部分 FPFD 筛查防治机构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一级医疗 机构仅有 7 所。一级医疗机构是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基地, 目前在防治 FPFD 上这些医疗机构还缺乏积极跟进意识,多未开展 FPFD 筛查与防治工作[3]。
专业培训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从业人员的盆底康复专业素养。通过课程体系的 建设,涵盖盆底生理学、康复技术、患者评估等多方面内容,使从业人员形成系 统的专业知识结构。
2.2 知识更新与实践分享
当前面临的现实是产后盆底康复领域的新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知识的传播 与分享相对滞后。根据最新调查,仅有不到 25%的从业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 的盆底康复知识[4] 。知识的更新主要通过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和专业研究机构的 发布来实现。
手机 app 的兴起也为知识更新与实践分享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毛文娟等人 的研究发现智能盆底康复 APP 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5]。因此,在未来 的专业培训中,可以结合手机 app 的综合运用,提高效率。
3 改进康复指导与患者教育
3.1 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
第一步是患者评估,包括盆底肌力、骨盆结构、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因 素。目前的研究指出,综合评估中超过 60%的患者在骨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接着就是基于评估结果,个计划应包括多层次、多方面的康复策略。有关生物反 馈、电刺激、运动疗法的研究表明,这些方法在个体差异明显的患者中均取得了 较好的康复效果[8]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个性化康复计划的有效性。
3.2 促进患者教育的普及
患者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康复知识,更是激发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过程、提高治 疗依从性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有效的患者教育可以显著降低康复过程中的不 良反应率,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认知水平[6]。在患者教育的内容方面,需注重 康复目标、康复期望和可能的风险。
推动患者教育的普及,与前文提到的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密不可分,可借助 多媒体技术,如图文并茂的宣教手册、康复指导视频等。最新数据显示,在使用 多媒体技术进行患者教育的群体中,康复效果提高了近 15%[7]。
小结
在盆底康复治疗领域,我们深入探讨了 FPFD 的危害及其高发率,尤其关注 了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碍对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严重 影响。产后盆底康复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从最早的 Kegel 运动到现代的康复 治疗仪、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技术的应用,为产后妇女提供了多元化的康复策略。 关于产科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专业培训以及知识更新与实践分享等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需认识到当前也面临着知识传播滞后的问题,需要更广泛的 学术交流。期望能更全面、科学地应对盆底康复的挑战,为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促进妇女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静朱. 基于教改的产科护理中盆底康复的有效策略[J]. 亚洲临床医学杂志, 2023, 6(11).
[2] 闫梅, 温琦, 梁开如, 等.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的近期疗效[ 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 11(5): 51-55
[3] 钟春燕, 林芸, 魏俊, 等. 盆底超声在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 用进展[ J]. 医学综述, 2019, 25(1): 98- 102.
[4] 曹婷婷, 王建六.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J]. 现代妇产科 进展, 2019, 28(6): 465-468.
[5] 毛文娟, 杜娟, 江明珠, 等. 智能盆底康复 APP 的开发及在老年女性压力性 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 2022, 22(8): 1159- 1164.
[6] Paolucci T, Bellomo RG, Pezzi L, et al. A novel rehabilitative protocol in the treatment of 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the effects of focused mechano-acoustic vibration[ J]. Biores Open Access, 2019, 8(1): 219-228.
[7] 梁丹, 周燕玲, 刘洁球, 等. 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产后盆底 功能障碍性病变的疗效[ 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 32(1): 100- 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