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佐匹克隆和阿普唑仑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观察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宋华1 彭瑞光2 邹玲俐1 陈霖1 黄敏3

1重庆两江新区中医院 401123

摘要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右佐匹克隆组和阿普唑仑组,各25例。右佐匹克隆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阿普唑仑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在入睡时间、睡眠质量以及第二天日常活动方面的效果,并观察副作用如依赖性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右佐匹克隆组在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阿普唑仑组(P<0.05)。右佐匹克隆组第二天日常活动的影响也较阿普唑仑组减少(P<0.05)。在副作用方面,两组的依赖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在失眠症治疗中具有更明显的入睡时间缩短和睡眠质量提高效果,而且对第二天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尽管在副作用(如依赖性)方面两药物无显著差异,但右佐匹克隆在失眠症的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

失眠症;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临床应用

正文


失眠症是一种普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睡眠障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高压环境下。尽管多种药物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但如何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是两种常用于失眠治疗的药物,都具有一定的镇静和催眠效果[1]。然而,这两种药物在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以及影响第二天日常活动方面的效果尚未得到详细的比较。此外,由于药物治疗失眠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依赖性,因此,对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全面的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详细比较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我们将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改善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及影响第二天日常活动方面的具体表现[2]。同时,本研究还将观察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依赖性。通过这一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准和实用的治疗建议,以便更有效地管理失眠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212月至20238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右佐匹克隆组和阿普唑仑组,各25例。右佐匹克隆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0-65岁,平均(47.2±5.41)岁;其中慢性失眠20例,急性失眠5例。阿普唑仑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2-64岁,平均(48.3±5.12)岁;其中慢性失眠18例,急性失眠7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情况,并已经签字确认;(2确诊为失眠症,并有明确的症状记录。

排除标准:1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有明确过敏史或使用禁忌症的患者;(2有严重的其他器官功能损害,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孕妇、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在研究期间怀孕的妇女;(4有精神疾病或无法理解或配合研究程序的患者

 1.2 方法

 右佐匹克隆组治疗方案:1药物使用:所有患者在就寝前30分钟口服右佐匹克隆,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症状进行调整,一般为2-3mg2生活方式建议:推荐避免咖啡因和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建议患者在临睡前进行深呼吸、冥想或温水浴等放松活动。3睡眠日志:要求患者记录每日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以及第二天的活动状态。4 随访与评估:每周进行一次面对面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副作用情况。5生命体征监测:每次随访时检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并做好记录。6药物依赖性评估: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使用药物依赖性量表进行评估。7 数据收集:在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使用标准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来收集数据。8不良反应监测:记录并报告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头晕、恶心、依赖性等。9治疗结束评估:在治疗周期结束后,收集和分析所有相关数据,以评价右佐匹克隆在失眠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阿普唑仑组治疗方案:1药物使用:患者在睡前30分钟接受口服阿普唑仑治疗,剂量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失眠症状进行个体化调整,通常为0.3-0.4mg2生活习惯调整:建议患者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以及避免摄入食品或饮料含有咖啡因或其他刺激性成分。3睡眠监测:患者需维护一个详细的睡眠日志,记录包括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夜间觉醒次数等。4定期随访与评估:以每周一次的频率通过电话或面对面随访,监控患者的药物反应以及查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5生命体征与心理状态评估:每次随访时都需检查患者的心率、血压,并使用相关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6药物依赖性评估:使用专门的依赖性量表,在治疗前、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进行评估。7在治疗前、治疗后以及随访期间,使用标准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来收集数据。8副作用监控:详细记录所有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头晕、乏力、恶心等,并进行适当的管理。9总结与分析:治疗结束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阿普唑仑在失眠症治疗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两组患者均给予4周的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评分:采用Pittsburgh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7个组成部分,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等,满分为21分,分数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2)入睡时间:记录患者从上床到入睡所需的时间,单位为分钟。(3)第二天日常活动影响:采用自我评估问卷记录患者第二天活动的精神状态、注意力、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影响。(4)副作用: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任何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依赖性、头晕、干口等。(5)依赖性发生率:观察并记录在治疗周期内出现依赖性症状的患者数量和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观察指标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7.0版本)进行分析。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类别变量用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其表示方式为(±s)、(n%)P值小于0.05将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这些严格设定的观察指标和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旨在全面、准确地评估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在失眠症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结果 

2.1 入睡时间与睡眠质量

治疗后,右佐匹克隆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阿普唑仑组(P<0.05)。

 

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入睡时间与睡眠质量

组别

入睡时间(分钟


睡眠质量评分


第二天日常活动影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右佐匹克隆组(n=25

35.62±6.71

21.48±4.89

68.14±5.23

84.53±4.96

7.18±1.04

3.61±0.76

阿普唑仑组(n=25

35.94±6.89

27.63±5.38

68.45±5.46

76.19±5.62

7.24±1.12

5.29±1.06

t

0.147

3.963

0.180

5.401

0.166

5.840

p

0.884

0.001

0.858

0.001

0.869

0.00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后右佐匹克隆组在入睡时间、睡眠质量以及第二天日常活动方面都显著优于阿普唑仑组(P<0.05)。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深度评分

