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导致不良反应分析及防范措施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张颖

吉林省梅河口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吉林梅河口135000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静脉给药速度过快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近年在我院进行静脉滴注的60例患儿,对其静脉滴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男性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几率60.00%较女性患儿40.00%更高,抗菌药物诱发不良反应几率最高,占比76.67%,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占比最高,为46.67%,60例儿童均因静脉给药速度过快所导致不良反应,在减慢滴注速度后能够缓解患儿不良反应,未按照说明书对滴注速度控制、患儿的生理与心理条件等差异性是诱发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儿童静脉输注过程中,需注意控制给药速度,加强用药的合理性,以减少因静脉给药过快诱发儿童不良反应。


关键词

静脉给药速度;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正文


    静脉滴注是临床中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但是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对滴注速度的严格管理对于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选择适宜的静脉滴注速度,不仅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1]。因此在临床静脉给药过程中需结合药物的差异性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静脉给药速度进行科学地控制,给予患者必要的防范措施,进而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升静脉给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本次研究主要对儿童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导致不良反应分析及防范措施展开积极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60例进行静脉滴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3~10岁,平均(7.28±2.56)岁,病程2~10(6.16±3.29)d。

纳入标准:(1)均为儿科感染患儿;(2)均符合静脉滴注要求;(3)无药物应用过敏反应;(4)临床资料完善。

排除标准:(1)血管条件不佳难以进行静脉滴注;(2)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3)合并肝肾功能不全;(4)存在药物严重过敏反应。

1.2方法

    收集儿童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并对儿童静脉给药速度过快所导致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与药物种类进行统计,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儿童在科学地静脉给药速度下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1)对发生不良反应患儿的性别进行比较。

(2)统计造成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

(3)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与相关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7.0处理,计量数据(±s)行t检验,计数资料n(%)取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发生不良反应儿童性别比较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60例因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导致不良反应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为36例,占比为60.00%,女性患儿为24例,占比40.00%,男性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几率较女性患儿更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

静脉输注速度过快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主要为抗菌药物与其他类型药物等,共计涉及多种类型药物,其中抗菌药物诱发不良反应几率最高,共计为46例,占比76.67%,因其他药物导致不良反应人数为14例,占比23.33%,其中抗菌药物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较高,共计18例,占比30.00%,在抗菌类药物中占比高达39.13%(18/46).该类药物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同时与该类药物无需皮试具有一定的关联,见表 1。

1 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

药物种类


药物品名

发生不良反应几率

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钠

12(20.00%)

大环内酯类

硫酸阿奇霉素

18(30.00%)

其他抗菌药物

磷霉素钠

16(26.67%)

其他药物


地塞米松、水溶性维生素、复方氨基酸

14(23.33%)

2.3不良反应分类与临床表现

    6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累及消化系统的人数最多,为28例,占比46.67%,其次是累及皮肤及软组织,为15例,占比25.00%,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为12例,占比20.00%,统计结果见表2。

2不良反应分类与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分类

临床表现

例数

占比

消化系统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胀气

28

46.67%

中枢系统

头晕、头痛、耳鸣

12

20.00%

皮肤及软组织

皮肤瘙痒、静脉炎、皮疹、局红肿、疼痛

15

25.00%

心血管系统

心慌、心悸、胸闷

2

3.33%

呼吸系统

气喘、气促

2

3.33%

其他

寒战、发热

1

1.67%

3讨论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关注儿童在静脉滴注中的给药速度,并给予科学干预,以保证儿童静脉给药的安全性[2]。本次研究共计采集60例因静脉给药过快导致不良反应的患儿,在静脉给药速度过快的作用下,会造成短时间内机体内药物浓度增加,导致儿童产生不耐受表现,进而诱发不良反应,在减慢给药速度后,能够继续对患儿进行用药。本次研究中导致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涉及多种,由于药物化学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输注速度也有所不同,例如阿奇霉素滴注的液体量在250ml时,可在1h左右滴完,如果滴注的液体量在500ml,可在3h左右滴完,此时阿奇霉素3h左右滴完效果好。在静脉给药速度过快的影响下,会造成药物渗透压超过机体承受的渗透压,促使细胞出现脱水情况,增加了细胞外液容量,血容量也随之提升,对红细胞产生一定损伤,进而增加了循环细胞负担,易引起患儿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产生严重阻碍,因此需给予患儿必要的干预措施,以防范不良反应发生风险[3]

    为了减少因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措施如下:①在静脉给药前需对药物说明书进行详细阅读,在掌握用药注意事项后进行给药,给药剂量与速度需与说明书保持一致,需结合儿童体重对给药剂量进行控制,了解因静脉给药速度过快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并及时发现因给药速度过快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以给予科学的解决措施。②加强健康教育:在静脉给药过程中,需对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了解,包括儿童的年龄阶段、耐药性、既往过敏反应等,告知家长不同给药速度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使家长明晰控制静脉给药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叮嘱家长不得随意对给药速度进行调整,促使家长与患儿能够积极依从临床用药,以提升静脉给药安全性[4]③加强心理干预: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于静脉滴注具有一定的抵触与恐惧心理,且静脉给药过程较为漫长,易增加患儿不安与焦虑情绪,需积极与患儿进行交流,强化正向情感诱导,及时消除患儿不良情绪,给予患儿玩具或小零食,确保患儿积极配合静脉给药过程。④加强用药规范,需在医嘱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药物现配现用。⑤提升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在静脉给药过程中需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观察静脉给药速度,如果给药速度过快,需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观察患儿是否有不适症状,以及时发现患儿的不良反应,结合其临床表现给予其相应的处理措施[5]

    综上所述,在儿童静脉给药过程中,需积极关注静脉给药速度,同时重视用药的合理性,以降低因静脉给药速度过快导致儿童发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楠,于彬彬.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07):857-859+868.

[2]苏海洁.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4):171-173.

[3]王育红.不同滴注速率对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患儿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3052-3054.

[4]李敏.儿童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8例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5):16-17.

[5]吕芳.静脉滴注致儿童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用药监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0):108-1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