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价值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姚思敏 雍金霞通讯作者

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

目的:观察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设定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参与2022.04——2023.07期间的临床统计,筛选病例样本共62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实验组,每组各31例。常规组开展基本护理模式,实验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相近,对比P>0.05。护理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生活质量,建议应用。


关键词

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

正文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动脉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域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等,发病前会有行走不稳、头痛头晕等症状,不仅起病突然,而且经过对症治疗后仍有可能遗留半身不遂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生活,不断加强独立生活能力,需要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护理服务。早期康复护理能对症缓解脑梗死患者的躯体活动障碍情况,通过一系列规范且满足病人康复需求的护理指导来减轻神经损伤,从而达到理想的恢复水平[1]。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2022.04——2023.07期间临床收诊的脑梗死患者中挑选62例进行对比研究,基于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分别纳入31例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已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委员会审核条件。

常规组:男患16例、女患15例;年龄55-85周岁,均值(72.80±2.00)周岁。实验组:男患17例、女患14例;年龄52-84周岁,均值(71.39±2.88)周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常规组:时刻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参与救治。做好日常基础护理提高治疗舒适度,科学规划饮食,给予心理指导减少心理应激影响,规范给药说明注意事项,防治并发症。

实验组:体位护理,协助患者每两小时翻身或更换体位一次,以免软组织长期受压形成压疮,皮肤破损处要及时换药并避免再次受压。每日提供局部按摩,增加血液循环,每天二十分钟左右,每天两次。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待患者恢复一定肌肉力量才能开始,协助患者做被动运动,然后循序渐进帮助其转换为主动运动,直至患者可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等,满足日常活动需求,被动运动包括床上体位转换、四肢屈伸、关节运动,主动活动以坐姿、站姿交替和行走为主。同时锻炼患者的语言能力,引导正确发音,日常生活警惕患者摔倒。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

研究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以(±s)记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记录,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护理前后NIHS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NIHSS评分更低P0.05(见表1)。

1  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表(±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

31

17.25±3.08

12.22±2.00

实验组

31

17.61±2.55

7.38±1.60

T


0.501

10.521

P


0.05

0.05

 

2.2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2)。

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情感功能

常规组

31

76.51±8.12

70.34±5.00

实验组

31

86.30±5.33

83.11±4.17

T


5.612

10.921

P


0.05

 

3.讨论

脑梗死已经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高危疾病之一,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现肢体的偏瘫、无力、麻木、语言障碍临床致残、致死率非常高,而且病情易反复发作,通常预后效果相对较差。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满足患者在脑梗死疾病影响下造成的自主行为不便,努力改善生活质量。而且,随着临床对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普及度的逐渐提高,护理内容也在不断完善,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和体位管理有利于加速患者的脑部供血恢复,从而有效减轻坏死病变造成的脑组织损伤。针对性的指导躯体、认知逐步康复,将脑梗死带来的神经损伤降至最低,以期在今后患者能更独立、更正常的生活[2-3]

结果可见,护理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由正. 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 (19): 32-34.

[2]程相会.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 (13): 1760-1762.

[3]冷蓉蓉. 脑梗死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 (03): 2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