组别

睡眠深度评分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右佐匹克隆组(n=25

45.32±6.21

60.75±5.92

8.240

0.001

阿普唑仑组(n=25

45.67±6.08

52.41±6.27

3.129

0.004

可以看到,两组患者的“睡眠深度评分”在治疗前后都经历了变化。右佐匹克隆组的评分从治疗前的平均值提高到治疗后的平均值,显示出较大的提升。与此同时,阿普唑仑组虽然也有所提高,但提升幅度相对较小。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两组的变化都是显著的(p<0.05)。但从t值来看,右佐匹克隆组的提升显著大于阿普唑仑组。

2.2 副作用 

在副作用方面,两组的依赖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赖性发生率n%

组别

治疗前依赖性发生率(n, %

治疗后依赖性发生率(n, %

右佐匹克隆组(n=25

2 (8%)

3 (12%)

阿普唑仑组(n=25

3 (12%)

4 (16%)

χ²

0.411

0.324

p

0.522

0.569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依赖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右佐匹克隆在失眠症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3 结论

在这个领域,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作为药物治疗选项已经被广泛研究,但在本研究中,我们特意引入了睡眠深度评分作为一个新的评估指标。这是因为睡眠质量并不仅仅是入睡速度或持续时间,还包括睡眠的深度和恢复性,这些因素同样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睡眠深度评分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药物对患者夜间休息和日常功能的整体影响,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以制定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除了生理层面的评估,本研究也对心理和社会功能进行了综合考虑。比如,研究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量表评估,以及通过社交活动和职业表现等方面来评价社会功能。因为不良的睡眠质量不仅会影响生理健康,还可能导致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工作效率和社交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考虑了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例如嗜睡、头晕等,这些都可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在评估药物的有效性的同时,我们也强调了对其安全性的持续监测。另外,药物治疗往往需要在长期的时间尺度上来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我们进行了长达个月的随访,以捕捉任何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效果减退。通过多维度的评估和长期的随访,本研究旨在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视角来看待失眠治疗。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和局限,还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以探索更多可能的治疗途径和方法。希望通过这样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能够为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状况做出贡献。

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右佐匹克隆组在治疗过程中的显著改善,特别是在新引入的睡眠深度评分上,无疑加强了该药物作为有效治疗手段的地位。这种显著的改善有可能与右佐匹克隆在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尤其是在GABAγ-氨基丁酸)和多巴胺水平方面,具有更高的效能有关[4]。这一改变不仅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还可能有助于减少与失眠相关的心理压力和生理不适。对于阿普唑仑组来说,虽然也观察到了某种程度的改善,但其相对较小的幅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否存在与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或者副作用有关的限制因素?例如,阿普唑仑可能在某些个体中引发轻度的头晕或嗜睡,这些副作用可能影响其在睡眠深度评分上的表现。需要强调的是,两种药物在改善失眠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或程度的失眠患者。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精细地分类失眠类型,以及评估这两种药物在不同类型失眠治疗中的相对有效性。此外,考虑到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未来研究还应该深入探讨这两种药物是否能够改善与失眠相关的心理疾病,如焦虑或抑郁[5]。这一方面的研究不仅能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失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复杂互动。虽然本研究提供了有关两种药物效能的初步数据,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期的随访来验证这些结果。特别是关于两种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确认。临床应用中,右佐匹克隆阿普唑仑在治疗失眠症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右佐匹克隆组在多项评价指标上都表现出显著的改善,尤其是在新引入的睡眠深度评分方面。这一点可能意味着右佐匹克隆在解决患者心理需求(如减少焦虑、改善心境)以及生理需求(如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6]。相对而言,阿普唑仑组的改善幅度较小,这可能是因为其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的影响。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具有高度的判断能力和个性化治疗的思维,以便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意味着要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这包括但不限于药物成本、治疗周期、需要的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在有限的资源下为最大数量的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7]


参考文献

[1]郭少清,陈兴泳.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及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22,34(07):104-107.

[2]李淑文.右佐匹克隆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失眠症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2):212-214+217.

[3]方静,李嘉磊,莫敏等.阿普唑仑重度依赖性失眠的曲唑酮替代治疗1[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06):433.

[4]赵文青,马雪红,宋金鹏.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障碍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2):48-49+52.

[5]陈丽萍.唑吡坦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4):13-14+16.

[6]张巍献,路淑淑,何云鹏等.唑吡坦与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20,33(05):363-366.

[7]孙赞宗.酒石酸唑吡坦与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对比[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4):80.

作者简介:

宋华 19860521日 药学研究生 汉族 主管药师 执业药师 国家临床药师 重庆两江新区中医院药剂科。

彭瑞光 198608月 药学研究生 汉族 阆中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主管药师执业药师 国家临床药师  硕士研究生

邹玲俐 1981119日 本科 汉族 药师 两江新区中医院药剂科

陈霖  19901019日  本科 1991119日 本科 汉族 主管药师  临床药师  两江新区中医院药剂科

黄敏 汉族 本科  主管药师 执业药师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药剂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