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古代医家房事养生认识的文献复习
摘要
关键词
房事;养生保健;古代医家;中医药;综述
正文
我国古代对如何正确认识性生活,怎样过好性生活才有益于身心健康十分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马王堆出土的竹简医书《合阴阳方》[1]和《养生方》[2]就记载了房事和男女交合方法,古人称“房中术”。《内经》亦有不少篇幅论述了房事与人体的关系。以后历代很多医家都从医学的角度对房事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进行了研讨,提出了许多科学的见解。此外,古代的道家也从修炼养生的角度研究了房事,其中既有医理,也有房中术。综合许多中医典籍,可以看出中医对于房中益身(心)有科学的、独特的理论和易于实行的有效方法。
1 行房有度
所谓行房有度,就是性交要适度,不可纵欲。古代医家对合房频次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1.1 禁欲观
古代道家学派的某些人,认为性交是一种不洁、淫秽和下流的行为。他们也有性交活动,但每次行房之前都要在祖宗的灵牌前面祈祷:行房不是为了性欲,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古代医学界也有持禁欲观的,如《千金翼方》引彭祖的话说:“彭祖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说的就是高尚明智的人不与女人同床,中等人不与女人共被;要经常服用补药,还不如个人独卧。声色情欲都可以致病。
1.2 节欲观
认为“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就是说善于养生的人,觉得性欲强盛,也要克制,不得随心所欲,尽快其意,以免损坏身体。
1.3 行房适度
大部分医家则认为男女交媾只要是适度是有益于身体的。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要方》[3]中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则女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后世医家也认为“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坐致疾患。”“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精盛则思室,血盛则怀胎。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火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久则成劳。”从医学的角度看,适度的性生活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不能纵欲过度,也不能独身或禁欲。怎样才算行房适度?孙思邈认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不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超过人者,亦不可以抑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疽。”说明行房的适度要根据各自的年龄、体质来决定。过多地沉缅于房事之中,会使人精神颓糜,意志衰退;强行抑制性欲,会使人情志抑郁。
2 合房有术
2.1 情动行房,切忌强合
明·万全《万密斋妇科》[4]说:“男女情动,彼此神交(感情的交往),然后行之,则阴阳和畅,精血合凝。”说明行房之前,要互相激发感情,只有男女动情然后行房才能得到性的满足。至于动情的性心理和性生理变化,清·沈金鳌《妇科玉尺》提出了男有三至,女有五至,他说:“未交之时,男有三至,女有五至。男三至者,谓阳道奋昂(阴茎勃起)而振者,肝气至也;壮大而热(阴茎继续壮大、发热)者,心气至也;坚物而久(阴茎持久而坚硬地勃起)者,肾气至也。三至俱足,女心之所悦(是女子心理所喜欢的)也。”“女子五至者,面上赤起,眉靥乍生,心气至也;眼光涎沥,斜视送情,肝气至也,低头不语,鼻中涕出,肺气至也;交颈相偎,其身自动,脾气至也;玉户(阴唇)开张,琼液(阴道润滑液)浸润,肾气至也。五气俱至,男子方与之合,则情洽意美。其候(女性气至的象征)也有五:娇吟低语,心也;合目不开,肝也;咽干气喘,肺也;两足或屈或伸,仰卧如尸,脾也;口鼻气冷,阴户(阴唇)沥出沾滞,肾也。有此五候,美快之极,男子识其情而采之,不唯有子,且有补益之助。”说明了男女交合,只有在充分激发性心理和性生理的反应下进行,才能达到“美快之极。”反之,若在男女的性心理和性生理尚未激发时进行交合则可伤五脏,如男性“若痿而不举(阴茎不能勃起),肝气未至也,肝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实;壮而不热者,心气未至也,心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血,其血精清冷而不嗳矣;坚而不久者,肾气未至也,肾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骨,其精不出,虽出亦少矣。”“交合之时,女有五伤之候:一者,阴户尚闭不开,不可强刺,刺则伤肺;二者,女兴已动欲男,男或不从,兴过始交,则伤心,心伤则月经不调;三者,少阴而遇老阳(少年女性与老年男性交合)玉茎不举(阴茎不勃起),举而易软,虽入不得摇动,则女伤其目,必至盲,四者,经水未尽,男强合,则伤其肾;五者,男子饮酒大醉,与女交合,茎物坚硬,久刺不止,女情已过,阳兴不休,则伤腹。”此外,万全还认为“男女交媾,浅则女美,深则女伤,故云重载即成忧。”
2.2 持八益,去七损
