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许佳1 廉莹1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

目的 评价混合教学应用于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65名护理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32名)和对照组(33名)。试验组采用混合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比较两组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试验组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混合教学应用于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混合教学;高职院校;儿科护理

正文


基金资助: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2021年度科研规划立项课题(LZY20491),辽宁医药职业学院2020年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会议认为,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着力于培养德艺双馨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护理学生的教学场所必须从课堂内延展到课堂外,学习的目标必须从“三基”内容拓展到德技双修,助力共同富裕、增强文化自信、服务乡村振兴中。“互联网+”教育新形态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

本研究根据《儿科护理》学科特点,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混合教学,将课堂内教学扩展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连续性学习,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以满足儿科护理岗位的要求,并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探索混合教学在《儿科护理》高职教育中的价值。现将研究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校全日制三年制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高考统招学生。学生分班是按照报道顺序安排,具有随机性。随机选取一班32人为试验组,试验组女30人,男2人;平均年龄19.22岁。二班33人为对照组,对照女31人,男2人;平均年龄19.46岁。两班性别、年龄、前期医学基础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5)。

1.2教学方法

《儿科护理》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课程共44学时,理论32学时,每次2学时,实训12学时,每次4学时。两班授课教师一致,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教学经验,硕士学位。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理论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内容以教师讲授+演示+学生练习为主。

试验组采用混合教学授课。具体方案:(1)课前活动:教师在智慧树平台上传学习资源并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提出兴趣点和疑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行为、效果,兴趣、困惑,调整课程重难点知识。学生做到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做到带着重点引导。(2)课中探索: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及智慧树平台,以临床案例引入课程,以重难点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促使学生共同参与,在学生熟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职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教师利用智慧树平台监管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学习效果。(3)课后延伸:开展评价学习效果、知识扩展、主题讨论活动等。

1.3评价指标

1.3.1 考核成绩评价

所有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然后乘以相应系数,求和计算总成绩。对照组:总成绩=实训成绩×30%+期末成绩×70%。 试验组:总成绩=课前活动×20%+课中活动30%+课后活动10%+期末成绩40%。

1.3.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课程前、后,采用Cheng等[]自主学习量表,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该量表KMO的值为0.86,Cronbach's α系数0.975。

1.3.3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采用彭美慈等[]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该量表KMO的值为0.936,Cronbach's α系数0.98。

1.3.4学生满意度评价:课后采用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价试验组学生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该量表KMO的值为0.878,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95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PRO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 P<0.5表示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评价结果

试验组考核成绩平均分为78.32分,对照组72.22分。试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1)。

    2.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教学后试验组在自主学习能力总分、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模块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学习动机模块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混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3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教学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模块分数及总分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试验组在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模块分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评判性思维的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模块分数及总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混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2.4学生满意度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采取混合式教学方式教学,总体看,学生满意度为100%,基本满意为1.82%,满意为21.82%,非常满意76.37%。

3.讨论

儿科护理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领域,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儿科护理工作难度增加[]。针对岗位的特殊性,《儿科护理》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对儿科护理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及临床护理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其他课程[]。混合教学打破“90分钟”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前自学-课堂参与-课后拓展,打破学习资源、场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及方式。本研究发现,混合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引导自主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混合教学的满意度是100%,这也说明学生接受并且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本研究仅在一个班级进行实践,结果可能会有所偏差。今后应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探讨其教学效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