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急救和护理对策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夏丽丽

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 吉林省通化市 1340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救和护理对策。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组,分成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急救护理,观察效果。结果:从急救效果方面来看,试验2组患者各项急救所需时间均比试验1组短,急救成功率高于试验1组;从预后恢复方面来看,试验2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功能改善效果高于试验1组,且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较高;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通过临床急救护理可以提高急救效果,改善预后。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急救护理;预后恢复

正文


急性脑梗塞发病较急,大多是因为机体脑血管供血严重不足或者是供血中断后,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后诱发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当前普遍认为脑卒中是导致脑梗塞发生的一个常见因素,针对脑梗塞疾病的认识,及时掌握发病原因和患者临床症状,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途径。通常情况下,急性脑梗塞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病情发作后,必须要加强急救方面干预,最大限度维护患者身体健康。有临床研究表示,如果患者在病情发作后的6小时内可以获取到正确急救治疗,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则能够防止其他不良后遗症出现,对患者预后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患者发病十分突然,可能会在安静休息或者是夜间睡觉时发生,所以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极为重要。通过优化急救护理操作,简化各项急救流程,做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快速赶往现场给予患者常规急救处理,保证患者可以得到正确救治。除了急救护理之外,还需要重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及时翻身,进行物理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康复。脑梗塞患者得到急救后,在恢复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合并症,因此对患者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帮助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连续的监控,从而能够及时的发现和防止这些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对象,分组资料统计至表1。

1患者资料

组别

n(例)

男女比例

年龄(岁)

病程时间(h)

GCS评分(分)

试验1组

50

27:23

61.47±1.39

3.14±0.22

5.02±0.89

试验2组

50

26:24

61.38±1.41

3.09±0.17

5.09±0.91

X2/t


0.0401

0.3214

1.2716

0.3889

P


0.8411

0.7486

0.2065

0.6982

1.2方法

试验1组进行急救护理:在护理开始前,需要调配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且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并创建相应的护理沟通平台,组内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各个人员护理专业技能,当医院接听到患者或者现场人员急救电话后,需要立刻进行急救准备,并完成院外和院内急救护理。具体有:(1)院外护理:当医院接听到求助电话后,必须立刻派遣工作人员,安排救护车,快速前往患者病情发作现场,急救人员在路途中需要第一时间和现场人员联系,明确救治地址,并将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判断患者病情程度,教导现场人员如何给予患者正确处理,切记不可胡乱移动患者身体,指导人员可以适当垫高患者头部,并观察口鼻腔情况,如果可以的话,还需要及时清理鼻腔内的痰液,防止气道堵塞,让急救车按照患者所在的区域,迅速赶到现场。当到达现场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查看患者的情况,以便第一时间作出判断,一旦患者情况稍好一些,就需要立即带去医院接受全面的救治。如果患者情况比较不稳定,那么在转移患者时候,就必须进行相应的紧急治疗。要是情况比较危急,还得在现场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心肺复苏处理。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要把患者的头部和背部抬高,把患者身体放在担架上,还要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假如患者出现发烧的情况,就可以使用冰包进行物理冷却。此外,在意识保持清晰的患者中,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并在沟通过程中,掌握患者疾病史,并结合患者基本信心,和院内人员联系,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法。(2)院内急救护理:当患者安全转运到医院后,需要快速建立绿色通道,并按照患者症状体征,给予CT或者是磁共振检查,并通知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快速进行会诊,掌握患者病情,开展溶栓手术治疗。

试验2组在急救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1)在急性发作期间,应及时进行急救,及时监测患者呼吸和心跳,及时做心肺复苏。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患者应该保持仰卧的姿势,身体向后倾斜,避免使用枕头,必要的时候可以用被子覆盖。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该采用平躺的姿势,并把脸部的一端向外移动,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口中的异物,以免发生意外吸入。(2)心理护理:当健康人突然脑梗塞发作后,患者会在极短时间内丧失语言功能和运动能力,这时患者心理难以接受,所以十分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导致性格出现辩护,难以积极配合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和患者沟通,促使患者可以正确面对疾病,建立康复自信心,同时告知医院医疗水平和成功案例,让患者保持良好形态,促进病情康复。(3)康复护理:康复运动对患者预后有着积极影响,当患者病情发作后四十八小时,若是患者情况保持稳定,且意识恢复,则适当指导开始康复训练。早期可以协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运动,比如屈伸患肢,可以促进患侧血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出现,同时尽可能保持肌肉和关节在一定活动度,可以防止肢体出现痉挛。将患者体位调整成仰卧位,并在患肢下侧垫上枕头,通过外展和外旋活动方式,使得腕关节和肘部可以得到伸展。在患者背部垫在一个靠枕,身子向前倾斜,膝关节屈曲,保持平躺,在变化体位时,需要将患者肢体置于身体上,不可过度施加压力。如果条件许可,尽早起床做一些运动,例如走路,保持平衡等等。(4)饮食护理:一定要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让其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在患者快要出院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出院的指导工作,并对其进行定期的随访,了解患者恢复状况,并且告诉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够帮助身体功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记录各项急救指标,并评估预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等情况,调查评估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处理分析,X2、t检验,并用(n/%)(±s)表示,P<0.05,则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急救指标