马王堆出土医书《养生方》认为:健康长寿要育阴阳之气,育阴阳之气应用七损八益的方法,否则,血脉凝而不流畅,四十岁阴气渐衰,五十岁就起居出现衰老之象,六十岁则耳目不聪明,七十岁就气血上枯下竭,房事不举。若令人复壮,应去七损以救其病,用八益以益其气,这样,衰老者可恢复壮年,壮年人可不至早衰。
八益[5]是:治气、致沫、智时、蓄气、和沫、窃气、待赢、定顷。这是古人养阴理气的方法。早起正坐,将腰背脊伸直,紧敛肛门呼吸30次,使气下降于丹田(丹田在脐下),叫治气。用导引吐纳使气降于丹田,至阴(至阴即阴部)之处;将背及尾椎部松驰,使由上而下合于丹田之气通于身体四周,叫致沫。男女行房之先,须先叙绸缪(绸缪是夫妻交媾之喜悦、快感),申缱绻(诉说深厚的感情),使忘初感感,若男急而女不应,女动而男不从,则双方都有损害,所以要知其动情之时而为之,叫智时。临交媾时须收周身之气,使其蓄于前阴,并使势大而缓缓进之,叫蓄气。男势不要迅速地多次地抽送出入,叫合沫。阴茎进入阴道后静置不动,要使其挺举,不要暴击,叫积气。阴茎进入阴道里面,不要摇曳,应敛气,使气至于阴,不要动,使其渐热之,叫待赢。阴精已泄,不可使势软而出之,叫定顷。
七损[5]是:闭、泄、涡、勿、烦、绝、费。告诫人们:有疾病的男女不可同房,若不禁戒可伤五脏;行房须徐而缓,过急、过久则汗出而伤津;漫无休止则过进而伤阴液;阳痿之症不能勉强行房,为之则废;患喘急或心中烦乱不安的人不可同房,为之则更能引起烦渴、病重;男女一方不愿同房而强行之,可引起精气抑郁,导致内伤疾病;行房之时不和志定气,急而为之,可引起废损之病。因此,“七损”应该尽量避免。
阴阳为天下之至道,男女之合有损有益。能善于摄生者,于心中求之,和其志而慎其行,益以饮食,辅以导引,察天地之情,而行之以身,则虚者可使充盈,壮者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语云:“贰生者,食也;损身者,色也。是以圣人(道德智能极高的人)合男女必有则也。
2.3 和志补身,预防百病
《医心方·和志》[6]说:“天左转而地右回,春夏谢而秋冬袭,男唱而女和,上为而下从,此物事之常理。若男摇而女不应,女动而男不从,非直损于男子,亦乃害于女人。”指出男女勉强行房,损害男女身体的健康。又说:“交接之道,固有形状,男以致气,女以除病,心意娱乐,气力益壮;不知道者,则侵入以衰。欲知其道在安心和志,精神存归,不寒不暑,不饱不饥,定心正意,性必舒迟,滑内徐.动,出入欲稀,以是为节,慎无敢违,女既欢喜,男则不衰。……凡御女之道,务欲先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交接……亦勿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络脉,致生百病。……交接之时,阴阳相感而应耳,故阳不得阴则不喜,阴不得阳不起,男欲接而女不乐,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气不感,加以卒上暴下,爱乐未施。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悦心。”说明和谐的性生活是有益的,若行房粗暴,或强行交媾,致生百病。
2.4 房中有忌,避之有方
《医心方》[7]卷二十八专列禁忌一章,有一定道理。彭祖云:消息之情,不可不去,又当避大寒、大热、大风、大雨,日月蚀,地动雷电,此天之忌也;醉、饱、喜、怒、忧、悲、恐、惧,此人之忌也;山川、神庙、井灶之处,此地之忌也。既避三忌,犯此忌者,既致疾病,子必短寿。凡服药虚劣,及诸病未平复,合阴阳并损人。彭祖又云:奸淫所以使人不寿者,未必鬼神所为也。或以粉内(内即纳入)阴中,或以象所为男茎,两用之皆贼(损)年命,早老速死。养生要集云:远行疲倦,大喜怒,皆不可合阴阳。千金方云:热病新愈,及大病之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热病房室,名为阴阳之病,皆难治,多死。
3 养精之法
古代有些养生者惜精如命,认为保持一份精液,便可延长一份寿命,于是多方探求养精方术。沈金鳌[8]《妇科玉尺》认为养精之法有五:“一须寡欲,二须节劳,三须息怒,四须戒酒,五须慎味。”并为之解释说:肾为精府,凡男女交接,肾气必为震动,肾动则精随阳之痿而溢出,故贵寡欲;精血同源,精成于血,如目劳于视则血于视耗,耳劳于听则血于听耗,心劳于思则血于思耗,视耳思虑均可耗伤精血,故贵节劳;肝主怒,如郁怒伤肝,相火妄动,动则疏泄太过,肾的闭藏不得其职,精亦暗流,故贵息怒[9];酒能动血,血气既衰之人,数月保养,精得稍厚,然而一夜大醉,精血随泄,故贵戒酒;浓郁之味,不能生精,淡泊之味,乃能补精,如饮食气味调和得宜,常食五谷淡味,最能养精,故贵慎味。
《保生书》认为:炼精者,全在肾家。炼精之诀:“须夜半之时,即披衣起坐,两手搓极热,以一手将外肾(腰两侧) 兜住,以一手掩脐,而凝神于内肾。久久而之,而精旺矣。”实际上是一种气功炼精的方法,凝神定志,气守肾区,以达到炼精的目的。
4 总结
最早提出房室养生学理论的人,当推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而在《吕氏春秋》中有“情欲”的专论,阐述了情欲当节制,过之则伤人的道理,并认为“知早涩精不竭”[10]。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也记载了许多有关房室养生的问题,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1]指出:“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是说由于肾精肾气与生长发育、寿命长短密切相关,是关系到人们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问题,而注意房事卫生、惜精保肾即是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因此如果人们懂得了“七损”与“八益”,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七种房事行为和有益身体健康的八种房事行为,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八益”,同时避免“七损”,就能调摄一身的阴阳之气,达到男女双方性生活的和谐美好,同时更有助于男女双方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如若不然,就不能调摄一身的阴阳之气,就会发生早衰现象,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寿命。