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对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影响:效应测度与机制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正文
一、引言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日益受到关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服务接受者、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支持者的关系,全面掌握了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的组成要素。然而,当前模式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信息不统一、管理混乱等,为此,我们提出了推动模式稳定发展的方向,旨在引导养老服务朝着更加科学、高效和全面的方向发展。
二 、“三位一体”的医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结构
2.1 服务接受者
居家社区养老的主要对象是60多岁的老人,这一群体共同的特点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老化。同时,由于个人的差异,其问题的种类与程度也各不相同:一些人体功能的减退,甚至导致失能、失智;部分老年人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出现了“空巢”和“独居”现象;一些老年人由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等等。所以,作为服务接受者,其需求的内容和需求会因受体的状况而呈现出个体化、差异性的特征,在医养融合的环境下,这种需求包含了生理学方面的需求,例如医养服务、医疗器械、医养设施等。精神方面,比如社会的尊重,人性化的关怀,家庭的关怀等等。
2.2 服务提供者
在我国倡导“老有所养”的社会背景下,养老机构的供给主体也不再局限于旧社会的“养儿防老”,而是向政府、社区和机构等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在这三个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订相应的政策,明确各个层次的劳动分工,提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养老进程;社区是社会参与的主要参与方,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的服务与设备、营造养老环境等;配合社区开展养老服务;家庭是老年人与老年人最直接的交往环境,承载了更多生命气氛的塑造;个人在各层次上为老年人提供直接的养老服务。
2.3 服务支持者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指的是利用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搭建的互联网医养服务平台,以及提升智能服务智能医养设备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支撑体,这些支撑体是先进的技术资源和专业的医养人才资源,为当地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企业。
三、现阶段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3.1关键数据遗失,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标准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相关的信息缺失、缺失的情况十分普遍,而且对已有的数据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因此,目前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模式,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标准,造成了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和标准不能得到统一,各单位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很难做到各类数据信息等的高效共享和共享。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并阻碍了养老机构与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也阻碍了医疗机构对老年人的疾病诊治的效率与疗效 [1]。
3.2各个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混乱
由于与社区居家养老有关的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楚,在这种无序的多层次管理形势下,责任主体难以界定,以当地民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为主,这样就造成了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责任主体不清楚,在民政和卫生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从而导致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楚,从而使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责任互相推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办事效率,使得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阻碍了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模式的深入发展。
3.3从事养老工作的专业性人才数量有限
第一方面是,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来开展养老服务。
第二个方面是,目前从事医养结合的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特别是在为老人提供心理安慰的时候,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都比较差。
第三个方面是,老年人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缺少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目前工作人员能够得到的社会保险和工资福利都很少,缺少了对专业素质的人才的吸引,导致了养老服务的人才短缺,人员流失严重,不能很好地满足养老服务的需要。
3.4“医”“养”比例缺乏协调性
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侧重于养老,而忽视了医疗。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的养老模式大部分都是针对社区老人的餐饮娱乐、疗养等,还属于社区型的居家养老照料养老模式,缺少与之配套的医疗服务,大部分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医疗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问题体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体格检查、血压、血糖检测、开小剂量的药品等,其医疗服务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要,也不能满足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要。
四、推动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方向
4.1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总体质量
要想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水平,就必须要搭建一个健全的信息型医养结合的信息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社区联合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搭建一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享的互联网+模式信息化网络平台,系统地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再按需调配,提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高效利用。充分提高养老医养结合的水平,使二者之间的数据信息能够充分地互通、共享共享,达到诊疗和养老服务的一体化运作,使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更准确,让老人们在家里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诊断、为老服务等优质服务。
4.2充分明确管理过程中的实际责任
各部门都要将各自的管理职责划分清楚,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实施科学的管理,避免部门过于分散,在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中,要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职责划分清楚,将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将其系统化地整合起来,以免各个部门职责不明,影响到养老工作的发展。藉由厘清在经营中之职责与权力,可使社区长者获得更为安心与可靠的服务效能,进而为长者的老年生活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4.4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多元机构共同参与的筹资模式
要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起来,建立一个由政府牵头、多个机构一起参与的融资方式,同时,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同时,要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中去,同时,要让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五、结论
以医养结合为载体,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改革与发展。有关部门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如何稳步实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系统。在推进医养结合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员工的能力和福利的改善,对其进行优化,通过对人才的培养,可以让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宋青青,朱礼峰,贾红英.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6):136-138.
[2]杨文悦.基于SWOT分析的呼和浩特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2):19-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