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申小换 李建美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665000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理想,提高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绪状态。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慢性心力衰竭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的进展[1-2]。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综合护理干预要求护理团队的协作和配合,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3]此基础之上选取院收治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析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和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随机数字表法均为两组,观察组年龄5474岁(66.25±6.32)岁16例、女15例对照组年龄5575岁(66.48±6.67)岁17例、女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叮嘱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调整其静脉滴注的速度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饮食护理:了解其饮食习惯,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早餐前要测量其体重,一旦在3d内体重增加2kg的话,表明轻度水钠潴留,要严格限制其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叮嘱其加大对高蛋白维生素类食物的摄入量;

2)睡眠护理: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降低环境对病情的影响,叮嘱患者睡觉的时候保持右侧卧姿势,促进其呼吸的通畅性,缓解其睡眠障碍;

3)运动护理: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在了解其等级后,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

4)用药护理:在了解其文化程度的基础上,详细介绍药物治疗的必要性、用法以及剂量,叮嘱家属给予监督,帮助其养成规范、良好的用药习惯;

5)心理护理:患者常常因为疾病的折磨导致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滋生,在评估其心理状态后,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和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其稳定情绪的必要性,缓解其失望等心理,强化和患者家属的交流,叮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关怀,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医务人员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8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

2)医务人员统计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标准是HAMA量表(焦虑:>29分、明显:21分-29分、肯定:14-20分、可能:7-13分、没有:<7分)、HAMD量表(严重:>35分、抑郁:21分-35分、可能:8-20分、没有:<8分)。

3)医务人员统计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包括心理情绪体力限制社会限制疾病症状等,21个问题,总分:105分,分数高表明生活质量差。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s、(n,%)表示,差异性对应t、c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1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31

17(54.84)

12(38.71)

2(6.45)

29(93.55)

对照组

31

10(32.26)

13(41.94)

8(25.81)

23(74.19)

c2

/

3.215

0.067

4.292

4.292

P

/

0.073

0.796

0.038

0.038

2.2比较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比较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s,分

组别

n

HAMD评分

HAMD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1

15.15±2.34

7.22±2.34

16.15±2.34

7.37±1.23

对照组

31

15.32±2.41

11.63±3.76

16.32±2.41

12.75±3.46

t值

/

0.282

5.544

0.282

8.157

P值

/

0.779

0.000

0.779

0.000

2.3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n

心理情绪

体力限制

社会限制

疾病症状

总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1

13.26±1.78

10.75±1.28

19.88±2.75

11.86±1.67

9.27±0.56

5.95±0.78

13.97±1.66

6.75±1.68

54.75±3.64

38.68±2.55

对照组

31

13.56±1.44

12.49±1.36

19.47±2.69

17.97±1.56

9.37±0.66

8.66±0.34

13.53±1.78

9.79±1.66

54.89±4.48

47.87±3.79

t值

/

0.730

5.187

0.594

14.886

0.643

17.733

1.007

7.167

0.135

11.201

P值

/

0.469

0.000

0.555

0.000

0.523

0.000

0.318

0.000

0.893

0.000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则是指这种状态持续存在,并且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恶化或保持稳定,通常由其他心脏病引起,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当这些疾病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时,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导致心力衰竭的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此外,患者还需要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以减少心脏负担[4]

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医疗团队的协作下,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全面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提供全面、连续、协调和综合的护理服务[5]。综合护理干预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护理,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康复和终末护理等方面。在综合护理干预中,护理团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评估、干预和评估。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注重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使得护理措施更加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重视疾病管理,通过监测、治疗和康复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减轻疾病的症状,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综合护理干预注重心理支持和教育,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压力,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整合。综合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的家属和社区卫生资源进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必要的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庭更好地管理疾病,能够增加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满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面临疾病的不适和不确定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综合护理干预注重提供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倾听患者的情绪和需求、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程度。综合护理干预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认知重建,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通过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患者更能理解和接受治疗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综合护理干预鼓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家庭成员、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能够提供情感上和实质上的支持,患者能够获得来自亲人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综合护理干预鼓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积极应对疾病,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积极应对疾病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心理韧性,减少消极情绪的出现。综合护理干预中,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常被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压力、提升心理健康。因此,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注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管理,通过监测、治疗和康复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控制和减轻疾病的症状。综合护理干预之下,能够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疲劳、水肿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身体舒适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关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压力通过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鼓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和自我管理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体力和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自我管理包括药物管理、饮食控制等,帮助患者有效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的家属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必要的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庭更好地管理疾病能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中,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常被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压力,提升心理健康,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在综合护理干预之下,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减轻症状、改善心理健康、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享受更好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9-10]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使其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改善情绪状态,运用意义重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志华.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8):162-164.

[2]雷梅钗,陈琳,林文敏.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59-62.

[3]李蕴红,王远航.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其心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2):36-37.

[4]于海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09-210.

[5]余爱玲.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3020-3022.

[6]王文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0):137-138.

[7]王旭芳.积极心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137-139.

[8]刘秋燕.综合护理改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饮食结构的临床研究[J].饮食保健,2020,7(29):125-126.

[9]任俊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性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9(31):158-159.

[10]戚爱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健康女性,2022(48):163-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