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生命护理与安宁疗护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贾娟娟 张金花 殷霞兵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肿瘤终末期患者通过联合应用生命护理及安宁疗护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3月,地点为我院,均为肿瘤终末期患者,样本数量7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5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生命护理及安宁疗护,对于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以及生命态度等进行对比。结果:施护前HAMA、HAMD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HAMA、HAMD量表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施护前QLQ-C30生活质量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施护前死亡恐惧、逃离接受等各项临终生命态度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死亡恐惧、逃离接受、死亡逃避等各项临终生命态度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而自然接受以及趋近接受等各项临终生命态度评分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对于肿瘤终末期患者通过联合应用生命护理以及安宁疗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终末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其生命态度。


关键词

肿瘤;终末期;生命护理;安宁疗护;价值

正文


肿瘤终末期亦被称为癌症最晚期,在该阶段患者多数存在肝脏、淋巴结、肺脏、骨骼等多处器官转移,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癌性发热、重度贫血、恶病质、癌性疼痛以及低蛋白症等情况,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接近终点[1]。由于肿瘤病灶对机体的长期消耗,进入肿瘤终末期患者的皮下脂肪含量减少,并伴随肌肉萎缩以及营养功能障碍等,如若属于呼吸系统肿瘤患者进入终末期还具有显著的心肺功能障碍。在该阶段患者往往对手术、化疗以及放疗等治疗手段无法耐受[2],仅能够通过对症治疗以及给予全身营养支持等手段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积极做好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服务是提升其终末期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3]。安宁疗护是姑息治疗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缓解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身心痛苦。生命护理旨在带领患者回顾生命,发现生命意义,是目前对于终末期肿瘤患者的常用精神干预手段[4]。以下将分析对于肿瘤终末期患者通过联合应用生命护理及安宁疗护的临床效果。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3月,地点为我院,均为肿瘤终末期患者,样本数量7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6例;年龄最低56岁,最高85岁,均值(72.5±8.6)岁;肿瘤类型:肝癌共计8例,肺癌共计6例,乳腺癌共计6例,胃癌共计5例,其他肿瘤共计1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8例、17例;年龄最低55岁,最高86岁,均值(72.4±8.7)岁;肿瘤类型:肝癌共计9例,肺癌共计7例,乳腺癌共计5例,胃癌共计3例,其他肿瘤共计11例。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的判定准则,且通过病理诊断以及相关临床检查明确判定;(2)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悉且征得知情同意;(3)患者的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4)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完善;(5)患者的认知、视听及语言等相关功能均正常。排除标准:(1)罹患精神疾病者;(2)处于昏迷状态者;(3)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护理,例如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护理,在止痛药物中遵循三级阶梯镇痛原则,从而减轻患者的癌性疼痛程度。积极做好与患者间的语言沟通,同时通过播放音乐、给予肢体按摩等手段来转移其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并给予对症处理。协助患者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例如定期帮助其修剪指甲、擦拭皮肤以及洗头等,从而确保患者临终的尊严感。做好日常照顾,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使用理解性、宽慰性的语言给予患者安慰,使患者客观的看待生与死。动员家属做好患者的陪护,与患者共同面对生命的终末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生命护理及安宁疗护,方法为:(1)生命护理:在生命护理中共计包含六次访谈,每次时间为30分钟。第一次访谈即接触阶段,在此次访谈中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自我介绍,尽快拉近护患间的距离,消除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陌生感。对于生命回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基本流程和效果进行扼要介绍。在访谈期间需要了解患者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或者关注的问题,并结合其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制定生命回顾手册,并对患者进行发放,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做好记录,以便为后续的访谈工作提供指导;第二次访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自我,做好与患者间的充分交流,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表达,进一步引导其回顾生命旅程,帮助患者能够对自我有全新正确的认知,引导其探寻存在价值。在第三次访谈时主要目的是回顾过去,可邀请家属参与,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使其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患者拥有爱的能力,并真诚认真的看待生命当中的各种关系,注意观察患者对于自我疾病和生活所持的态度。第四次访谈主要目的是引导患者活在当下,在与患者沟通时可探讨生命的意义以及对于后代的忠告,引导患者珍惜当下,并认真地考虑在生命最后阶段想完成的心愿。在第五次访谈时主要目的是展望未来,引导患者进行内心愿望的表达,并尽可能的帮助其实现。第六次访谈为结束阶段,对于生命护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询问患者在此期间的收获以及心得体会;(2)安宁疗护:①安宁疗护病房护理:需要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以及卫生的病房环境,尽可能设置单独病房,并结合其自我感受对于病房内的温、湿度等条件进行合理调节,还可在病房内摆放绿植、鲜花等物品来优化环境。除此之外,还可摆放照片等有纪念意义或代表意义的物品;②病情告知:加强医护沟通,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最后的生命时光。结合患者的自控能力以及其内心承受能力,恰当选择方法以及正确的时机进行病情告知以及讲解预后情况,使患者能够正确的看待自我病情;③死亡教育:在护患沟通中对于患者对死亡的认知度、承受度进行评估,通过进行死亡教育来引导患者正确以及辩证的看待生死的自然规律,从而更好的享受有限的时光,并能够平静客观的看待和接受死亡;④安祥而逝:在与护患交流时介绍自然死亡的观念,向患者传达安祥而逝的死亡理念;⑤舒适护理:在做好药物镇痛的基础上,还可利用播放音乐、移情法以及心理暗示法等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改善其舒适度。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在护理前后利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进行评估,HAMA评分≥14分为肯定焦虑,HAMD评分≥18分为肯定抑郁,且分数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利用QLQ-C30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2组患者均在护理前后利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于患者临终的生命态度进行调查和评估,其内容有死亡恐惧、逃离接受、死亡逃避、自然接受以及趋近接受等,各维度得分越高相应的感受越强烈。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AMA、HAMD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HAMA、HAMD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HAMA、HAMD量表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

