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
摘要
关键词
耳穴埋豆;产妇;分娩镇痛;效果
正文
耳穴埋豆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在耳部穴位埋置小豆,实现对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这一方法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和体内生理功能,达到缓解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的目的。耳穴埋豆作为非药物性的疼痛缓解手段,被认为能够调整体内气血流动,促进自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在分娩过程中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感,减轻疼痛感,为产妇创造更为宜人的分娩体验。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某妇产科的18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就诊,将两组患者分为 A组60例, B组60例,对照组60例,年龄、孕周、骨盆大小、身高、体重及胎儿大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本研究中,7名患者因为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而离开,1名患者因为依从性差而自行放弃,1名患者自愿放弃,总共收集到171名患者的数据。
1.2诊断标准
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制订:子宫有规则地、逐步加强的收缩,达30秒或更长,间隔5-6分钟,并伴有宫颈管的逐步消失,宫口开大,胎儿先露部位减少,镇静药无法控制分娩。1.3入选标准:符合西医“临产”的临床表现;第一次怀孕,单胎,正常胎位,顺产;20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20周岁以下、35周岁以上的女性;未首次怀孕的女性;严重原发病,如心、肝、肾、造血等;耳郭发炎,冻伤或破损,对胶布过敏者;患者入组后没有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治疗。
1.5治疗方法
对临产前1个月(宫口张开约2 cm)的产妇给予心理安慰和止痛。
1.5.1观察A组
取穴:神门,子宫,内分泌,皮质下,交感。都是两边的。方法:将王不留行种子粘贴于0.6 cm*0.6 cm厚的胶带中心,用钳钳固定,然后粘贴于所选穴位。每个穴位按1分钟,每次5分钟。每隔5分钟,两只耳朵轮流按一下。
1.5.2观察B组
选择穴位同 A组。方法:将王不留行种子粘贴于0.6 cm*0.0 cm厚的胶带中心,用钳钳固定,然后粘贴于所选穴位。每个穴位按2分钟,每次10分钟。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双耳交替挤压。
1.5.3空白对照组
采用单纯的心理安抚及止痛疗法。
1.6观察指标与方法
应用 VAS (VAS)对疼痛进行分级。有效:止痛后疼痛水平下降1级或以上。有效:止痛后的疼痛水平有所下降,但是没有上升到一个水平。无效:疼痛在止痛后继续增加,或者疼痛水平没有改变。
疼痛评估节点:选取镇痛前,宫口开到8 cm,宫口全开,胎儿娩出后4个时点。
1.7统计学方法
观测资料以二人二次输入法修正,并以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用 t检验,以 P<0.05)。在宫口完全开放的情况下, VAS得分明显增高,但 A组和 B组均较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各组镇痛前后VAS评分比较(x±s)
组别 | n | 镇痛前 | 镇痛30min | 宫口开全 | 胎儿娩出后 |
A组 | 58 | 6.79±1.12 | 5.49±1.42 | 7.38±1.31 | 5.89±1.57 |
B组 | 57 | 6.76±1.18 | 6.15±1.78 | 7.89±1.18 | 6.01±1.73 |
空白对照组 | 56 | 6.78±0.91 | 7.31±1.83 | 8.41±1.07 | 6.19±1.76 |
注:与镇痛前比较,1)P<0.05;镇痛30min、宫口开全时与对照组比较,2)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比较,3)P<0.05;胎儿娩出后与对照组比较,4)P>0.05。
2.23组产程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3组产程时间比较(x±s,h)
组别 | n | 产程观察 |
A组 | 58 | 5.65±2.48 |
B组 | 57 | 6.75±2.34 |
空白对照组 | 56 | 7.69±2.25 |
注:与空白对照组产程时间比较,1)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产程时间比较,2)P<0.05。
3讨论
随着产程的进行,分娩的痛苦会越来越强烈,而且由于分娩过程中的痛苦和长时间的等待,会导致产妇提出剖腹产,从而提高了剖宫产的几率。目前,椎管内麻醉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但仍有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率增加、低血压、尿潴留、头晕、恶心等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减少产妇痛苦,又能缩短产程,又不会对母亲和婴儿造成伤害,促进自然分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观点认为分娩疼痛是母体气血紊乱所致,《经验奇方·卷下》有云:“产以气血为主,气足则易于送胎出门,血足则易于滑胎落地,若忍痛久则伤气而气不足,下水多则伤血而血不足,应补其气血,还其本源,则痛可立减,而胎自顺下,自安于无事矣。” 由此可见,气血的改变对分娩有很大的影响,而分娩疼痛是分娩的必经环节,与气血的改变有着紧密的联系[2]。耳者,诸脉也。十二经,与耳相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耳穴进行刺激,可以达到调节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减少难产的作用。结果表明:耳穴贴豆法对产妇的生产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缩短产程,利于分娩;虽不能完全止痛,但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丽娜.电针体穴分娩镇痛与母婴安全性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2]王丽娜,吴中朝,韩颖,等.穴位分娩镇痛方法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6):110-112.
[3]胡赛玲.耳穴磁珠贴压缩短第二产程及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