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姆立克,水陆两用的急救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海姆立克急救法,即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uver),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先生在1974年发明的,用以抢救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该急救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因此也被成为“生命的拥抱”,是世界上救人最多、最简单、最有效的急救术。但是如果实施不当,也会发生意外,那么如何正确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 ?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也能提高急救的效果。
气道异物
一、 体位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通过向内向上快速反复冲击膈肌,压迫肺底组织,驱使肺内残留的空气形成急速的气流快速进入气管,使得气道内的异物被冲出。因此若患者处于头部处于低于身体躯干的位置,且面部朝下,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更容易将异物从气道内冲出。尤其是对于施救者身材较被救者身材矮小的情况下,在被救者清醒的情况下,让被救者双膝跪地,双肘撑于胸前,处于臀高头低的体位,更利于身材矮小的施救者进行有效的施救。
二、手法:石头、剪刀、布
(一) 互救法
1、 成人
(1) 施救者前后腿呈弓步站于被救者身后,双臂穿过被救者腋下,左手食指中指并拢(如同闭合的剪刀),置于被救者肚脐上,右手握拳(石头),拳眼朝向被救者置于“剪刀”上方,左手掌张开(布)包住右拳,施以快速向内、向上的力冲击被救者腹部,直至异物被冲出。
(2) 若被救者为孕妇或过度肥胖,可使用胸部冲击法。施救者前后腿呈弓步站于被救者身后,双臂穿过被救者腋下,将患者胸部环抱。一只拳的拇指侧放在胸骨中下部,避开剑突和胸骨下缘,另一只手握住拳头,快速向后冲击,直至把异物冲出。
(3) 若被救者意识丧失,要先判断是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若已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先实施CPR(心肺复苏)。若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可让被救者取仰卧位。施救者两腿跨跪于病人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叠放用手掌根顶住腹部(肚脐稍上),向前上方压迫,快速连续冲击5次;然后打开下颌,如异物已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
2、 婴幼儿
(1) 背部拍击法:施救者坐下或单膝跪下,前臂放于大腿上,将婴儿俯卧于施救者前臂上,一只手张开托住患儿下颌并固定头部,保持头低位,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在患儿背部肩胛区用力叩击5次。
(2) 胸部手指冲击法:使用背部拍击法后,如果异物没出来,可以把患儿翻过来,使其仰卧在施救者的前臂上,面对施救者,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颈部,保持头低位,另一只收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在孩子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快速冲击5次。如果有东西出来,救护者应该用小手指将异物勾取出来。
(二)自救法
一手握拳,用拳头拇指侧紧抵自己的腹部,部位同互救法,另一手紧握该拳,快速、用力向内、向上冲击腹部。如果不成功,患者应迅速将上腹部倾压于椅背、桌沿、护栏或其他硬物上,然后用力冲击腹部,重复动作,直至异物排出。
溺水
溺水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水从口中流出,避免发生误吸。施救者两腿跨跪于溺水者胯部两侧,双手叠放,下面手掌的掌跟放在溺水者腹部(肚脐稍上),向溺水者上腹部快速连续冲击、挤压,直至不再有水从溺水者口中流出;
总结
1、 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抢救气道异物或溺水时,都应先判断被救者是否已经出现心跳呼吸骤停,若已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刻实施CPR(心肺复苏),直至被救者恢复心跳呼吸。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前,观察被救者口腔内是否有堵塞物存在,如发现易于移除的异物时应小心移除,如异物清除困难,口对口人工通气后仍无胸廓起伏,应由专业急救人员进行气道开放。
2、 禁忌盲目清除异物:对于无法看到的异物,切勿盲目用手指抠除,以免将异物推向气道深部,造成进一步梗阻或损伤。
3、 海姆立克急救法不适用于如鱼刺、鸡骨头等细小硬物卡喉,如遇此类情况,请到医院进行处理。
4、 有胸部损伤如肋骨骨折,或年老骨质疏松者,请谨慎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