《素问·痿论》[12]则指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是说人们思想所爱之色而不知穷尽,可致使心神劳伤,耗伤精液。此外,《黄帝内经》还精辟地阐述了一些有关性生理学的知识,如女子二七月经来潮,三七发育成熟,七七则月经断绝,男子二八开始泄精,三八发育成熟,八八性机能衰萎,当然对于“肾气有余”之人,尽管年已百数,仍能生子也。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养生方》《合阴阳方》《十问》《天下至道谈》等竹木简医书中,都涉及性养生领域。如《天下至道谈》中的“七损”“八益”之说是对我国房室养生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自汉末至隋唐可谓是房室养生的发展和持续时期。由于当时北方各民族的融入、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旺,房室养生之学空前发展。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房室勿令竭乏”,也体现了古代房室养生的学术思想[13]3东晋葛洪还提出了“唯有得其节室之和,可以不损”的论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14]总结了“五侯之官,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当是少百岁之人的原因,并提出了“苟能节室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15]。
自唐以后,由于受程朱理学宣传封建道德观的影响,对中医房室养生的研究者寥寥无几,只是在宫廷帝王、贵族大臣中有所秘传。这一时期房室养生主要针对子嗣优生的研究,诸如“转女为男” [16],以及如何生男、生女等问题。
总之,房室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随着中医药学术的振兴,中医养生学和性医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房室养生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价值,必定能为人类的养生、优生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晓原.“与阴阳俱往来”——古历与性生活[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03):108-111.
[2] 本刊资料库.养生课堂·《马王堆汉墓医简·养生方》12说(第三课)房室养生准则[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3(05):43.
[3] 张玉娜.孙思邈老年养生学术思想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
[4] 樊葵.万密斋先生妇科文献及学术思想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5] 耿立文.房室养生,遵循“七损八益”[J].健康生活,2023(05):57.
[6] 王玮娇,张洪雷.《医心方·卷第廿八房内》性健康与生殖健康思想研究[J].中国性科学,2021,30(07):151-153.
[7] 舒译.《医心方》性医学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23.
[8] 刘德果,陈其华.《杂病源流犀烛》论治男科疾病思想探微[J].陕西中医,2021,42(01):93-95+130.
[9]王劲松,王心恒,王晓虎等. 王劲松中医精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604.285.
[10]郑佑君.中医男科学的发展与临床[C]//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出版者不详],2006:5.
[11]魏聪,常丽萍,李翠茹等.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之养精[J].天津中医药,2021,38(02):137-141.
[12]于傲华,付秋月,戴霞.神与生殖关系的理论探讨[J].中医药信息,2022,39(09):39-42+47.
[13]尹倩. 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22.
[14]邓超,曹继刚,蔚文垚等.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析《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思想[J].中国性科学,2022,31(10):133-135.
[15]马紫阳.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运用升降散治疗肝郁气滞型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
[16]刘康乐,韩琳.道教房中术与性科学[J].中国性科学,2006(09):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