    急救指标比较见表2

2两组急救指标比较±s)

指标

试验1组(n=50)

试验2组(n=50)

t

P

分诊时间(miin)

2.35±0.31

1.47±0.28

14.8960

0.0001

入院至溶栓时间(min)

21.41±3.69

20.28±3.11

2.3372

0.0215

急救成功率

46(92.00)

50(100.00)

4.1667

0.0412

住院时间(d)

22.78±1.85

20.13±1.76

7.3384

0.0001

2.2预后恢复情况

预后患者各项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

3比较APACHEII、NIHSS、ADL评分±s)

阶段

阶段

APACHE-II

NIHSS

ADL

 

护理前

试验1组

22.94±2.85

20.41±1.25

60.37±2.85

试验2组

22.87±2.74

20.36±1.34

60.49±2.94

t

0.1252

0.1929

0.2072

P

0.9006

0.8474

0.8363

 

护理后

试验1组

14.38±1.33

17.52±0.97

68.74±3.16

试验2组

13.02±1.25

16.25±0.88

71.88±2.85

t

5.2688

6.8568

5.2177

P

0.0000

0.0000

0.0000

2.3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4比较生活质量评分±s)

生活质量评分项目

试验1组(n=50)

试验2组(n=50)

t

P

力量

71.34±1.54

75.92±4.09

7.4103

0.0000

手功能

71.88±1.74

75.37±4.87

4.7719

0.0000

行动能力

71.47±1.63

75.95±4.85

6.1913

0.0000

记忆与思维

71.52±1.85

75.87±4.43

6.4071

0.0000

交流

71.39±1.87

75.64±4.51

6.1553

0.0000

情感

71.51±1.56

75.28±4.48

5.6195

0.0000

社会参与

71.48±1.09

75.26±4.74

5.4955

0.0000

2.4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

试验2组护理满意度高于试验1组,P<0.05。

5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n/%)

组别

n(例)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试验1组

50

20(40.00)

23(46.00)

7(14.00)

43(86.00)

试验2组

50

22(44.00)

27(54.00)

1(2.00)

49(98.00)

X2





4.8913

P





0.0269

3 讨论

脑梗塞是当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疾病发生可能是因脑部血液供应受阻,或者是血液供应中断后,脑组织逐渐出现缺血和缺氧,进而诱发脑组织坏死引发疾病。急性脑梗塞病情发作较为突然,患者可能会在睡眠中或者是安静休息时发作,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在极短时间内可以会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导致患者产生头晕头痛与身体偏瘫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障碍,最终降低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溶栓急救时间以发病后4-6小时为最佳时间,所以在该阶段内进行急救,可以提高急救成功率,防止患者死亡,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关注临床急救护理,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做好护理沟通,保证各个科室可以密切配合,在接听到急救电话后,快速赶往现场,有序进行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护理,以缩短不必要时间,为患者急救营造出更加宝贵的时间。除此之外,在患者急救护理的同时,落实好患者综合护理工作,在发病初期,应注意维持患者呼吸、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平稳,同时注意正确的坐姿,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情绪、饮食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积极干预,同时加强患者心理辅导,使患者早日康复。康复训练会对患者的预后和肢体功能的恢复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应当在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并与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相联系,逐步进行,可以迅速地将残余的脑组织细胞功能进行活化,从而推动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急救护理同时加以综合护理,可提高急救效果,提高预后。

参考文献:

[1]胡云.急性脑梗塞应用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6):48-49.

[2]孙大敬.肢体康复训练结合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09):188-190.

[3]潘桃娣,李欢欢,霍华俏.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溶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293-294.

[4]冯雪连.卒中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效果的应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01):175-176.

[5]甘丽娇,蒋玮,李诗媛.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8):115+119.

 


...


阅读全文