1 HAMA、HAMD量表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观察组

35

20.62±3.15

15.96±1.18

23.65±3.35

16.69±2.75

对照组

35

20.65±3.13

19.96±2.05

23.67±3.34

21.19±3.31

t


0.866

6.622

0.894

7.362

p值


0.537

0.010

0.175

0.006

 

2.2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QLQ-C30生活质量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QLQ-C30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P<0.05

2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

分组

n

施护前

施护后

t

p值

观察组

35

35.62±5.17

63.37±5.09

21.362

0.000

对照组

35

35.59±5.18

46.35±6.17

17.025

0.000

t


0.175

18.362

-

-

p值


0.209

0.000

-

-

 

2.3临终生命态度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死亡恐惧、逃离接受、死亡逃避、自然接受以及趋近接受等各项临终生命态度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死亡恐惧、逃离接受、死亡逃避等各项临终生命态度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而自然接受以及趋近接受等各项临终生命态度评分均为观察组较高P<0.05

3 临终生命态度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死亡恐惧

逃离接受

死亡逃避

自然接受

趋近接受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观察组(n=35)

30.62±4.35

24.16±2.08

22.13±2.35

18.62±1.19

21.16±3.32

16.39±2.53

15.75±3.62

21.53±2.07

33.25±5.08

40.19±5.07

对照组(n=35)

30.65±4.33

28.95±3.35

22.15±2.33

20.96±1.25

21.15±3.34

19.96±3.06

15.77±3.61

18.69±2.15

33.26±5.07

36.02±5.19

t

0.177

5.362

0.529

4.365

0.185

6.362

0.271

6.327

0.253

7.012

p值

0.406

0.013

0.639

0.013

0.927

0.006

0.599

0.010

0.697

0.003

 

3讨论

近年来肿瘤的人群患病率较高,此类疾病对于患者的健康状况构成了极大威胁终末期肿瘤患者属于社会当中的特殊群体患者进入终末期阶段需要面对癌性疼痛、身体乏力等一系列的病痛折磨,与此同时心里焦虑、孤独、抑郁以及恐惧等感受较为强烈患者承受着来自于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双重痛苦,尤其是当患者越临近死亡时其应激反应更为强烈,甚至部分患者存在自杀的念头和行为。所以对于中末期肿瘤患者积极做好护理服务来缓解其应激反应,改善其终末期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有尊严的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这也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生命护理在应用中通过运用回顾以及评价等手段帮助患者回顾生命,使患者发现一生当中的自我存在价值以及生命意义,通过鼓励和引导使患者关注生命最后阶段存在的一些积极元素,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态度看待疾病治疗以及生活,有利于患者接纳目前的所处情境,这对于改善患者的终末期生命状态以及缓解其负性情绪等有重要价值。在带领患者进行生命回顾期间能够有效缓解其自我感受负担,增强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此同时在护患沟通过程中还可转移患者的疾病注意力,进一步弱化其对于肿瘤疾病的关注度,特别是在护患的正面沟通交流中通过引导患者不断吐露心声,有利于释放患者的思想压力,帮助其更好的探寻存在价值。安宁疗护在应用中以患者为核心,以全人照作为基本理念为广大中末期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包括身体、心灵以及社会等,其护理目标是给予患者生命充分的敬畏,使患者获得充分的尊重,帮助其有尊严地度过最后的生命旅程[5]。广大终末期肿瘤患者往往存在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并且随着生命时间的缩短其应激反应进一步加剧,使得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不断加重,容易出现对死亡比较强烈的恐惧心理以及一系列的逃避行为,如若未能有效干预容易造成患者对生命认知态度发生偏移。而通过运用安宁疗护能够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更好的给予患者关心和关爱,通过耐心的倾听与护患沟通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其思想压力,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生理精神等多个层面的护理服务,进而确保患者的临终护理质量。而本次研究结果则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临终生命态度评分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表明,生命护理与安宁疗护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肿瘤终末期患者通过联合应用生命护理以及安宁疗护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终末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其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吴玉珍,高铮,赵秀琼等.以"安宁疗护"为基础的延伸护理在日间病房终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23,30(8):85-88.

[2]李亚,李艳,刘淑丹.中医特色护理联合安宁疗护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9):91-93.

[3]刘素娟,丁英,虞志艳等.针对性叙事护理对肿瘤恶化转折期患者的干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3):131-134.

[4]王静,陈莺,惠琳.多元文化护理对肿瘤晚期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5):97-99.

[5]张金梅,董洁,李玉梅.基于生命意义理论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叙事护理干预方案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15):1174-1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